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艳莉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40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包括嵌入安装在食用菌栽培房上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内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扇叶,所述通风管的内侧两端均安装有网框,且所述网框的内侧安装有滤网,所述网框和通风管之间设置有抵紧式拆装机构;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包括固定在通风管内壁的定位挡块,且网框与定位挡块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进行改进优化,在网框和通风管之间设计了抵紧式拆装机构,使得后续滤网上积存菌类孢子粉尘时,操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将网框从通风管的内侧拆下进行清理或更换,给操作人员后续对通风机构的维护清理带来了便捷,保证了通风机构的稳定运行。保证了通风机构的稳定运行。保证了通风机构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通风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而食用菌在栽培期间,为了对栽培房内进行通风,增加通气流通效果,会在食用菌栽培房的墙壁上安装通风机构,如公开号为“CN216532983U”的技术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食用菌种植用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端头位置固定安装有导风罩,且通风管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与通风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的外表面靠近外侧位置连接有密封垫
……”
,可以看出该申请中所描述的就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这种通风机构主要由通风管、电机、扇叶和过滤网组成,电机驱动扇叶转动,产生气流,达到对食用菌栽培房内通风换气的作用;
[0003]然而该申请中的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在实际使用时,因食用菌在栽培房内经常会产生大量的菌类孢子,导致栽培房上通风管内的过滤网上在一段时间后会积存菌类孢子粉尘,需要定期拆下进行清理或更换,而因该申请通风机构中的过滤网是固定在通风管内的,导致过滤网不易于拆下,给后续操作人员对通风机构的清理维护带来不便,为此本技术需要对现有的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进行改进优化,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通风机构中过滤网不易拆下进行清理维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包括嵌入安装在食用菌栽培房上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内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扇叶,所述通风管的内侧两端均安装有网框,且所述网框的内侧安装有滤网,所述网框和通风管之间设置有抵紧式拆装机构;
[0006]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包括固定在通风管内壁的定位挡块,且网框与定位挡块相贴合,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还包括活动设置在通风管端部表面的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一端延伸至网框的一侧,并固定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的表面固定有与网框抵紧的橡胶块,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旋转块和通风管之间的活动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内滑槽、内滑块、复位拉簧和拉杆,所述内滑槽开设在通风管的内部,且内滑槽内通过复位拉簧活动安装有内滑块,所述内滑块的一侧固定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端部贯穿至通风管的端部表面,并与旋转块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拉杆的端部表面固定有截面呈T形的轴杆,所述旋转块转动套设在轴杆上,所述旋转块的外侧还固定有弧形拉把,所述通风管的端部表面还开设有与抵紧块相对应的端槽,所述内滑块的表面还开设有筒状安装槽,所述复位拉簧的一端固定在筒状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复位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内滑槽的内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定位挡块和网框之间,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在定位挡块表面的定位橡胶条,所述网框的表面开设有条形插槽,所述定位橡胶条插入至条形插槽,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三角卡块和矩形卡槽,所述定位橡胶条的表面设有一体式的三角卡块,所述条形插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矩形卡槽,所述三角卡块嵌入至矩形卡槽中。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进行改进优化,在网框和通风管之间设计了抵紧式拆装机构,使得后续滤网上积存菌类孢子粉尘时,操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将网框从通风管的内侧拆下进行清理或更换,给操作人员后续对通风机构的维护清理带来了便捷,保证了通风机构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图1中抵紧式拆装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图2中定位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中:1、通风管;2、电机;3、扇叶;4、网框;5、滤网;6、食用菌栽培房;7、抵紧式拆装机构;71、定位挡块;72、定位结构;721、定位橡胶条;722、条形插槽;723、三角卡块;724、矩形卡槽;73、旋转块;74、抵紧块;75、橡胶块;76、内滑槽;77、内滑块;78、复位拉簧;79、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1
[0016]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包括嵌入安装在食用菌栽培房6上的通风管1,通风管1的内部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扇叶3,通风管1的内侧两端均安装有网框4,且网框4的内侧安装有滤网5,滤网5具体为不锈钢网,可将空气中的异物阻挡滤下,后续电机2启动后会驱动扇叶3转动,产生气流,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且通风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会被滤网5滤下,网框4和通风管1之间设置有抵紧式拆装机构7,方便了后期对网框4和滤网5的清理维护;
[0017]抵紧式拆装机构7包括焊接固定在通风管1内壁的定位挡块71,且网框4与定位挡块71相贴合,抵紧式拆装机构7还包括活动设置在通风管1端部表面的旋转块73,旋转块73的一端延伸至网框4的一侧,并焊接固定有抵紧块74,抵紧块74的表面胶接固定有与网框4抵紧的橡胶块75,可对网框4起到抵紧限位作用,保证网框4的安装稳定性,后续若要将网框4从通风管1内拆下时,只需先将旋转块73侧拉,致使抵紧块74和橡胶块75被拉出通风管1的内侧,然后将旋转块73旋转,致使抵紧块74和橡胶块75不再对网框4造成阻挡限位,即可直接将网框4从通风管1的内侧拆下,实现对滤网5的清理维护,抵紧式拆装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旋转块73和通风管1之间的活动结构,活动结构包括内滑槽76、内滑块77、复位拉簧78和
拉杆79,内滑槽76开设在通风管1的内部,且内滑槽76内通过复位拉簧78活动安装有内滑块77,内滑块77的一侧焊接固定有拉杆79,且拉杆79的端部贯穿至通风管1的端部表面,并与旋转块73转动连接,后续旋转块73侧拉时,会通过拉杆79将内滑块77拉动,并将复位拉簧78拉伸,而当操作人员松开旋转块73时,复位拉簧78会将内滑块77和拉杆79回拉复位,并使得旋转块73复位回弹,同时使得日常使用过程橡胶块75可将网框4时刻抵紧,保证网框4的安装稳定性。
[0018]其中,拉杆79的端部表面焊接固定有截面呈T形的轴杆,旋转块73转动套设在轴杆上,实现旋转块73侧拉后的顺利转动,旋转块73的外侧还焊接固定有弧形拉把,方便对旋转块73的侧拉操作,通风管1的端部表面还开设有与抵紧块74相对应的端槽,使得旋转块73侧拉并旋转一百八十度后,抵紧块74可以卡入端槽内,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包括嵌入安装在食用菌栽培房(6)上的通风管(1),所述通风管(1)的内部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扇叶(3),所述通风管(1)的内侧两端均安装有网框(4),且所述网框(4)的内侧安装有滤网(5),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框(4)和通风管(1)之间设置有抵紧式拆装机构(7);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7)包括固定在通风管(1)内壁的定位挡块(71),且网框(4)与定位挡块(71)相贴合,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7)还包括活动设置在通风管(1)端部表面的旋转块(73),所述旋转块(73)的一端延伸至网框(4)的一侧,并固定有抵紧块(74),所述抵紧块(74)的表面固定有与网框(4)抵紧的橡胶块(75),所述抵紧式拆装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旋转块(73)和通风管(1)之间的活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包括内滑槽(76)、内滑块(77)、复位拉簧(78)和拉杆(79),所述内滑槽(76)开设在通风管(1)的内部,且内滑槽(76)内通过复位拉簧(78)活动安装有内滑块(77),所述内滑块(77)的一侧固定有拉杆(79),且所述拉杆(79)的端部贯穿至通风管(1)的端部表面,并与旋转块(73)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莉
申请(专利权)人:吴艳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