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44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属于输卵管造影管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球囊导管或内置式导管存在的插管技术难度大、患者疼痛明显,以及现有结构对宫颈口处封堵不完全易造成造影剂回流或外溢至阴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管和滑动连接在导管一端的伞状套件,将导管置入患者宫颈内处,通过伞状套件完全包裹患者的宫颈口外口处,将周向穿设在伞状套件中部的抽拉绳拉紧使其对宫颈口处形成严密的封堵并夹闭,可有效防止造影剂回流或外溢的发生。通过采用直接在宫颈口包裹式置管,不用内置入宫颈腔内,可降低置管难度、减少组织挫伤和术后出血量,极大地减轻患者疼痛感并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诊断准确率高。诊断准确率高。诊断准确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


[0001]本技术涉及输卵管造影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

技术介绍

[0002]子宫输卵管造影,系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注入由高原子序数构成的高比重物质碘剂,在X线摄片下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使管腔显影,从而了解子宫及输卵管腔道内的情况,子宫输卵管造影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及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的完整形态。此种检查比较安全、不需麻醉、无明显痛苦、能为病人所接受,因此很多不孕症的女性都希望通过这种检查手段来找出病因。
[0003]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球囊导管,造影术中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宫颈内,将球囊充盈后封堵住患者的宫颈内口,然后经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充盈子宫和输卵管用以显影,如公开号为CN214970960U、名称为一种双球囊子宫输卵管造影导管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959108U、名称为子宫输卵管造影器的中国专利,即采用上述的这种球囊导管;另一种是锥形头外置导管,造影术中将导管锥形头封堵宫颈外口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如公开号为CN207679853U、名称为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管的中国专利,通过设置导管和宫颈管外口阻塞端头,将前端导管插入宫颈管外口内,宫颈管外口阻塞端头堵塞宫颈管。
[0004]然而,上述两种形式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球囊导管的插管技术难度大,术中患者疼痛明显,容易出血,而且球囊容易掩盖病变,会存在漏诊的可能性;
[0006]2、上述的两种结构均存在宫颈口封堵不完全,导致造影剂漏至阴道的可能发生,当遇到偏曲的子宫和宫颈时,导管头会抵在宫颈壁上导致造影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8]本技术通过设置导管和滑动连接在其前端的伞状套件,伞状套件包裹式收紧宫颈口的末端,并通过设置在伞状套件上的抽拉绳对其进一步固定,对宫颈口外口形成有效封堵并夹紧,防止造影剂回流至阴道,采用直接在宫颈口包裹式置管,不用内置入宫颈腔内,可降低置管难度、减少组织挫伤和术后出血量,极大地减轻患者疼痛感并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对子宫颈外口变形、松弛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子宫颈外口可靠封堵夹闭,能够有效防止造影剂的回流及外溢,最大程度上使宫颈、宫腔输卵管得以显影。本技术的操作简单,损伤性小,引发术中不适及术后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率高。
[000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0]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导管,导管的一端为造影剂注
入端,其另一端连接伞状套件,伞状套件的内部为空腔,用于套住宫颈口并将其封堵夹紧。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伞状套件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其底部中心设有通孔,用于插入导管。
[00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漏斗状上端的大径段长度为3cm~3.5cm。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地,伞状套件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穿设两根抽拉绳,用于将套设在宫颈口的伞状套件收紧。
[00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地,伞状套件外侧的中部以下设有观察口,观察口的两侧连接锁扣件。
[00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锁扣件包括夹扣,夹扣卡设在观察口的两侧。
[00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锁扣件还包括把手,把手连接在夹扣的上方,通过把手打开或闭合观察口。
[0017]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将导管和伞状套件滑动连接,在宫颈口的外口处插入导管时不会阻碍视线,便于顺利插管;伞状套件以包裹式收住宫颈口的外口,不用将伞状套件内置宫颈腔内,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同时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0019]2、通过伞状套件包裹式收紧宫颈口的设置,对子宫颈外口变形、松弛的患者,能够将子宫颈外口可靠封堵后夹闭,能够有效防止造影剂的回流及外溢。
[0020]3、采用此种方式的设置,不会对宫颈口的外口组织形成遮挡,可在最大程度上使宫颈、宫腔输卵管得以显影,在造影图像方面有利于观察宫颈、宫腔、输卵管的全貌,尤其是对于子宫输卵管先天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及子宫下段瘢痕缺损等病变的患者,可以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诊断。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还可以得到其他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抽拉绳的具体结构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夹扣的细节放大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6]图中:1.导管;2.伞状套件;21.通孔;3.抽拉绳;4.调节扣;5.观察口;6.夹扣;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考图1

4,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导管1,导管1为软管,采用医用级硅胶管,导管1的外径为4mm,内径为3mm,导管1的一端为造影剂注入端,导管1的另一端2cm置入宫颈口的外口处,在导管1的此端滑动连接有伞状套件2,伞状套件2的内部为空腔,用于套住宫颈口并将其封堵夹紧,本技术为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通水、通气。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图4所示,伞状套件2采用医用硅橡胶,具体的,伞状套件2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漏斗状大径段的整体高度为3cm~3.5cm,漏斗状的上端最大直径为3.5cm,下端的最小直径为8mm,小径段的高度为1cm,尺寸设置与宫颈口外部的尺寸吻合,便于将宫颈外口包裹式的收纳进漏斗状的结构中,在漏斗状的底部中心处设有通孔21,将导管1插入通孔21内与伞状套件2滑动连接,便于快速调整导管1在宫颈外口处的伸入长度。
[0031]在伞状套件2中段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设两根抽拉绳3,在抽拉绳3的两个末端穿入调节扣4,参考图2,调节扣4采用现有常规结构,如用于帽子或鞋子上的绳子调节用的结构,用于调节抽拉绳3的伸缩长度,两根抽拉绳的两个末端连接,将伞状套件2套在宫颈口外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导管(1)的一端为造影剂注入端,其另一端连接伞状套件(2),伞状套件(2)的内部为空腔,用于套住宫颈口并将其封堵夹紧;伞状套件(2)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设抽拉绳(3),用于将套设在宫颈口的伞状套件(2)收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其特征在于,伞状套件(2)的底部设有通孔(21),用于插入导管(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置管且防外溢的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琪许波郑圣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