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50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与锅体锁合的盖主体和罩设在所述盖主体外侧的面盖组件,所述面盖组件包括侧面盖和顶面盖,所述侧面盖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顶壁包括设于中部以用于避让盖主体顶部的镂空区以及环绕在所述镂空区外侧的环形部,所述顶面盖与所述环形部连接,所述环形部设有延伸至所述镂空区内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向上支撑所述顶面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烹饪器具,能够有效避免顶面盖受压后发生较大的凹陷变形,以此保证锅盖的外观。以此保证锅盖的外观。以此保证锅盖的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烹饪装置的锅盖通常包括与锅体锁合的盖主体和罩设在盖主体外侧的面盖组件,面盖组件包括侧面盖和顶面盖,顶面盖一般为塑料件,顶面盖与盖主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当顶面盖受到用户按压后会发生较大的凹陷变形,由此会降低产品的外观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有效避免顶面盖受压后发生较大的凹陷变形,以此保证锅盖的外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与锅体锁合的盖主体和罩设在所述盖主体外侧的面盖组件,所述面盖组件包括侧面盖和顶面盖,所述侧面盖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顶壁包括设于中部以用于避让盖主体顶部的镂空区以及环绕在所述镂空区外侧的环形部,所述顶面盖与所述环形部连接,所述环形部设有延伸至所述镂空区内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向上支撑所述顶面盖。
[0006]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环形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筋。
[0007]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顶面盖之间设有0.5mm~1mm的第一间隙。
[0008]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环形部上。
[0009]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顶面盖的内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盖主体之间设有1mm~2mm的第二间隙。
[0010]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顶面盖包括设有把手安装孔的本体和由所述把手安装孔的周边向上延伸的挡水筋,所述挡水筋与所述本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支撑筋设于所述挡水筋与所述本体的连接处。
[0011]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顶面盖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加强筋。
[0012]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盖主体的顶部设有码仔,所述锅盖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顶面盖上的把手,所述把手贯穿所述顶面盖与所述码仔连接,以使所述把手带动所述盖主体相对所述面盖组件转动,第二支撑筋位于所述码仔的外侧。
[0013]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盖主体的顶部设有蒸汽阀,所述蒸汽阀贯穿所述顶面盖设置。
[0014]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环形部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卡接孔,所述顶面盖的边缘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孔卡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中设于环形部上的第一支撑筋延伸至镂空区内,由此可使第一支撑筋形成悬臂梁结构并可进行较小的弯曲变形,顶面盖受压后,顶面盖先变形并作用到第一支撑筋上,第一支撑筋受力弯曲可吸收缓冲一部分压力,避免刚性结构受到较大的压力后发生断裂,此外,由于第一支撑筋发生弯曲的变形量相对较小,因此可将顶面盖的凹陷变形量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由此保证了锅盖的外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产品跌落时,第一支撑筋形成还可吸收缓冲一部分冲击力,避免受到较大冲击力而发生破裂;最后,本技术只是对侧面盖进行筋位改进,结构较为简单可靠,不会额外增加产品成本以及制造难度。
[0017]第一支撑筋与环形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如此设计,能够增强第一支撑筋与环形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以使第一支撑筋的弯曲变形量相对较小,进而将顶面盖的凹陷变形量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以此保证锅盖外观。
[0018]第一支撑筋与顶面盖之间设有0.5mm~1mm的第一间隙。如此设计,可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由于加工公差或者组装公差而导致装配困难的现象。
[0019]多个第一支撑筋周向间隔分布在环形部上。如此设计,能够对顶面盖进行周向的均匀支撑,以此提升对顶面盖的支撑效果,同时也能使每个第一支撑筋更易发生弯曲变形;此外还能降低用料成本。
[0020]顶面盖的内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筋,第二支撑筋与盖主体之间设有1mm~2mm的第二间隙。如此设计,第二间隙可为盖主体预留一定上升空间,以在烹饪腔内压力将盖主体顶起时,盖主体不会致使顶面盖产生上凸的变形或仅使顶面盖产生较小的上凸变形;此外,设置第二间隙还可减少盖主体向顶面盖传递的热量,以此降低顶面盖的温度,避免顶面盖发烫;最后,由于第二间隙较小,因此在顶面盖受压变形后,顶面盖下凹较小的距离,便可使第二支撑筋与盖主体相抵,以限制顶面盖的变形量,进而将顶面盖的凹陷变形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0021]顶面盖包括设有把手安装孔的本体和由把手安装孔的周边向上延伸的挡水筋,挡水筋与本体一体注塑成型,第二支撑筋设于挡水筋与本体的连接处。由于挡水筋与本体的连接处的强度较好,因此在第二支撑筋与盖主体相抵而继续受力后,该处的变形量也较小,由此避免发生了向上的拱起变形,且挡水筋与本体的连接处位于把手的正下方,因此能通过把手对该处因设置第二支撑筋而出现缩水缺陷起到遮挡作用。
[0022]第二支撑筋与顶面盖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加强筋。如此设计,能够增加第二支撑筋的结构强度,以避免第二支撑筋与盖主体相抵继续受压后而发生折断,由此
[0023]盖主体的顶部设有码仔,锅盖还包括转动安装在顶面盖上的把手,把手贯穿顶面盖与码仔连接,以使把手带动所述盖主体相对面盖组件转动,第二支撑筋位于码仔的外侧。如此设计,能够避免第二支撑筋与码仔发生干涉,以确保开合盖的顺畅性。
[0024]环形部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卡接孔,顶面盖的边缘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卡扣,卡扣与卡接孔卡接。如此设计,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实现顶面盖与侧面盖的连接固定,由此降低了面盖组件的组装难度。
[0025]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锅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侧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锅盖的剖视图一;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顶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锅盖的剖视图二;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锅盖的局部剖视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00、盖主体;110、码仔;111、凸台;112、连接板;200、侧面盖;210、侧壁;220、顶壁;221、镂空区;222、环形部;2221、卡接孔;300、顶面盖;310、本体;311、把手安装孔;312、卡扣;320、挡水筋;330、第二加强筋;400、第一支撑筋;500、第一加强筋;600、第二支撑筋;700、把手;800、内衬。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与锅体锁合的盖主体和罩设在所述盖主体外侧的面盖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与锅体锁合的盖主体和罩设在所述盖主体外侧的面盖组件,所述面盖组件包括侧面盖和顶面盖,所述侧面盖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顶壁包括设于中部以用于避让盖主体顶部的镂空区以及环绕在所述镂空区外侧的环形部,所述顶面盖与所述环形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设有延伸至所述镂空区内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向上支撑所述顶面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环形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顶面盖之间设有0.5mm~1mm的第一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环形部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盖的内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盖主体之间设有1mm~2mm的第二间隙。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秦越千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