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罩及具有其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766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罩及具有其的机器人,遮光罩包括:支撑框架,用于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机器人底部设置有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遮光布,遮光布包覆在支撑框架上,遮光布和支撑框架围成遮光空间;多个导轨,用于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段,两个框架段均与多个导轨可移动地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第二驱动组件与支撑框架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框架段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对运动,以避让操作机构或机器人的轮体组件;其中,第二驱动组件位于多个导轨中的相邻两个导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遮光罩与轮体组件和操作机构之间容易发生干涉的问题。和操作机构之间容易发生干涉的问题。和操作机构之间容易发生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罩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辅助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遮光罩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机器人逐渐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用于道路清洁的环保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对于农业机器人,将操作机构设置在机器人的底部,以通过农业机器人底部的操作机构对农田上的植株进行施肥、打顶或对植株周围的杂草进行除草等操作并且,通过将识别设备设置在机器人的底部,以对待操作区域的待操作目标(植株或杂草)进行识别,以在识别到待操作目标后,控制操作机构对待操作目标进行操作。但是,识别设备在识别时会受到自然光的影响而导致识别设备获取到的图像不能满足后端处理的需求。
[0003]对此,在现有技术中,在机器人上设置了遮光罩,以通过遮光罩对识别设备进行遮光,但是,对于可变轮距的机器人而言,普通的遮光罩安装在可变轮距的机器人上时,由于农田机耕道的宽度标准不一,机器人的轮距可根据不同的农田的机耕道的宽度发生变化,并且,农业机器人底部的操作机构也会跟着农田的机耕道的宽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会导致农业机器人的轮体组件(包括机械臂和车轮)与遮光罩之间会发生干涉,或者底部的操作机构与遮光罩之间发生干涉,从而损坏遮光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罩及具有其的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遮光罩与轮体组件和操作机构之间容易发生干涉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遮光罩,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用于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机器人底部设置有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遮光布,遮光布包覆在支撑框架上,遮光布和支撑框架围成用于容纳机器人的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的遮光空间,以使遮光罩罩设在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的外侧;多个导轨,用于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段,两个框架段均与多个导轨可移动地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第二驱动组件与支撑框架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框架段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对运动,以避让操作机构或机器人的轮体组件;其中,第二驱动组件位于多个导轨中的相邻两个导轨之间。
[0006]进一步地,支撑框架还包括: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分别与两个框架段连接,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传动连接;其中,传动结构和导轨的分布方向垂直于导轨的延伸方向;其中,第二驱动组件与两个框架段中的一个框架段或传动结构驱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传动结构还包括齿轮,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活塞缸,第二活塞缸
的一端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杆与两个框架段中的一个框架段连接;或者,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
[0008]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一加强杆,第一加强杆的一端与第一齿条连接,第一加强杆的另一端与一个框架段连接;第二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二加强杆,第二加强杆的一端与第二齿条连接,第二加强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框架段连接;和/或,导轨为多个,传动结构位于多个导轨中的相邻两个导轨之间。
[0009]进一步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用于与机器人的底部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套设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上,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移动地连接,以调整支撑框架与支撑基面之间的距离。
[0010]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套设在第二框架上,遮光罩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框架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框架驱动连接;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固定安装在第一框架上,第一导向部件第二框架固定连接,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之间可移动地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塞缸,第一活塞缸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框架上,第一活塞缸的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框架连接;第一导向部件为导向杆,第二导向部件为滑台,滑台固定安装在第一框架上,导向杆的一端与第二框架固定连接,导向杆可移动地穿设在滑台上。
[0012]进一步地,导向组件包括:限位部件,限位部件与导向杆连接并位于导向杆的远离第二框架的一端,限位部件与滑台的远离第二框架的一端的端壁限位配合。
[0013]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和导向组件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组件和多个导向组件绕第一框架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多个轮体组件,多个轮体组件绕机器人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均安装在机器人主体的底部并位于多个轮体组件的内侧;上述的遮光罩,遮光罩安装在机器人主体的底部,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均位于遮光罩的遮光空间内。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罩,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用于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机器人的底部设置有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遮光布,遮光布包覆在支撑框架上,遮光布和支撑框架围成用于容纳机器人的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的遮光空间,以使遮光罩罩设在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的外侧;多个导轨,用于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段,两个框架段均与多个导轨可移动地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第二驱动组件与支撑框架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框架段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对运动,以避让操作机构或机器人的轮体组件,以防止遮光罩与操作机构或机器人的轮体组件发生干涉,从而防止遮光罩或操作机构损坏,从而提升遮光罩或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并且提升了遮光罩的使用的灵活性;其中,第二驱动组件位于多个导轨中的相邻两个导轨之间。
[0016]并且,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用于与机器人的底部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套设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上,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移动地连接,以调整支撑框架与支撑基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对于不同的环境情况
下的地面,遮光罩的支撑框架可以做出相应地调整,以使遮光罩避让不同环境情况下的地面,从而避免遮光罩与地面之间发生干涉,防止遮光罩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遮光罩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遮光罩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机器人和遮光罩均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机器人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遮光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用于安装在机器人的底部,所述机器人底部设置有识别设备和操作机构;遮光布(2),所述遮光布(2)包覆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遮光布(2)和所述支撑框架(1)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机器人的识别设备和所述操作机构的遮光空间(110),以使所述遮光罩罩设在所述识别设备和所述操作机构的外侧;多个导轨(5),用于安装在所述机器人的底部,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段(100),两个所述框架段(100)均与多个所述导轨(5)可移动地连接;第二驱动组件(7),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安装在所述机器人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与支撑框架(1)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框架段(100)沿所述导轨(5)的延伸方向相对运动,以避让所述操作机构或机器人的轮体组件(80);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位于多个所述导轨(5)中的相邻两个所述导轨(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还包括:传动结构(6),所述传动结构(6)包括第一传动部件(61)和第二传动部件(62),所述第一传动部件(61)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62)分别与两个所述框架段(10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件(61)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62)之间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结构(6)和所述导轨(5)的分布方向垂直于所述导轨(5)的延伸方向;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与两个所述框架段(100)中的一个所述框架段(100)或所述传动结构(6)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6)还包括齿轮(60),所述第一传动部件(61)包括第一齿条(610),所述第二传动部件(62)包括第二齿条(620),所述第一齿条(610)和所述第二齿条(620)均与所述齿轮(60)啮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活塞缸(70),所述第二活塞缸(7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机器人的底部,所述第二活塞缸(70)的第二活塞杆与两个所述框架段(100)中的一个所述框架段(100)连接;或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器人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6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61)还包括第一加强杆(611),所述第一加强杆(6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610)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611)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框架段(10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62)还包括第二加强杆(621),所述第二加强杆(6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620)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62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海峰宋佳音蔡扬
申请(专利权)人:七海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