大型聚能射孔弹射孔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92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一种射孔工具的特征在于:具有纵向轴线的容器;在所述容器中的起爆器模块,所述起爆器模块具有点火电路、在所述纵向轴线处的电接触件和引爆器壳体;以及在所述容器中的聚能射孔弹框架,所述聚能射孔弹框架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接纳聚能射孔弹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宽端和窄端,其中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宽端与所述窄端之间;在所述第一端处的第一电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接触件位于所述纵向轴线处;在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电接触件,所述第二电接触件位于所述纵向轴线处;电导体,所述电导体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以及弹道路径,所述弹道路径将所述引爆器壳体联接到所述凹槽的所述窄端。述凹槽的所述窄端。述凹槽的所述窄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大型聚能射孔弹射孔工具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0年1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198794的优先权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并且应被视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03]本文的实施方案总体上涉及用于油气开采的地层射孔工具。具体地说,这里的实施方案涉及具有连续定相能力的适应大型聚能射孔弹的射孔工具。

技术介绍

[0004]射孔工具是在油气开采中使用来在含烃地质层中形成孔、通路和/或裂缝以促进烃从地层流入井中以进行开采的工具。这些工具通常具有爆炸射孔弹,所述爆炸射孔弹被聚能以将包括热气体和熔融金属的反应产物的射流投放到地层中。工具具有大体管状轮廓,并且包括支撑框架、点火电路和用于激活射孔弹并沿着工具传送信号和/或数据的布线。射孔弹通常具有类似锥体或钟状物的形状,并且通常通过定位在射孔弹的窄端处并通过导线连接到点火源和其他聚能射孔弹的电导体将电力输送到射孔弹的窄端。
[0005]较大的射孔弹产生较大的射孔,并且因此通常是优选的。相反,较小的工具需要较小的成本较低的孔,并且因此同样是优选的。因此,始终需要具有最小直径的射孔弹尺寸被最大化的射孔工具。
[0006]射孔工具的灵活性也是受欢迎的。通常,期望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或在多个方向上射孔。在多于一个方向上射孔,以及甚至在操作期间选择方向的能力都是很有用的。因此,始终需要在小型工具中采用大型聚能射孔弹的能灵活地对聚能射孔弹的射出角度进行定相的射孔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7]本文描述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射孔工具,所述射孔工具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容器;在所述容器中的起爆器模块,所述起爆器模块具有点火电路、在所述纵向轴线处的电接触件和引爆器壳体;以及在所述容器中的聚能射孔弹框架,所述聚能射孔弹框架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接纳聚能射孔弹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宽端和窄端,其中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宽端与所述窄端之间;在所述第一端处的第一电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接触件位于所述纵向轴线处;在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电接触件,所述第二电接触件位于所述纵向轴线处;电导体,所述电导体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以及弹道路径,所述弹道路径将所述引爆器壳体联接到所述凹槽的所述窄端。
[0008]本文描述的其他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聚能射孔弹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中心纵向轴线、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用于聚能射孔弹的容座,所述容座具有宽端和窄端,其中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在所述宽端与所述窄端之间;电导
体,所述电导体设置在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穿过所述框架的周边的通路中;以及弹道路径,所述弹道路径设置在所述框架中与所述容座的所述窄端相邻之处,并且流体地联接到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中的开口。
[0009]本文描述的其他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射孔工具的隔板构件,所述隔板构件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电导体,所述电导体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圆柱形主体内,所述电导体在所述第一端处具有销连接件并且在所述第二端处具有盒式连接件。
附图说明
[0010]为了能够详细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特征的方式,可通过参考实施方案来获得上面简要概述的本公开的更具体的描述,其中一些实施方案在附图中示出。然而,应注意,附图仅示出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因此不应视为限制其范围,可允许其他同等有效的实施方案。
[0011]图1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工具100的截面视图。
[0012]图1B是图1A所示的框架的后视图。
[0013]图1C是图1A所示的框架的电接触件的等距视图。
[0014]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可用于射孔工具的能量模块的分解图。
[0015]图3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工具的截面视图。
[0016]图4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工具的截面视图。
[0017]图5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工具的截面视图。
[0018]图6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工具的截面视图。
[0019]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聚能射孔弹框架的两种不同的用途。
[0020]图8A和图8B示出了在图7A和图7B的框架中可如何使用重物来提供框架的部分转位的角度自取向。
[0021]图9示出了井下工具中的图8A和图8B的自定向框架在存在非轴向重力场的情况下的使用。
[0022]图10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设备的截面视图。
[0023]图10B是图10A的隔板构件的详细视图。
[0024]图11A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能量模块的透视侧视图。
[0025]图11B是模块化聚能射孔弹框架的透视侧视图。
[0026]为了便于理解,酌情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图中共有的相同元件。可设想,一个实施方案的元件和特征可有益地并入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而无需进一步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文描述的射孔工具针对聚能射孔弹使用了容纳大型射孔弹的延伸穿过工具直径的框架,所述工具是大体管状或圆柱形的,并且提供集成到框架中的弹道和电转移。本文的一些实施方案也是可转位的,使得单独的框架可将聚能射孔弹指向可选择的不同方向,同时维持弹道转移和电连接性。
[0028]图1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工具100的截面视图。射孔工具100使用一个或多个框架102来将聚能射孔弹保持在容器104中。工具100被部署在钻入地层的井中。当被激活
时,聚能射孔弹产生反应产物的射流,所述反应产物刺穿容器104并且穿透地层以有助于从地层中采收资源。容器104具有外壁105,所述外壁在与容器104的框架腔109相邻的位置处具有厚度减小区107。框架腔109由从外壁105向内延伸的凸缘111限定。凸缘111在与厚度减小区107相邻的期望的位置处支撑框架102,并且可完全围绕容器104的圆周延伸,或部分地,或分段地围绕容器104的圆周延伸。厚度减小区107可在容器104周围形成带。因此,厚度减小区107可为外接容器104的外壁105的连续区。在一些情况下,凸缘111可由从外壁105向内延伸的短突起替代。厚度减小区107可替代地为部分地围绕容器104伸延的区。厚度减小区107允许反应产物穿透容器104。围绕容器104的圆周使用带允许框架102定位在任何期望的旋转取向上以在期望的方向上提供射流。
[0029]典型地,用于聚能射孔弹的框架具有一个或多个凹槽以保持聚能射孔弹。凹槽通常具有锥形或钟形,或大体上从容纳聚能射孔弹的宽端的宽边缘到装配聚能射孔弹的对应顶端的窄顶端逐渐变细的另一种形状。聚能射孔弹框架具有大体圆柱形形状,其中心轴线在安装时与容器的中心轴线一致或重合。凹槽还具有通常垂直于框架的中心轴线的中心轴线。凹槽通常具有宽端和限定凹槽顶端的窄端。凹槽的形状通常被限定为遵循即将安装在凹槽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射孔工具,其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容器;在所述容器中的起爆器模块,所述起爆器模块具有点火电路、在所述纵向轴线处的电接触件和引爆器壳体;以及在所述容器中的聚能射孔弹框架,所述聚能射孔弹框架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接纳聚能射孔弹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宽端和窄端,其中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宽端与所述窄端之间;在所述第一端处的第一电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接触件位于所述纵向轴线处;在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电接触件,所述第二电接触件位于所述纵向轴线处;电导体,所述电导体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以及弹道路径,所述弹道路径将所述引爆器壳体联接到所述凹槽的所述窄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孔工具,其中所述引爆器壳体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定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孔工具,其中所述聚能射孔弹框架能够在所述容器内相对于所述起爆器模块旋转。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孔工具,其还包括不对称的隔板构件,其中所述聚能射孔弹框架在所述隔板构件与所述起爆器模块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孔工具,其中所述电导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周边处的纵向通路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孔工具,其中所述弹道路径包括引爆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孔工具,其中所述聚能射孔弹框架还包括用于接纳重物的开口。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孔工具,其中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电接触件中的每一者都是板簧接触件。9.一种用于聚能射孔弹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中心纵向轴线、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用于聚能射孔弹的容座,所述容座具有宽端和窄端,其中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在所述宽端与所述窄端之间;电导体,所述电导体设置在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穿过所述框架的周边的通路中;以及弹道路径,所述弹道路径设置在所述框架中与所述容座的所述窄端相邻之处,并且流体地联接到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斯伦贝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