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及其在固定酸性地下水中砷方面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4251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治理地下水污染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及其在固定酸性地下水中砷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富集培养方法包括:在MWMM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混合液和微量元素混合液,调节培养基pH为4.5,得混合培养基;将FeS固体培养基与所述混合培养基顺次加入培养管中形成反向铁氧浓度梯度,得富集培养基;将砷污染土壤与无菌水混合,得接种液;将所述接种液接种于所述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经过三次传代后得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地下水等微需氧环境中砷的固定,利用铁氧化菌的活性可加速铁的生物矿化及其对砷的固定,为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及其在固定酸性地下水中砷方面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理地下水污染
,尤其涉及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及其在固定酸性地下水中砷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南方典型有色金属矿区中铁含量丰富,利用矿区中广泛存在的铁氧化物实现砷的自然衰减是一种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方法,但是这要求适宜的氧气和pH介导铁的化学氧化。例如稻田土壤中淹水排水条件的变化会介导FeS的氧化,这一过程伴随着次生矿物的生成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但当化学条件不适宜时,需要相关功能微生物参与到铁的氧化。例如嗜酸性微生物能够耐受极酸性的pH条件,氧化Fe(Ⅱ)生成施氏矿物、黄钾铁矾等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此外,在海洋沉积物中也发现一种微需氧的铁氧化微生物,它们能够适应较低的氧气含量,在深海中介导“铁垫”的形成。这些功能的铁氧化微生物的存活往往不受有机碳条件的限制,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碳生存,通过将Fe(Ⅱ)氧化而获取能量,并且通过介导铁的氧化和次生成矿等过程同步实现重(类)金属在环境中的吸附和共沉淀。例如,嗜酸性微生物能够介导AMD中铁氧化物的形成进而实现污染物的自然衰减。最新研究在稻田土壤中发现的微需氧微生物也能够同步将铁的氧化、碳的固定耦合。
[0003]在矿区地下水中往往含有较低的氧气浓度和较低的pH。氧气和pH是环境中限制铁化学氧化速率的两大关键限制因素。先前分别有在氧气和pH限制条件下实现铁氧化进而固定砷的方法,例如CN108114975A公布了一种微好氧菌团治理砷污染土壤的方法。CN111620444A公布了嗜酸性铁氧化菌氧化铁诱导铁的生物成矿并除砷的方法。但是,在氧气和pH同时限制的酸性矿区地下水环境中,功能微生物介导的铁的氧化并同时固定砷的方法少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及其在固定酸性地下水中砷方面的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在MWMM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混合液和微量元素混合液,调节培养基pH为4.5,得混合培养基;
[0008](2)将FeS固体培养基与所述混合培养基顺次加入培养管中形成反向铁氧浓度梯度,得富集培养基;
[0009](3)将砷污染土壤与无菌水混合,得接种液;
[0010](4)将所述接种液接种于所述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每24~26d传代一次,经过三次传代后得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
[0011]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MWMM培养基以超纯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K2HPO40.04~0.06g/L,MgSO4·
7H2O 0.1~0.3g/L,NH4Cl 0.5~1.5g/L,CaCl2·
2H2O 0.05~0.15g/L,琼脂1~2g/L。
[0012]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MWMM培养基中还包括质量浓度为24~26ppm的砷。
[0013]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维生素混合液与MWMM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900~1100,所述微量元素混合液与MWMM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900~1100。
[0014]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维生素混合液以超纯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氨三乙酸1~2g/L,MgSO4·
H2O 2~4g/L,MnSO4·
H2O 0.4~0.6g/L,NaCl 0.5~1.5g/L,FeSO4·
7H2O 0.05~0.15g/L,CoCl2·
6H2O 0.05~0.15g/L,CaCl20.05~0.15g/L,ZnSO4·
7H2O 0.05~0.15g/L,CuSO4·
5H2O 0.05~0.15g/L,AlK(SO4)2·
12H2O 0.005~0.015g/L,H3BO30.005~0.015g/L,Na2MoO4·
2H2O0.005~0.015g/L;
[0015]所述微量元素混合液以超纯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生物素1~3mg/L,叶酸1~3mg/L,盐酸吡哆辛8~12mg/L,盐酸硫胺素4~6mg/L,核黄素4~6mg/L,烟酸4~6mg/L,泛酸钙4~6mg/L,维生素B
12
0.05~0.15mg/L,对氨基苯甲酸4~6mg/L,硫辛酸4~6mg/L。
[0016]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调节培养基pH的组分为硫酸溶液,所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8~22vt%。
[0017]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FeS固体培养基与所述混合培养基的混合体积比为3~5:18~22,所述FeS固体培养基由琼脂和FeS溶液组成,所述FeS溶液的浓度为0.5~1.5g/50mL,所述FeS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与FeS溶液的比例为1~2g:100mL。
[0018]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砷污染土壤的含砷量为0.46~1.65g/kg,所述砷污染土壤的含铁量为114~158g/kg,所述砷污染土壤与无菌水的混合比例为1~2g:1~2mL;
[0019]步骤(4)中所述接种液与富集培养基的体积比为90~110μL:20~25mL,所述富集培养为恒温避光培养,所述富集培养的温度为20~30℃。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富集培养方法富集得到的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在固定酸性地下水中砷方面的应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氧气和pH同时限制的极端环境中利用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活性,介导二价铁的生物氧化。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适应性强,铁氧化效率高,砷固定效果好,是一种无污染的,安全的治理手段。
[0024]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富集培养得到的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菌液接种在深层水中,模拟地下水环境,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突破氧气和pH条件的限制,使其对铁(Fe)和砷(As)生物氧化进而实现砷的固定。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砷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本专利技术菌液筛选自矿区环境,适应性强,化能自养,无需投加有机质,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地下水等微需氧环境中砷的固定,利用铁氧化菌的活性可加速铁的生物矿化及其对砷的固定,为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验例1中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对As(Ⅲ)的氧化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MWMM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混合液和微量元素混合液,调节培养基pH为4.5,得混合培养基;(2)将FeS固体培养基与所述混合培养基顺次加入培养管中形成反向铁氧浓度梯度,得富集培养基;(3)将砷污染土壤与无菌水混合,得接种液;(4)将所述接种液接种于所述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每24~26d传代一次,经过三次传代后得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MWMM培养基以超纯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K2HPO40.04~0.06g/L,MgSO4·
7H2O0.1~0.3g/L,NH4Cl0.5~1.5g/L,CaCl2·
2H2O0.05~0.15g/L,琼脂1~2g/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MWMM培养基中还包括质量浓度为24~26ppm的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维生素混合液与MWMM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900~1100,所述微量元素混合液与MWMM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900~11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嗜酸性微需氧铁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维生素混合液以超纯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氨三乙酸1~2g/L,MgSO4·
H2O2~4g/L,MnSO4·
H2O0.4~0.6g/L,NaCl0.5~1.5g/L,FeSO4·
7H2O0.05~0.15g/L,CoCl2·
6H2O0.05~0.15g/L,CaCl20.05~0.15g/L,ZnSO4·
7H2O0.05~0.15g/L,CuSO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诗忠李梦瑶王志炫张琦陈驰宇陈代杰冯泽楷陈晓婷晁元卿汤叶涛仇荣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