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其车辆,方法步骤包括:获取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信号,按照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在各个车轮反馈的电流信号计算各个车轮的制动质量,并进行各个车轮载荷的比例计算,根据制动力比值向单个车轮分配制动力,根据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制动力,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全车制动力基本按照车轮对应载荷比例进行制动力的施加,提出了获取车辆载荷及计算车辆各车轮总制动力的方法,确定了冗余制动系统在获取车辆制动指令后两者的制动力分配策略,以及车辆快要停车阶段电机制动力和线控制动力的交互策略。车阶段电机制动力和线控制动力的交互策略。车阶段电机制动力和线控制动力的交互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其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其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其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油汽车采用机械或者液压式摩擦力进行制动,而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电机驱动车辆运动,且驱动电机具有正反转的特性,因此可通过电机反拖力矩对车辆进行制动,通过电机反转实现电机作为发电机的作用,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储存于车辆备用电池中,供车上其它辅助设备使用,从而节省车辆能量消耗。
[0003]通常采用电机驱动的车辆在制动时采用前后轮分配固定制动力比值、后轮叠加电机制动力的方法。此方法基本保留原制动系统设计,改动较小,前后轮均能参与制动,制动乘坐感觉较好。缺点是不能充分发挥电机制动能力,过多的使用摩擦制动导致通过电机制动回收的制动能量占比较低,且在个别极端工况下还可能出现失去制动的危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亟需得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其车辆,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判断单个车辆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额外补充制动力,防止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其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置冗余备份实现传感信号的可行性,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方案:
[0006]一种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0007]获取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悬挂系统和车轮连接处,用于采集车辆悬挂系统和/或整车车身的重量信息;
[0008]按照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在各个车轮反馈的电流信号计算各个车轮的制动质量,并进行各个车轮载荷的比例计算,得出各个车轮载荷的制动力比值;
[0009]根据制动力比值向单个车轮分配制动力,根据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制动力,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
[0010]进一步的,在单个车轮处安装有两个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对应两路压力传感信号,根据检测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有效性,采集对应不同的数据;
[0011]当两路压力传感信号均有效时,则采集两路压力传感信号的平均值;
[0012]如果其中一路数据出现故障,则采集另一路数据;
[0013]如果一个车轮的两路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均出现故障,则采集对位车轮的数据。
[0014]进一步的,如果前轮的四个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或后轮的四个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同时出现故障,则:
[0015]按照车辆标定时的前后轮固定比例进行初始的分配制动力,再结合车辆开始制动
时的减速度信息和车辆转向信息,重新分配前、后轮的制动力。
[0016]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制动力比值向单个车轮分配制动力,根据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制动力,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具体为:
[0017]电子刹车控制单元按照各个车轮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反馈的电流信号计算对应的各个车轮的制动质量。
[0018]进一步的,左前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左前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
[0019]右前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右前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
[0020]左后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左后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
[0021]右后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右后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
[0022]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轮的应当分配到的制动力为各自的总制动比值乘以总制动力需求值。
[0023]进一步的,所述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具体为:
[0024]判断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总制动力,如果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大于其所需要的总制动力,则不补充线控摩擦制动力;如果单个车轮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小于其所需要的总制动力,则剩余的制动力由线控制动系统进行补充。
[0025]一种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系统,具体包括:
[0026]车辆制动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悬挂系统和车轮连接处,用于采集车辆悬挂系统和/或整车车身的重量信息;
[0027]车轮载荷制动力比值计算模块,用于按照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在各个车轮反馈的电流信号计算各个车轮的制动质量,并进行各个车轮载荷的比例计算,得出各个车轮载荷的制动力比值;
[0028]线控制动系统制动力补充模块,用于根据制动力比值向单个车轮分配制动力,根据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制动力,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
[002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00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0031]一种车辆,具体包括:
[0032]电子设备,用于实现所述的方法;
[0033]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程序,当所述程序运行时,对于从所述电子设备输出的数据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0034]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在运行时,对于从电子设备输出的数据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003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0036]本专利技术根据制动力比值向单个车轮分配制动力,根据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制动力,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使得全车制动力基本按照车轮对应载荷比例进行制动力的施加,提出了获取车辆载荷及计算车辆各车轮总制动力的方法,确定了冗余制动系统在获取车辆制动指令后两者的制动力分配策略,以及车辆快要停车阶段电机制动力和线控制动力的交互策略。
[0037]本专利技术通过车轮载荷的按比例计算,进而对车辆总制动力按照车轮载荷进行分配,再按照电机制动力的能力发挥电机制动力,各车轮按照各自电机制动力的发挥能力,补偿各自的线控摩擦制动力,如此完成各自车轮的总制动力施加,当车辆在各自车轮的总制动力作用下快要停车时,电机制动力和线控摩擦制动力按照约定的混合策略进行混合交互,完成电机制动力的完全退出和线控摩擦制动力的完全接管,直到车辆停车。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线控制动系统的冗余备份,为每个轮胎配备两套压电式压力传感器,使得车辆具备制动冗余的能力,确保了传感信号的可行性,并对两套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增加了整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获取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悬挂系统和车轮连接处,用于采集车辆悬挂系统和/或整车车身的重量信息;按照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在各个车轮反馈的电流信号计算各个车轮的制动质量,并进行各个车轮载荷的比例计算,得出各个车轮载荷的制动力比值;根据制动力比值向单个车轮分配制动力,根据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制动力,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个车轮处安装有两个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对应两路压力传感信号,根据检测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有效性,采集对应不同的数据;当两路压力传感信号均有效时,则采集两路压力传感信号的平均值;如果其中一路数据出现故障,则采集另一路数据;如果一个车轮的两路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均出现故障,则采集对位车轮的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前轮的四个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或后轮的四个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同时出现故障,则:按照车辆标定时的前后轮固定比例进行初始的分配制动力,再结合车辆开始制动时的减速度信息和车辆转向信息,重新分配前、后轮的制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制动力比值向单个车轮分配制动力,根据单个车轮所能施加的最大电机制动力是否大于其所需要的制动力,判断该单个车轮是否需要由线控制动系统补充制动力,具体为:电子刹车控制单元按照各个车轮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反馈的电流信号计算对应的各个车轮的制动质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线控底盘的制动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左前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左前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右前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右前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左后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左后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右后轮应当分配到的总制动力比值=右后轮制动质量/整车总制动质量;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轮的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