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DC模块、DCDC模块以及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170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申请提供一种ACDC模块、DCDC模块以及充电系统。ACDC模块包括壳体、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以及信号端子。壳体包括第一侧壁。交流输入端子的一部分、直流输出端子的一部分以及信号端子的一部分均位于壳体的内部。交流输入端子的另一部分、直流输出端子的另一部分以及信号端子的另一部分均穿过第一侧壁,并伸出至壳体的外部。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沿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当多个ACDC模块之间排布导线时,导线的长度较短,且导线排布更加整齐。当ACDC模块和DCDC模块应用于充电系统时,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CDC模块、DCDC模块以及充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CDC模块、DCDC模块以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成熟,逐渐被消费者所接纳。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站,充电桩包括ACDC模块以及DCDC模块。ACDC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DCDC模块用于将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供电动汽车取电的直流电。然而,由于ACDC模块以及DCDC模块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从而导致电连接两个ACDC模块之间的导线以及电连接ACDC模块和DCDC模块之间的导线需要绕过多个部件或者多个模块。这样,电连接两个ACDC模块之间的导线以及电连接ACDC模块和DCDC模块之间的导线较长,且排布混乱,从而增大了充电桩的结构的复杂度,增大了充电桩的组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ACDC模块以及DCDC模块。当ACDC模块以及DCDC模块应用于充电系统时,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并降低充电系统组装难度。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ACDC模块。ACDC模块包括壳体、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以及信号端子。壳体包括第一侧壁。交流输入端子的一部分、直流输出端子的一部分以及信号端子的一部分均位于壳体的内部。交流输入端子的另一部分、直流输出端子的另一部分以及信号端子的另一部分均穿过第一侧壁,并伸出至壳体的外部。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沿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
[0005]可以理解的是,ACDC模块的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沿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于第一侧壁上,这样有利于ACDC模块的扁平化设置。当多个ACDC模块之间排布导线时,导线可以不用绕开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或信号端子等结构,从而减少导线的长度,且可以使得导线排布更加整齐。当ACDC模块应用于充电系统时,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并降低充电系统组装难度。
[00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交流输入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相电输入端口、第二相电输入端口以及第三相电输入端口。第一相电输入端口、第二相电输入端口以及第三相电输入端口沿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
[0007]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一相电输入端口、第二相电输入端口以及第三相电输入端口沿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排布(也即ACDC模块的厚度方向)的方案相比,第一相电输入端口、第二相电输入端口以及第三相电输入端口沿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当多个ACDC模块的交流输入端子之间排线时,电连接的输入端口之间可以没有阻挡物,可以减少导线的长度,且导线排布更加整齐。当ACDC模块应用于充电系统时,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并降低充电系统组装难度。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直流输出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正极输出端口以及负极输出端口。正极输出端口以及负极输出端口沿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
[0009]可以理解的是,与直流输出端子的正极输出端口以及负极输出端口沿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排布(也即ACDC模块的厚度方向)的方案相比,正极输出端口以及负极输出端口沿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当多个ACDC模块的直流输出端子之间排线时,需要电连接的端口之间没有阻挡,导线可以不用绕开第一侧壁上的一些结构,可以减少导线的长度,且导线排布更加整齐。当ACDC模块应用于充电系统时,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并降低充电系统组装难度。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直流输出端子位于交流输入端子与信号端子之间。
[0011]可以理解的是,交流输入端子位于直流输出端子的一侧,可以从交流输入端子一侧从外界接入三相交流电,这样导线不需要绕开直流输出端子或信号端子,可以减少导线的长度,且导线排布更加整齐。当ACDC模块应用于充电系统时,有利于简化充电系统的结构,并降低充电系统组装难度。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第二侧壁以及底壁。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呈夹角设置,底壁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位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底部。
[0013]交流输入端子在第二侧壁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直流输出端子在第二侧壁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交流输入端子在底壁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直流输出端子在底壁上的投影为第四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三投影与第四投影错开。
[0014]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与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错开的方案相比,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在垂直底壁方向上,可以减少重合部分的厚度,使得ACDC模块的厚度更小。另一方面,第三投影与第四投影错开,这样,交流输入端子和直流输出端子并排设置,没有堆叠设置,有利于实现ACDC模块扁平化设置。当ACDC模块与DCDC模块之间电连接,或者是两个ACDC模块之间电连接时,需要电连接的位置之间没有阻挡,可以缩短模块之间的导线长度,导线排布较为规整。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子在第二侧壁上的投影为第五投影。信号端子在底壁上的投影为第六投影。第二投影与第五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四投影与第六投影错开。
[0016]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投影与第五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可以进一步的降低ACDC模块的厚度。
[00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ACDC模块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电连接电路板。
[0018]底壁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和底面,底面为底壁远离电路板一侧表面,底壁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位于底壁的底面,壳体还包括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固定连接底壁,且覆盖第一凹槽。第二盖板与第一凹槽配合形成流道。流道用于流通冷却液对电路板散热。
[0019]可以理解的是,流道可以用于流通冷却液。冷却液可以为冷却水。冷却液用于在电路板工作时,带走热量,从而实现散热目的,避免电路板因为工作温度过高而导致故障。
[0020]同时,壳体的底壁内设有冷却液通过的流道,可以不需要再另外设置液冷散热所用的冷却板,降低了ACDC模块组装难度,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壳体的底壁具有冷却板的作用,同时壳体还可以用于装载电路板、交流输入端子、直流输出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等部分,壳体具有“一物两用”功能。另外,由于冷却液直接从壳体的内部流道通过,不需要在壳体内部空间另外设计冷却液通过的管道,有利于减小ACDC模块的体积。
[0021]另外,ACDC模块采用液冷散热模式,与使用风冷散热模式的相比,液冷散热模式噪声小,不易积尘,不存在盐雾腐蚀和堵风道的问题。ACDC模块易维护,使用寿命长。
[00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第三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底壁连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且位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的底部。第三侧壁设有进液口与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间隔设置。进液口连通流道,出液口连通流道。冷却液可以经进液口流入流道内,通过流道流至出液口,通过出液口流出至壳体的外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交流输入端子(31)、直流输出端子(32)以及信号端子(33);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侧壁(151),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的一部分、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信号端子(33)的一部分均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的另一部分、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的另一部分以及所述信号端子(33)的另一部分均穿过所述第一侧壁(151),并伸出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以及所述信号端子(33)沿所述第一侧壁(151)的长度方向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相电输入端口(311)、第二相电输入端口(312)以及第三相电输入端口(313),所述第一相电输入端口(311)、所述第二相电输入端口(312)以及所述第三相电输入端口(313)沿所述第一侧壁(151)的长度方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包括间隔设置的正极输出端口(321)以及负极输出端口(322),所述正极输出端口(321)以及所述负极输出端口(322)沿所述第一侧壁(151)的长度方向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位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与所述信号端子(3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第二侧壁(152)以及底壁(14),所述第二侧壁(152)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51),所述第二侧壁(152)与所述第一侧壁(151)呈夹角设置,所述底壁(14)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51)与所述第二侧壁(152),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51)与所述第二侧壁(152)的底部;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在所述第二侧壁(152)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在所述第二侧壁(152)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在所述底壁(14)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在所述底壁(14)上的投影为第四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三投影与所述第四投影错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33)在所述第二侧壁(152)上的投影为第五投影,所述信号端子(33)在所述底壁(14)上的投影为第六投影,所述第二投影与所述第五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四投影与所述第六投影错开。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100)包括电路板(21),所述电路板(21)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以及所述信号端子(33)电连接所述电路板(21);所述壳体(10)的底壁(14)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142)和底面(143),所述底面(143)为所述底壁(14)远离所述电路板(21)一侧表面,所述底壁(14)设有第一凹槽(141),所述第一凹槽(141)的开口位于所述底壁(14)的底面(143),所述壳体(10)还包括第二盖板(13),所述第二盖板(13)固定连接所述底壁(14),且覆盖所述第一凹槽(141);所述第二盖板(13)与所述第一凹槽(141)配合形成流道,所述流道用于流通冷却液对所述电路板(21)散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三侧壁(153),所述第一侧壁(151)和所述第三侧壁(153)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壳体(10)的第二侧壁(152)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51)和所述第三侧壁(153)之间,所述底壁(14)连接所述第一
侧壁(151)、所述第二侧壁(152)以及第三侧壁(153),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51)、所述第二侧壁(152)以及第三侧壁(153)的底部;所述第三侧壁(153)设有进液口(1511)与出液口(1512),所述进液口(1511)和所述出液口(1512)间隔设置,所述进液口(1511)连通所述流道,所述出液口(1512)连通所述流道;所述冷却液可以经所述进液口(1511)流入所述流道内,通过所述流道流至所述出液口(1512),通过所述出液口(1512)流出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31)和所述直流输出端子(32)均为浮动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100)还包括导销(40),所述导销(40)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51),所述导销(40)用于辅助所述ACDC模块(100)在充电系统内定位。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100)还包括显示件(50),所述显示件(50)连接所述第三侧壁(153),所述显示件(50)用于显示所述ACDC模块(100)当前的工作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ACDC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100)还包括接地螺钉(70),所述接地螺钉(70)位于所述第三侧壁(153)上,所述接地螺钉(70)用于接地。13.一种DCDC模块(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10)、直流输入端子(231)、直流输出端子(232)以及信号端子(233);所述壳体(210)包括第一侧壁(2151),所述直流输入端子(231)的一部分、所述直流输出端子(232)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信号端子(233)的一部分均位于所述壳体(210)的内部,所述直流输入端子(231)的另一部分、所述直流输出端子(232)的另一部分以及所述信号端子(233)的另一部分均穿过所述第一侧壁(2151),并伸出至所述壳体(210)的外部,所述直流输入端子(231)、所述直流输出端子(232)以及所述信号端子(233)沿所述第一侧壁(2151)的长度方向排布。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平陈建生吕泽杰李永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