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35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说明书涉及储层参数估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其中储层参数确定方法包括基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针对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进行组合更新,得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基于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构建最小目标函数;以及基于最小目标函数和地震数据,针对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行求解,得到目标储层参数。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基于更新后的目标纵波反射公式和最小目标函数,实现了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同时提高了储层参数的求解稳定性和精确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0001]本说明书涉及储层参数估算
,尤其涉及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描述储层的参数包括弹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以表征储层特征和预测地下裂缝的重要途径。在确定储层参数时,采用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来求解,该方法是以损失精确度为代价提高稳定性的一种方法。为了同时提高稳定性和精确度,多以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求解为假设条件,由此虽然同时提高了稳定性和一定精确度,但是目前地震波是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由此导致相对于真实情况精确度较低。
[0003]如何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同时提高储层参数的求解稳定性和精确度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实现了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同时提高了储层参数的求解稳定性和精确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包括,
[0007]基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
[0008]针对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进行组合更新,得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
[0009]基于所述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所述低频初始模型和所述混合相位子波,构建最小目标函数;以及
[0010]基于所述最小目标函数和所述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行求解,得到目标储层参数。
[0011]进一步,该基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混合相位子波进一步包括,
[0012]基于所述测井数据,确定裂缝走向;
[0013]从所述地震数据中,确定与所述裂缝走向对应的目标地震数据;以及
[0014]基于所述目标地震数据,确定所述混合相位子波。
[0015]进一步,该针对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进行组合更新,得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一步包括,
[0016]针对所述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中的预设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进行简化处理,得到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以及
[0017]基于所述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和所述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中的预设横向各向同性纵波反射系数公式,确定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
[0018]进一步,该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进一步包括,
[0019][0020]其中,所述θ表征入射角,所述φ表征相对于裂缝法向平面的方位角,所述D=Γ2‑
Γ1,所述E=ε
(2)

ε
(1
),所述Γ2=(δ
(2)

8g2γ
(2)
),Γ1=(δ
(1)

8g2γ
(1)
),所述ε表征纵波各向异性参数,所述δ表征垂直入射时纵波相速度函数的二阶导数,所述g表征横纵波速度比的平方项,以及所述γ表征横波各向异性参数。
[0021]进一步,该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一步包括,
[0022][0023]其中,所述表征所述预设横向各向同性纵波反射系数公式,所述表征所述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所述θ表征入射角,所述φ表征相对于裂缝法向平面的方位角,所述A=ρα,所述所述所述ρ表征密度,所述ε表征纵波各向异性参数,所述δ表征垂直入射时纵波相速度函数的二阶导数,所述g表征横纵波速度比的平方项,所述γ表征横波各向异性参数,所述α表征纵波速度,以及所述K表征四倍的横纵波速度比的平方项。
[0024]进一步,该最小目标函数进一步包括,
[0025][0026]其中,所述d表征地震数据,所述G表征基于所述混合相位子波确定的线性正演模拟算子,所述m
prior
表征基于所述低频初始模型确定的模型参数向量的先验信息,以及所述m表征所述目标储层参数。
[0027]进一步,该目标存储参数包括声阻抗、各向异性剪切模量、沿裂缝走向方向的纵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梯度和相对裂缝密度,所述基于所述最小目标函数和所述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行求解,得到目标储层参数进一步包括,
[0028]基于所述最小目标函数,针对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声阻抗、所述各向异性剪切模量和所述沿裂缝走向方向的纵波相速度;
[0029]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中观测方位对应的除了裂缝走向之外的第一剩余子地震数据与平行于裂缝走向的第二子剩余地震数据之间的地震振幅差;
[0030]基于所述最小目标函数和所述地震振幅差,确定所述方位各向异性梯度和所述相对裂缝密度。
[0031]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包括,
[0032]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
[0033]更新单元,用于针对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进行组合更新,得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
[0034]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所述低频初始模型和所述混合相位子波,构建最小目标函数;以及
[0035]求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小目标函数和所述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行求解,得到目标储层参数。
[0036]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0037]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0038]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基于接收到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获取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并针对该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进行组合更新,得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基于确定的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构建最小目标函数,进而基于最小目标函数和地震数据,对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行求解,得到目标储层参数。从而实现了针对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可以实现在弱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求解)进行组合更新,得到可以应用于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而基于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构建最小目标函数,以求解该目标纵波反射公式,从而确定目标储层参数,实现了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同时提高了储层参数的求解稳定性和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层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低频初始模型和混合相位子波;针对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进行组合更新,得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基于所述正交介质各向异性参数、所述低频初始模型和所述混合相位子波,构建最小目标函数;以及基于所述最小目标函数和所述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进行求解,得到目标储层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混合相位子波包括:基于所述测井数据,确定裂缝走向;从所述地震数据中,确定与所述裂缝走向对应的目标地震数据;以及基于所述目标地震数据,确定所述混合相位子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进行组合更新,得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包括:针对所述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中的预设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进行简化处理,得到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和所述预设正交介质纵波反射公式中的预设横向各向同性纵波反射系数公式,确定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包括:其中,所述θ表征入射角,所述φ表征相对于裂缝法向平面的方位角,所述D=Γ2‑
Γ1,所述E=ε
(2)

ε
(1)
,所述Γ2=(δ
(2)

8g2γ
(2)
),Γ1=(δ
(1)

8g2γ
(1)
),所述ε表征纵波各向异性参数,所述δ表征垂直入射时纵波相速度函数的二阶导数,所述g表征横纵波速度比的平方项,以及所述γ表征横波各向异性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纵波反射公式包括:其中,所述表征所述预设横向各向同性纵波反射系数公式,所述表征所述目标正交介质裂缝扰动反射系数公式,所述θ表征入射角,所述φ表征相对于裂缝法向平面的方位角,所述A=ρα,所述所述所述ρ表征密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程绩伟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