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包括滑道、台面单体,所述滑道为“Z”形,所述滑道包括水平直线段、第一弧形段、竖直直线段,所述水平直线段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水平直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另一端与竖直直线段的下端连接,所述台面单体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台面单体为多个,多个台面单体一线排列,相邻两个台面单体转动连接,“Z”形滑道设计,使用时,台面单体滑移至滑道的水平直线段,不使用时,台面单体滑移至滑道的竖直直线段,使用前后,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的尺寸不会增加,保证其体积足够小,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及挖补修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挖补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及挖补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构件在服役过程中,受自身交变载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影响,使其极易产生各类损伤,降低了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严重威胁服役安全。当出现此类损伤时,应施以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修复。挖补是此类复合材料构件损伤的主要修复方式,请参见图1,基本过程为先将损伤区域逐层打磨,之后层层铺贴与打磨形状相匹配的预浸料补片,最后进行加热固化。
[0003]请参见图2,申请人在先设计了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包括中间框架、收放机构、切割机构、铺贴机构,铺贴机构和切割机构分别设于中间框架的两侧,收放机构设于铺贴机构和切割机构的下方。预浸料片在收放机构铺展开后,由切割机构切割成预定尺寸的预浸料补片,再由铺贴机构将预浸料补片压合在损伤区域。为了使得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体积足够小,收放机构、切割机构、铺贴机构均在使用时移动至损伤区域的上方,在不使用时,再从损伤区域的上方移开。
[0004]然而,现有的收放机构为一个不可变形的扁长体,当不使用时,从损伤区域的上方移开后,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的长度尺度将近增加一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
[0006]还有必要提出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
[0007]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包括滑道、台面单体,所述滑道为“Z”形,所述滑道包括水平直线段、第一弧形段、竖直直线段,所述水平直线段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水平直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另一端与竖直直线段的下端连接,所述台面单体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台面单体为多个,多个台面单体一线排列,相邻两个台面单体转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滑道还包括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端与竖直直线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0009]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还包括第一轴座、第二轴座、第一卷轴、第二卷轴,所述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设于滑道上,所述第一轴座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座与一个台面单体连接,所述第二轴座与滑道连接,所述第一卷轴设于第一轴座上,所述第一卷轴与第一轴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卷轴设于第二轴座上,所述第二卷轴与第二轴座转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台面单体内腔中空,所述台面单体内腔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在台面
单体的上表面密布气孔。
[0011]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还包括第三卷轴、第四卷轴,所述第三卷轴、第四卷轴均设于第二轴座上,所述第三卷轴、第四卷轴相互平行。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卷轴的水平高度高于第四卷轴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三卷轴与第四卷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0013]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还包括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设于第一轴座上,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一卷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辊设于第三卷轴或第四卷轴与第一卷轴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还包括第二压辊,所述第二压辊设于第二轴座上,所述第二压辊与第二卷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压辊设于第三卷轴或第四卷轴与第二卷轴之间。
[0015]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还包括中间框架,水平直线段的自由端与中间框架的右侧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还包括铺贴机构、切割机构,所述铺贴机构和切割机构均设于收放机构的上方,所述铺贴机构设于中间框架的右侧,所述切割机构设于中间框架的左侧。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Z”形滑道设计,使用时,台面单体滑移至滑道的水平直线段,不使用时,台面单体滑移至滑道的竖直直线段,使用前后,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的尺寸不会增加,保证其体积足够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复合材料构件挖补示意图。
[0019]图2为已有设计的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系统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未铺展预浸料片的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的轴测图。
[0021]图4为铺展有预浸料片的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的轴测图。
[0022]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3]图6为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在位随形铺贴机构的仰视图。
[0024]图7为各个吸附单元的示意图,其中,A为1#吸附单元,B为2#吸附单元,C为3#吸附单元,D为4#吸附单元,E为5#吸附单元。
[0025]图8为吸附单体的剖视图。
[0026]图9为展开组件的轴测图。
[0027]图10为滑块与滑板的轴测图。
[0028]图11为滑轨的局部轴测图。
[0029]图12为卡合块和卡合槽的轴测图。
[0030]图13为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在位随形铺贴机构的示意图,其中,气囊处于放气状态。
[0031]图14为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在位随形铺贴机构的示意图,其中,气囊处于充气状态。
[0032]图15为复合材料用挖补修复系统的第一使用状态。
[0033]图16为复合材料用挖补修复系统的第二使用状态。
[0034]图17为复合材料用挖补修复系统的第三使用状态。
[0035]图18为复合材料用挖补修复系统的第四使用状态。
[0036]图19为复合材料用挖补修复系统的第五使用状态。
[0037]图20为复合材料用挖补修复系统的第六使用状态。
[0038]图中:复合材料构件10、预浸料复合片20、预浸料补片21、预浸料片22、下保护层23、上保护层24、预浸料废料25、铺贴机构30、支撑板31、卡合槽311、变形体32、吸附单体33、展开组件34、滑板341、卡合块342、滑轨343、滚槽3431、滑块344、旋转架345、第一连杆346、第二连杆347、滚珠348、第一伸缩件40、第二伸缩件50、中间框架60、收放机构70、滑道71、水平直线段711、第一弧形段712、竖直直线段713、第二弧形段714、台面单体72、第一轴座73、第二轴座74、第一卷轴75、第二卷轴76、第三卷轴77、第四卷轴78、第一压辊79、第二压辊7100、第三伸缩件80、第四伸缩件90、切割机构100。
实施方式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参见图3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70,包括滑道71、台面单体72,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台面单体,所述滑道为“Z”形,所述滑道包括水平直线段、第一弧形段、竖直直线段,所述水平直线段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水平直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另一端与竖直直线段的下端连接,所述台面单体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台面单体为多个,多个台面单体一线排列,相邻两个台面单体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还包括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端与竖直直线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另一端为自由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还包括第一轴座、第二轴座、第一卷轴、第二卷轴,所述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设于滑道上,所述第一轴座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座与一个台面单体连接,所述第二轴座与滑道连接,所述第一卷轴设于第一轴座上,所述第一卷轴与第一轴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卷轴设于第二轴座上,所述第二卷轴与第二轴座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单体内腔中空,所述台面单体内腔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在台面单体的上表面密布气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挖补修复用预浸料片收放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宿友亮,苏宝强,张波,郜雪楠,慕松,惠继录,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