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47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包括推进机构、调节机构及减震机构;推进机构用于提供动力,且推进机构的一端能够连接于船尾板;调节机构一侧用于连接于推进机构,另一侧用于连接于船尾板,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推进机构摆动,以调节推进机构相对于船尾板的位置关系;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推进机构和船尾板之间的第一减震组件和连接在调节机构和船尾板之间的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的减震系数彼此不同。能够针对性地消除自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各个部件传递到船舶的振荡,提高船舶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少安全隐患。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半浸桨船舶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运输通常会使用半浸式螺旋桨,半浸式螺旋桨是一种在高速运转时只有一半桨叶浸入水中而能正常工作的螺旋桨。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是一种集半浸式螺旋桨、驱动装置本体、转舵油缸、纵倾油缸及液控系统为一体的高速船用推进装置,该装置在高速航行时具有无空泡剥蚀、低阻力、高效率和操控灵活等特点,是当今世界高速船艇的首选推进方式之一。
[0003]在航行过程中,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转舵油缸、纵倾油缸、驱动装置本体的驱动轴等均向船尾板传递作用力,船舶受到各方向外力使得船体震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其能够针对性地消除来自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各个部件传递到船舶的震动,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包括推进机构、调节机构及减震机构,推进机构用于提供动力,且推进机构的一端能够连接于船尾板;调节机构一侧用于连接于推进机构,另一侧用于连接于船尾板,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推进机构摆动,以调节推进机构相对于船尾板的位置关系;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推进机构和船尾板之间的第一减震组件和连接在调节机构和船尾板之间的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的减震系数彼此不同,能够针对性的消除来自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各个部件传递到船舶的震动,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减震组件的减震系数小于第二减震组件的减震系数。相比推进机构,调节机构传递给船尾板的力的方向变化,调节机构与船尾板之间的角度会产生变化,导致传递至船尾板的力方向改变,减震系数越大,对应的第二减震组件能够缓冲来自调节机构多方向震动,第二减震组件能够更大载荷的冲击,提高整个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连接在推进机构和船尾板之间的弹性单元、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检测件用于实时检测推进机构和船尾板之间的作用力参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作用力参数,并基于作用力参数控制弹性单元发生预设的弹性形变。针对不同程度的震动情况,通过控制单元改变弹性单元的弹性大小,使第一减震组件的弹力单元会根据外部震动的使弹簧始终处于最佳预压范围,弹性单元达到最大化的减震效果,满足在不同载重条件下的减震要求,提高弹性单元的使用寿命,自动化程度高。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减震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控制单元的滑动单元,弹性单元
的一端用于连接于滑动单元,另一端用于连接于推进机构,控制单元能够控制弹性单元相对于推进机构移动,以使所述弹性单元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滑动单元移动,改变弹性单元的弹性变形,从而改变弹性单元的弹性大小,满足工作需求。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控制弹性单元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作用力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作用力参数控制弹性单元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控制单元控制弹性单元切换至第一状态;作用力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参数时,基于作用力参数控制弹性单元发生弹性形变,控制单元控制弹性单元切换至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相比,弹性单元在第二状态比在第一状态的弹性形变更小。针对不同程度的震动情况,第一减震组件的弹力单元会根据外部震动的使弹簧始终处于最佳预压范围,使弹性单元达到最大化的减震效果,满足在不同载重条件下的减震要求,提高弹性单元的使用寿命。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推进机构和所述船尾板之间的纵倾组件和转舵组件,纵倾组件和转舵组件相对于船尾板分别设置一组第二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纵倾组件和船尾板之间的第一减震件和设置在转舵组件和船尾板之间的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的减震系数大于第二减震件的减震系数。相比转舵组件,纵倾组件的输出轴线与旋转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大小不断变化,纵倾组件传递给船尾板的力的方向变化,载荷系数越大,第一减震件能够吸收来自纵倾组件的多个方向振动,提高整个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减震件包括用于连接于纵倾组件的第一移动件、连接于船尾板的第二移动件及设置于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转动单元,通过转动单元第一移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移动件移动,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的间隙能够被改变。降低第一减震件整体的高度,安装重心低,提高整个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转动单元包括弹性件、滑动件及两个转动件,弹性件的一端能够连接于第二移动件,另一端能够连接于所述滑动件,两个转动件相对于船尾板倾斜设置,两个转动件一端均能够转动连接于滑动件,另一端均能够球接于第一移动件,滑动件能够在所述第二移动件表面上沿弹性件的压缩方向或拉伸方向移动,以调节转动件相对于船尾板的倾斜度。作用于第一移动件的外力,第一移动件可以相对于转动件可以多方向移动,滑动件能够在滑槽内沿弹性件的压缩方向或拉伸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弹性件的压缩量或拉伸量,将多方向的震动转换为固定方向的震动,减震平稳,再通过弹性件吸收缓冲力,进而降低第一减震件整体的高度,安装重心低,提高整个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二减震件包括连接在转舵组件和船尾板之间的多个连接件和设置在各个连接件之间的缓冲件,各个缓冲件用于使转舵组件缓冲。多个缓冲件可以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力,减震效果好。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各个所述缓冲件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转舵组件和所述船尾板之间。多个缓冲件能够均匀吸收自转舵组件传递的预应力,达到均匀减震的效果,减少由于受力不均造成第二减震件的晃动、损坏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0016]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的第一减震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减震件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说明标记:100、组合模块;10、推进机构;11、第一推进组件;12、第二推进组件;20、调节机构;21、纵倾组件;22、转舵组件;23、联桨杆;30、减震机构;31、第一减震组件;32、第二减震组件;321、第一减震件;3211、第一移动件;3212、第二移动件;3213、转动单元;3213a、弹性件;3213b、滑动件;3213c、转动件;322、第二减震件;3221、连接件;3222、缓冲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机构,用于提供动力,所述推进机构的一侧能够连接于船尾板;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一侧用于连接于所述推进机构,另一侧用于连接于所述船尾板,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推进机构沿预设方向摆动,以调节所述推进机构相对于所述船尾板的位置关系;及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推进机构和所述船尾板之间的第一减震组件和连接在所述调节机构和所述船尾板之间的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所述第二减震组件的减震系数彼此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减震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的减震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推进机构和所述船尾板之间的弹性单元、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检测件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推进机构和所述船尾板之间的作用力参数;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作用力参数,并基于所述作用力参数控制所述弹性单元发生预设的弹性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滑动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滑动单元,另一端用于连接于推进机构,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弹性单元相对于所述推进机构移动,以使所述弹性单元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差异化减振的半浸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弹性单元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作用力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所述作用力参数控制所述弹性单元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弹性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作用力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参数时,基于所述作用力参数控制所述弹性单元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弹性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史宗鹰丁伟钱子洋刘振宇张佳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