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成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72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成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学膜、光源层和背板;所述光源层包括导光板和反射结构,实现相邻导光板之间光学分区;每个导光板内还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设有光源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侧向设置光源,由导光板得到均匀的面光源,无需混光距离,导光板的每个侧面设有反射结构,将由导光板射向反射结构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导光板的使用有效降低直下式背光腔体高度,降低背光源厚度,达到超薄的效果;且在每个导光板之间设置的反射结构,使得每个导光板成为独立的面光源,避免相邻导光板单元之间的影响,有效降低背光模块的黑态亮度,使不同区域亮暗态的差异最大化,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的显示效果。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成的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的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成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视机或电脑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往往都是在侧边条状灯条组发光经导光板引入光线,达到均匀发光的效果,用侧发光方案做的区域调光(local diming)效果,只能实现从发光侧发光位置的贯穿式区域控制效果,区域调光效果很有限。而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LED颗粒设置在背板上,在出光面下方,LED颗粒向上发光,光照射在扩散板上,LED颗粒与扩散板的距离决定了光发出的均匀性,需要较大的距离并且采用较厚的扩散板,以便达到均匀亮度。但其存在一定缺点: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大,容易出现画面亮斑、亮晕,且LED颗粒多,返修率高,同时LED光源在非电场力作用下也会出现漏光现象,导致显示器面板的黑态亮度不够低,降低显示屏的黑态亮度均匀性,显示质量变差,严重影响显示产品的对比度。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美观及市场营销。
[0003]为了降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少LED颗粒数、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明暗对比度,许多公司都进行了各种改进,但是效果都很微弱或制造成本更高。
[0004]如专利CN100451770C,公开一种背光模块,设置两组发光二极管,第一组发光二极管以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于相邻导光板之间,第二组发光二极管紧邻并朝向导光板的侧面设置;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可以补偿因导光板侧面无效空间而使液晶显示面板产生暗线的问题,但其需要两组发光二极管,制程工艺复杂。如专利CN202403078U提供了一种契形拼接的背光模板,在契形凹槽内设置光源,由契形切面的反射结构将光源反射;但其仅仅通过调整上方光线的入光方向来提高光能利用率,不能全部利用光源发出的光,且其反射片、导光板和基材切割复杂,精细化程度更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成的显示装置,使相邻导光板单元之间的光互不串扰,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微型面光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区控光,简单有效地降低背光模块的黑态亮度,以提升显示产品的明暗对比度。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0008]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学膜、光源层和背板;
[0009]所述光源层包括若干个依序排列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导光板的高度高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0010]相邻所述导光板之间以及位于端部的所述导光板的端侧均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背板垂直设置。反射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光源的干扰,更好地实现相邻导光
板之间的光学分区,使相邻导光板之间的光互不串扰,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微型面光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区控光;本专利技术可以将点光源LED芯片发出的全部的光经由对应的反射结构收集控制,由导光板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结构的反射率大于88%;优选地,反射结构的反射率大于92%;所述反射结构将导光板中射向反射结构的光反射回本导光板,当反射结构的反射率较低时,无法完成对光线的收集,光线损耗更高,光线利用率降低。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结构上的反射物质选自金属或树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可为反射率高的任何一种金属,包括但不限于Ag、Cu、Mo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树脂可以为白色胶材,例如白色乳胶、白色硅胶、白色橡胶等,白色胶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白色油墨具有更好的反射性能,能够降低光线的损耗。
[00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LED芯片的出光方向与反射结构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θ,θ的取值范围是70
°
≤θ≤90
°
;优选地,θ的取值范围是75
°
≤θ≤90
°
;光源的出光方向与反射结构所在平面的夹角对光线利用率具有一定影响,可以通过调整出光角度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00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板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中的任意一种,但不限于以上形状。
[00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板的材料是高折射率、透明度高的材料;优选地,导光板的材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能够修正扩散角度,使光辐射面积增大,所述导光板面向光学膜的一侧还可设有扩散膜,如此可以使背光更加均匀。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导光板的端部;优选地,导光板的端部设有多个有容纳空间,在每个容纳空间内均置有LED芯片形成多光源,多光源可以提高背光源的亮度。
[0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容纳空间的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斜线、三角形或弧形等任意一种;优选地,容纳空间面向LED芯片发光面的一侧设有光学微结构,所述光学微结构为锯齿形或波浪形结构,光学微结构可以使LED芯片的发射光在射入导光板时具有更好的光线发散效果。
[00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LED芯片至少包括一个红色LED芯片、一个蓝色LED芯片或一个绿色LED芯片的其中一种;具体地,当设置LED芯片为一个蓝色LED芯片时,需要在导光板中设置量子点膜,量子点膜的材料需包含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如此,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进入量子点膜,激发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产生相应波长的红光和绿光,根据颜色加分原则,混合成量子点高色域白光光源。
[00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板面向背板一侧还设有反射层,反射层将从导光板射向背板的光,再反射回导光板,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所述导光板面向背板一侧还设有导光网点,导光网点会进行均光设计处理,使得导光板各部分的亮度是均匀的;所述导光网点设置在反射层上。
[00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LED电路主板,用以对LED芯片的驱动;所述背板的材料选自玻璃板、铁板、铝板、铝塑复合板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在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所述背光模块。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侧向设置光源,在相邻导光板之间设置垂直在背板上的反射结构,使得每个导光板成为独立的面光源,提高光源利用率,避免相邻导光板单元之间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背光模块的黑态亮度;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每个区域的亮度均匀,可以实现分区独立控制,以简单的方法有效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使不同区域亮暗态的差异最大化,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第二种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学膜(10)、光源层(20)和背板(30);所述光源层(20)包括若干个依序排列的导光板(21),所述导光板(21)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容纳空间(27);所述导光板(21)的高度高于所述容纳空间(27),所述容纳空间(27)内设有LED芯片(22),所述LED芯片(22)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21)的侧面;相邻所述导光板(21)之间以及位于端部的所述导光板(21)的端侧均设有反射结构(23),所述反射结构(23)与所述背板(30)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23)的反射率大于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22)的出光方向与所述反射结构(23)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θ,θ的取值范围是70
°
≤θ≤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θ的取值范围是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昭远周振婷郭牧奇
申请(专利权)人:普洛凯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