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包括两个前支撑腿以及两个后支撑腿,所述前支撑腿指向后支撑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梁,所述前支撑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前固定杆,所述固定梁与后支撑腿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腿背离固定梁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后固定杆,所述前固定杆以及后固定杆内均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前支撑腿以及后支撑腿分别与对应升降机构相连接,两个所述前支撑腿与两个固定梁共同固定有顶棚,该装置解决了不同叉车需要配备不同尺寸的护顶架,备料可能出错,且顶棚高度调节需要使用额外工具且人工提升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高了护顶架的通用性,同时使得顶棚高度调节更方便。使得顶棚高度调节更方便。使得顶棚高度调节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叉车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叉车是广泛用于港口、机场、仓库、石材市场、木材市场等场所,进行短距离运输、装卸和堆垛的工业车辆设备。根据标准要求及特种设备监管的要求,平衡重式叉车、托盘堆垛车、叉腿式叉车、前移式叉车、三向堆垛车以及侧面式叉车的门架起升高度超过1800mm的,都需要安装护顶架。
[0003]目前,市场上的叉车护顶架,在顶棚架上设置有延长杆,延长杆通过螺栓与支撑腿固定,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不同的定位孔,实现护顶架高度的调节,便于不同身高的操作员使用,但是使用者需要通过额外的工具才能完成调节,操作不便,且金属材质的顶棚重量较大,人工抬升劳动强度大,同时护顶架的结构尺寸需要根据叉车的尺寸进行配备,可能会出现备料错误,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强,且高度调节方便的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包括两个前支撑腿以及两个后支撑腿,所述前支撑腿指向后支撑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梁,所述前支撑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前固定杆,所述固定梁与后支撑腿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腿背离固定梁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后固定杆,所述前固定杆以及后固定杆内均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前支撑腿以及后支撑腿分别与对应升降机构相连接,两个所述前支撑腿与两个固定梁共同固定有顶棚。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支撑腿上设置有长度延长杆,所述长度延长杆与固定梁滑动连接,所述长度延长杆以及固定梁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长度延长杆预设的安装通孔与固定梁对应的通孔内共同安装有螺栓。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棚包括两个前横梁以及两个后横梁,两个所述后横梁固定在两个固定梁之间,所述后横梁包括第一后横梁以及第二后横梁,所述第一后横梁以及第二后横梁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梁上,所述第二后横梁上设置有宽度延长杆,所述宽度延长杆与第一后横梁滑动连接。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宽度延长杆与第一后横梁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宽度延长杆预设的安装通孔与第一后横梁对应的通孔内共同安装有螺栓,两个所述前横梁固定在两个前支撑腿之间,所述前横梁与后横梁结构相同,两个所述前横梁之间以及两个后横梁之间均固定有若干加强杆。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支撑腿上设置有第一高度延长杆,所述后固定杆上开设有安装槽以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高度延长杆与安装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槽背
离第二滑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第一高度延长杆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呈锯齿状,所述限位槽锯齿的尖端朝向背离第一高度延长杆的方向,所述第一高度延长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第一高度延长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安装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自由端指向限位槽、并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一滑槽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呈楔形,所述限位块的楔形面设置为可以与限位槽的锯齿面相卡合,所述限位块朝向限位弹簧的一侧连接有转向柱,所述转向柱贯穿第一高度延长杆、并延伸出后固定杆,所述转向柱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支撑腿背离固定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高度延长杆,所述第二高度延长杆以及前固定杆分别与第一高度延长杆以及后固定杆结构相同。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4]1、护顶架采用分体设计,后支撑腿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梁,前支撑腿设置有长度延长杆,长度延长杆与固定梁滑动连接,长度延长杆与固定梁上对应设置有若干通孔,后横梁由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组成,第二后横梁上设置有宽度延长杆,宽度延长杆与第一后横梁滑动连接,且宽度延长杆与第一后横梁上对应设置有若干通孔,前横梁与后横梁结构相同,护顶架与叉车进行装配时,根据叉车所需安装尺寸,对应调节长度与宽度,并通过螺栓固定长度延长杆与固定梁之间对应的通孔以及宽度延长杆与第一后横梁之间对应的通孔,备料不需要参考叉车的安装尺寸,通用性强,便于生产;
[0015]2、四个支撑腿下方均设置有高度延长杆,高度延长杆与对应固定杆滑动连接,以后支撑腿为例,后固定杆内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第一高度延长杆相连接,后固定杆内设置有锯齿状的限位槽,限位槽锯齿的尖端朝向背离第一高度延长杆的方向,第一高度延长杆的第一滑槽内安装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的自由端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楔形面可以与限位槽的锯齿相卡合,限位块背离限位槽的一端连接有转向柱,转向柱延伸出后固定杆,需提高顶棚高度时,限位块的楔形面与限位槽的锯齿面相贴合,限位块可以在限位槽内向上滑动,启动电动推杆,即可推动第一高度延长杆,从而提高顶棚高度,电动推杆停止后,限位块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与限位槽的锯齿相卡合,从而锁定第一高度延长杆的位置,需要降低顶棚高度时,通过转向柱反转限位块,使得限位块的楔形面与限位槽的锯齿面相对,第一高度延长杆自然下落或通过电动推杆拉动第一高度延长杆下降,到达适宜高度后再次反转限位块即可固定顶棚,从而降低顶棚的高度,调节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可随时灵活调整,且不需要人工提拉金属顶棚,劳动强度小,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沿图1所示的A
‑
A线剖面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的B部分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调节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后支撑腿;101、第一高度延长杆;102、第一滑槽;2、后固定杆;201、安装
槽;202、限位槽;203、第二滑槽;3、前固定杆;4、前支撑腿;401、长度延长杆;402、第二高度延长杆;5、固定梁;6、后横梁;601、第一后横梁;602、第二后横梁;603、宽度延长杆;7、前横梁;8、加强杆;9、螺栓;10、升降机构;11、电动推杆;12、限位弹簧;13、限位块;14、转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包括两个前支撑腿(4)以及两个后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腿(4)指向后支撑腿(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梁(5),所述前支撑腿(4)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前固定杆(3),所述固定梁(5)与后支撑腿(1)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腿(1)背离固定梁(5)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后固定杆(2),所述前固定杆(3)以及后固定杆(2)内均安装有升降机构(10),所述前支撑腿(4)以及后支撑腿(1)分别与对应升降机构(10)相连接,两个所述前支撑腿(4)与两个固定梁(5)共同固定有顶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腿(4)上设置有长度延长杆(401),所述长度延长杆(401)与固定梁(5)滑动连接,所述长度延长杆(401)以及固定梁(5)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长度延长杆(401)预设的安装通孔与固定梁(5)对应的通孔内共同安装有螺栓(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包括两个前横梁(7)以及两个后横梁(6),两个所述后横梁(6)固定在两个固定梁(5)之间,所述后横梁(6)包括第一后横梁(601)以及第二后横梁(602),所述第一后横梁(601)以及第二后横梁(602)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梁(5)上,所述第二后横梁(602)上设置有宽度延长杆(603),所述宽度延长杆(603)与第一后横梁(601)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延长杆(603)与第一后横梁(601)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宽度延长杆(603)预设的安装通孔与第一后横梁(601)对应的通孔内共同安装有螺栓(9),两个所述前横梁(7)固定在两个前支撑腿(4)之间,所述前横梁(7)与后横梁(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慧,张国林,张国良,羊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燕叉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