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86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包括车体、两对橡胶轮以及两对轨道轮;所述车体与每对轨道轮之间均设有用于驱动每对轨道轮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每个橡胶轮对应设置有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行走转向装置包括行走驱动机构以及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升降装置与转向驱动机构共同使用一个动力源;每个橡胶轮与每个轨道轮之间设有用于将橡胶轮的动力连接在轨道轮上或者将橡胶轮与轨道轮之间的动力进行分离的离合机构;当橡胶轮的动力连接在轨道轮上时,所述橡胶轮与轨道轮处于同轴状态。该牵引小车结构更加简单,占用空间小,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非常低;而且在公路模式下和铁路模式下的操作过程十分简单,智能性高。智能性高。智能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牵引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

技术介绍

[0002]铁路牵引车是可以在铁轨上行驶的提供牵引力的车辆,可以满足高速动车、地铁车辆、城轨车辆、城际动车、大功率机车等牵引调车作业以及牵引维修作业的使用需求。因其动力源的不同,牵引车可划分为内燃牵引车和电动牵引车,电动牵引车的结构,一般由控制系统、行走轮系统、供电电源系统、驱动系统和车架系统等组成。
[0003]现有技术中的电动牵引车,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87407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电动牵引车,包括公路部分和铁路部分,铁路车架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一对导向轮和铁路橡胶驱动轮,导向轮设有导向升降机构,每对的铁路橡胶驱动轮的车桥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铁路车架的下部;公路橡胶驱动轮垂直于铁路橡胶驱动轮和导向轮,两公路橡胶驱动轮作为一组分设在铁路车架的两侧下方,两公路橡胶驱动轮的轮架通过公路车架相连。本公铁两用电动牵引车在铁路模式依靠电缆供电,公路模式依靠蓄电池供电,能在铁路轨道和硬化道路上进行作业转场。公路橡胶驱动轮结构可直接横跨铁轨换道,无需换向道叉便可快速切换轨道。但是,上述电动牵引车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4]1、上述电动牵引车一共设置有三组轮系,分为导向轮、铁路橡胶驱动轮以及公路橡胶驱动轮,并设有两组行走动力系统,一组动力系统(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铁路橡胶驱动轮运动,一组动力系统(公路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公路橡胶驱动轮运动;而且还设置有两组升降系统,一组升降系统(导向升降机构)用于控制导向轮升降,一组升降系统(升降液压缸)用于控制公路橡胶驱动轮升降;上述结构中,需要设置三组轮系、两组行走动力系统、两组升降系统才能实现公铁两用,结构十分复杂,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非常高。
[0005]2、上述电动牵引车,在公路模式下,首先需要车辆通过液压升降将公路橡胶驱动轮相下伸出接触地面,同时导向轮升起,四个电机驱动公路橡胶驱动轮实现车辆驱动,左右两侧轮差速转向,实现转向目的;然后公路橡胶驱动轮升起,铁路橡胶驱动轮的驱动电机驱动整车在公路上行驶;在铁路模式下,车辆通过将公路橡胶驱动轮提升,铁路橡胶驱动轮和前后导向轮同时落到轨面实现车辆沿着铁轨行走;在公路模式下和铁路模式下的操作过程十分繁琐,转向非常不灵活,智能性差。
[0006]3、上述电动牵引车在铁路上行走时,主要靠驱动电机驱动铁路橡胶驱动轮在铁路上行走,铁路橡胶驱动轮与铁轨接触面积小,长时间牵引容易使得铁路橡胶驱动轮磨损不均匀,减小了铁路橡胶驱动轮的使用寿命,使得后期不利于在铁路与公路上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该牵引
小车通过两组轮系、一组升降系统、一组行走动力系统即可实现牵引小车在公路或者铁路上行走,结构更加简单,占用空间小,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非常低;而且在公路模式下和铁路模式下的操作过程十分简单,转向灵活,智能性高;在铁路上行走时,通过驱动轨道轮进行行走,提高了牵引小车的使用寿命。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包括车体、两对橡胶轮以及两对轨道轮,其中,两对橡胶轮和两对轨道轮均分别设置在车体的前后两端;所述车体与每对轨道轮之间均设有用于驱动每对轨道轮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其中,
[0010]每个所述橡胶轮与所述车体之间均设置有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每个橡胶轮行走的行走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每个橡胶轮进行独立转向的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升降装置与转向驱动机构共同使用一个动力源;
[0011]每个所述橡胶轮与每个所述轨道轮之间设有用于将橡胶轮的动力连接在轨道轮上或者将橡胶轮与轨道轮之间的动力进行分离的离合机构;当橡胶轮的动力连接在轨道轮上时,所述橡胶轮与所述轨道轮处于同轴状态。
[0012]上述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的工作原理是:
[0013]需要在轨道上行驶时,将牵引小车开到与轨道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橡胶轮与轨道轮处于相互平行且不同轴的状态(此状态为初始状态),由于升降装置与转向驱动机构共同使用一个动力源,动力源工作,首先使得转向驱动机构带动橡胶轮旋转,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动力源同时带动升降装置工作,驱动轨道轮下降,并使得轨道轮与轨道配合,当动力源工作使得橡胶轮与所述轨道轮处于同轴状态且相互平行状态时,橡胶轮通过离合机构的作用下,将橡胶轮的动力传递到轨道轮上,当行走驱动机构驱动橡胶轮转动时,同时会带动轨道轮运动,使得轨道轮在轨道上行走,牵引小车进入铁路模式,牵引小车可以在铁路的轨道上行走,在铁路上实现牵引功能。
[0014]需要在公路上行驶时,通过离合机构使的橡胶轮与轨道轮之间的动力处于分离状态,轨道轮没有动力同时也不参与行走工作;然后动力源工作,动力源带动升降装置、转向驱动机构工作,升降装置带动轨道轮向上抬升,轨道轮与路面保持分离状态,转向驱动机构带动橡胶轮旋转;当轨道轮上升至极限位置时,动力源停止对升降装置的驱动,转向驱动机构继续带动橡胶轮旋转,直到旋转至初始状态,牵引小车进入公路模式,通过行走驱动机构驱动橡胶轮在公路行走,通过转向驱动机构可以实现橡胶轮的转向,满足了在公路上行走并在公路上实现牵引功能。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固定杆以及两组同步驱动机构;其中,每对轨道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两组同步驱动机构分布在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杆的两端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两组同步驱动机构可以同步驱动转动杆转动,带动固定杆上下摆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上下摆动,进而带动一对轨道轮上下摆动,实现了轨道轮的升降,向上摆动时,轨道轮向上升起,远离公路路面,向下摆动时,轨道轮向下降低,可以与轨道进行配合。
[0016]优选地,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同步驱动电机、扇形齿轮、从动齿轮、涡轮以及蜗杆;其中,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转向驱动电机;所述同步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向驱动电机为
同一个驱动电机,构成上述动力源;其中,所述橡胶轮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车轮架,所述橡胶轮转动连接在车轮架的下端,所述车轮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所述动力源安装在车体上,所述动力源的主轴与所述扇形齿轮连接,所述动力源的主轴与所述车轮架连接;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车体上,所述涡轮设置在转动杆的端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蜗杆同轴设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扇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相互啮合。上述结构中,当需要从公路行驶模式切换到铁路行驶模式时,动力源(即同步驱动电机或者转向驱动电机)驱动车轮架转动,从而带动橡胶轮转动,当橡胶轮转动至一定角度(例如小于90
°
)时,扇形齿轮开始与从动齿轮啮合,当动力源继续驱动车轮架转动,扇形齿轮跟着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带动蜗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两对橡胶轮以及两对轨道轮,其中,两对橡胶轮和两对轨道轮均分别设置在车体的前后两端;所述车体与每对轨道轮之间均设有用于驱动每对轨道轮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橡胶轮与所述车体之间均设置有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每个橡胶轮行走的行走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每个橡胶轮进行独立转向的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升降装置与转向驱动机构共同使用一个动力源;每个所述橡胶轮与每个所述轨道轮之间设有用于将橡胶轮的动力连接在轨道轮上或者将橡胶轮与轨道轮之间的动力进行分离的离合机构;当橡胶轮的动力连接在轨道轮上时,所述橡胶轮与所述轨道轮处于同轴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固定杆以及两组同步驱动机构;其中,每对轨道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两组同步驱动机构分布在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杆的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同步驱动电机、扇形齿轮、从动齿轮、涡轮以及蜗杆;其中,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转向驱动电机;所述同步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向驱动电机为同一个驱动电机,构成上述动力源;其中,所述橡胶轮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车轮架,所述橡胶轮转动连接在车轮架的下端,所述车轮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所述动力源安装在车体上,所述动力源的主轴与所述扇形齿轮连接,所述动力源的主轴与所述车轮架连接;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车体上,所述涡轮设置在转动杆的端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蜗杆同轴设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扇形齿轮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斌龙伟徐浩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研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