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63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及插接上料装置,所述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所述输送带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所述输送带上装设有放置块,所述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及插接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端子的上料输送带,能够有效地将端子原料运送至加工的工位下方,在输送带上还设置有扩孔、插接的设备,能够将端子有序可靠的插接于待压接的线材上,随后进行输送到压接机上压接成型;本装置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上料和手动压接,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能够避免工人受伤;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放置块,能够将端子进行限位并运行。能够将端子进行限位并运行。能够将端子进行限位并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材加工相关
,尤其涉及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线材均需要在其两端压接一个接线端子,因此需要压接机进行端子的压接,现有一种伺服压接机申请号201610604862.4包括送料部、压接部和控制部;送料部设置有端子输送部和线材输送部,端子输送部与控制部电连接;将端子送至压接部底部;压接部包括动力机构和压力采集机构;动力机构和压力采集机构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动力机构根据压力采集机构所采集的合格品压接压力为压接动作提供动力。通过设置压力采集机构,对合格品的压接压力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压力值通过控制部,反馈至动力机构,使得动力机构对压接压力进行自动调节,减少人工调节的工作量,有效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0003]其主要通过工人整理线材将端子套接上后再进行压接,自动化程度不够,常用的端子包括弹性材料所制作而成的套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压接的自动化及其运送端子效率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双头压接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及插接上料装置,所述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所述输送带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所述输送带上装设有放置块,所述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及插接输送机构。
[0007]进一步地阐述,所述输送带包括链条及链轮,所述链条上等间距分布设置有多个钣金片,多个所述钣金片两两一组对称分布设置在链条的两侧,所述放置块固定设置在一组对称分布设置的钣金片上。
[0008]进一步地阐述,所述钣金片为L型结构。
[0009]进一步地阐述,所述放置块为柔性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地阐述,所述线材进给机构包括X轴直线模组、Y轴直线模组及Z轴升降组件,所述X轴直线模组滑设于Y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滑设于X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上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装设有引导轮组及进给动轮组,所述引导轮组位于进给动轮组的一侧。
[0011]进一步地阐述,所述Z轴升降组件包括衬套板、导向柱及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衬套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贯穿衬套板与支架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阐述,所述引导轮组包括多个引导轮,多个所述引导轮与支架铰接,所述引导轮的中部径向凹陷,多个所述引导轮上下层交错布置。
[0013]进一步地阐述,所述进给动轮组包括多个进给动轮,所述支架上还铰接有进给主
轴,所述进给主轴与多个所述进给动轮通过齿轮啮合进行传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阐述,所述进给动轮组的出料端设置有切料气缸,所述切料气缸包括缸体及一对裁剪气夹,一对所述裁剪气夹镜像分布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一端并与缸体铰接。
[0015]进一步地阐述,所述插接输送机构包括导向滑移块、顶块、顶料气缸、夹持气缸、升降模组及水平移动模组,所述夹持气缸滑设于升降模组上,所述升降模组滑设于水平移动模组,所述夹持气缸通过升降模组与水平移动模组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气缸包括一对夹持头,所述夹持头与所述顶块对应设置,所述顶块滑设于导向滑移块上,顶块的末端与顶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气缸固定设置于导向滑移块的末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设置有端子的上料输送带,能够有效地将端子原料运送至加工的工位下方,在输送带上还设置有扩孔、插接的设备,能够将端子有序可靠的插接于待压接的线材上,随后进行输送到压接机上压接成型;本装置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上料和手动压接,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能够避免工人受伤;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放置块,能够将端子进行限位并运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输送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输送带独立单元的拆件图;
[0021]图4为插接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注说明:
[0023]1‑
线材进给机构,2

插接输送机构,3

输送带,4

链条,5

链轮,6

钣金片,7

放置块,8

X轴直线模组,9
‑ꢀ
Y轴直线模组,10

支架,11

引导轮,12

进给动轮,13

衬套板,14

导向柱,15

升降气缸,16

齿轮,17

切料气缸,18

裁剪气夹,19

导向滑移块,20

顶块,21

顶料气缸,22

夹持气缸,23

升降模组,24

水平移动模组,25

夹持头。
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8]如图1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3及插接上料装置,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输送带3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输送带3上装设有放置块7,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1及插接输送机构2,线材进给机构1负责将线材不断的送给并进行裁剪,而插接输送机构2负责将输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及插接上料装置,所述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所述输送带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装设有放置块,所述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及插接输送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包括链条及链轮,所述链条上等间距分布设置有多个钣金片,多个所述钣金片两两一组对称分布设置在链条的两侧,所述放置块固定设置在一组对称分布设置的钣金片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片为L型结构。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块为柔性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进给机构包括X轴直线模组、Y轴直线模组及Z轴升降组件,所述X轴直线模组滑设于Y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滑设于X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上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装设有引导轮组及进给动轮组,所述引导轮组位于进给动轮组的一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升降组件包括衬套板、导向柱及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衬套板固定连接,所述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强姜杨助吴金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盈佳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