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出口管及血泵。所述出口管包括管体及导流壁;所述管体设有内壁面、外壁面及出口孔,所述出口孔的环周形成有孔壁,所述孔壁具有内周缘和外周缘;所述导流壁设置在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外周缘之间,并自所述外壁面朝向所述外周缘倾斜;所述导流壁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面靠近所述外周缘的近端的,并与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的水平面形成有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二导流面靠近所述外周缘的远端,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有第二倾斜角,所述第一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倾斜角。本申请的血泵的出口管,能够降低排出血液的难度,以提高血泵的血液输出效率。以提高血泵的血液输出效率。以提高血泵的血液输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口管及血泵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出口管及血泵。
技术介绍
[0002]血泵是一种可以经皮插入患者的心脏中的血泵,主要用于辅助患者的血液循环。血泵工作时,血泵驱动患者的血液先进入到血泵内,然后经血泵内的叶轮驱动加速,最后从血泵的出口管排出。然而,血液从血泵的出口管排出的难度较大,导致血泵的泵血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出口管,旨在解决传统血泵的出口管排出难度大的问题,以提高血泵的血液输出效率。
[000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管包括管体及导流壁;所述管体设有内壁面、外壁面、第一端、第二端及出口孔,所述出口孔的环周形成有界定所述出口孔的孔壁,所述孔壁具有内周缘和外周缘;所述导流壁设置在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外周缘之间,并自所述外壁面朝向所述外周缘倾斜;所述导流壁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一端,并与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的水平面形成有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二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有第二倾斜角,所述第一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倾斜角。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角大于或等于55
°
,且小于或等于80
°
;和/或,所述第二倾斜角大于或等于25
°
,且小于或等于45
°
。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角与所述第二倾斜角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7
°
,且小于或等于38
°
。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面设置为沿所述管体的环周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面设置为朝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面的方向凹陷。
[000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管体的周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壁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周缘的两侧的侧导流面,所述侧导流面呈直面状设置,并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侧导流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连接。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导流面与所述管体的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竖平面形成有第三倾斜角,所述第三倾斜角与所述第一倾斜角的大小相等;其中,所述竖平面是由所述管体的轴线和所述外周缘的对应所述侧导流面的侧边缘限定的平面。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壁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周缘的近端拐角外侧的第一拐流面,所述第一拐流面呈弧形弯曲设置,以将所述侧导流面和所述第一导流面平滑连接;和/或,所述导流壁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周缘的远端拐角外侧的第二拐流面,所述第二拐流面呈弧形弯曲设置,以将所述侧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平滑连接。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壁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周缘的近端拐角外侧的第一拐流面,所述第一拐流面呈弧形弯曲设置,以将所述侧导流面和所述第一导流面平滑连接;所述导流壁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周缘的远端拐角外侧的第二拐流面,所述第二拐流面呈弧形弯曲设置,以将所述侧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平滑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拐流面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拐流面的弧长。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壁的外侧边与所述管体的外壁面相交;和/或,所述导流壁的内侧边与所述出口孔的孔壁相交。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管体的厚度的0.65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管体的厚度的0.75倍。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口孔的孔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相交而形成有内夹角。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夹角大于或等于90
°
,且小于或等于120
°
。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管适用于供流体从所述出口管的第二端进入所述出口管内部,并从所述出口管的出口孔向外排出;
[0018]或者,所述出口管适用于供流体从所述出口管的出口孔进入所述出口管内部,并从所述出口管的第二端排出。
[001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血泵,所述血泵包括套管及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出口管包括管体及导流壁;所述管体设有内壁面、外壁面及出口孔,所述出口孔的环周形成有界定所述出口孔的孔壁,所述孔壁具有内周缘和外周缘;所述导流壁设置在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外周缘之间,并自所述外壁面朝向所述外周缘倾斜;所述导流壁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一端,并与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的水平面形成有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二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有第二倾斜角,所述第一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倾斜角。
[0020]本申请通过在出口孔的外周设置导流壁,使得出口孔内的血液接触到出口孔环周边界时,血液可以沿导流壁附壁流动,从而被导流壁引导向出口孔外流出,大大提高血液排出的速率,进而提高血泵的泵血效率。由于第一导流面的第一倾斜角大于第二导流面的第二倾斜角,从而可使得从第一导流面导出的血液的分速度V
y1
,大于从第二导流面导出的血液的分速度V
y2
(即V
y1
>V
y2
),进而使得血液大量且快速地向管体的第一端流动,也就是向主动脉弓方向流去,有效提高血泵得泵血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水平面为用于描述第一导流面、第二导流面的倾斜角度的虚拟平面。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血泵的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出口管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出口管的主视图;
[0024]图4为图3中沿A
‑
A线的剖视图;
[0025]图5为图4中P1处的放大图;
[0026]图6为图4中P2处的放大图;
[0027]图7为本申请出口管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8]图8为图7中P3处的放大图;
[0029]图9为图7中P4处的放大图;
[0030]图10为图7中沿B
‑
B线的剖视图;
[0031]图11为图10中P5处的放大图;
[0032]图12为图10中P6处的放大图;
[0033]图13为图12中管体的厚度方向及侧导流面的宽度方向的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申请出口管的又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35]图15为图14中沿C
‑
C线的剖视图;
[0036]图16为图15中P7处的放大图;
[0037]图17为图15中P8处的放大图;
[0038]图18为图14中沿D
‑
D线的剖视图;
[0039]图19为图18中P9处的放大图;
[0040]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出口管的流体流向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标记名称标记名称100管体220第二导流面110内壁面230侧导流面120外壁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有内壁面、外壁面、第一端、第二端及出口孔,所述出口孔的环周形成有界定所述出口孔的孔壁,所述孔壁具有内周缘和外周缘;以及导流壁,所述导流壁设置在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外周缘之间,并自所述外壁面朝向所述外周缘倾斜;所述导流壁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一端,并与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的水平面形成有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二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有第二倾斜角,所述第一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倾斜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大于或等于55
°
,且小于或等于80
°
;和/或,所述第二倾斜角大于或等于25
°
,且小于或等于45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角与所述第二倾斜角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7
°
,且小于或等于38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设置为沿所述管体的环周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面设置为朝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面的方向凹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口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周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两端之间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周缘的两侧的侧导流面,所述侧导流面呈直面状设置,并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侧导流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流面与所述管体的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竖平面形成有第三倾斜角,所述第三倾斜角与所述第一倾斜角的大小相等;其中,所述竖平面是由所述管体的轴线和所述外周缘的对应所述侧导流面的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端卿,余顺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