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及骨传导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36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及骨传导耳机。所述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包括:第一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及第四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一波段频率的声音;第二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及第三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二波段频率的声音;第三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及第四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三波段频率的声音;第四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及第三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四波段频率的声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听障患者能够更加清晰的接收语音信息。信息。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及骨传导耳机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骨传导助听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及骨传导耳机。

技术介绍

[0002]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并将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传至听神经,最终抵达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来实现声波的传递的技术手段,而实现这一技术手段的关键核心就是骨传导耳机。骨传导耳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音质进行改善,比如需要增强接收到的人说话的声音,进而改善听障患者佩戴骨传导耳机后的交谈顺畅度。然而,目前市场上对骨传导耳机仅有相应的降噪技术,对于目标声音(如人说话的声音)进行音质增强却仍然属于技术空白。因此,开发一种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及骨传导耳机,可以有效填补上述空缺,就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及骨传导耳机。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包括:第一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及第四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一波段频率的声音;第二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及第三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二波段频率的声音;第三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及第四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三波段频率的声音;第四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及第三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四波段频率的声音。
[0005]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包括:第一谐振片,安装在第一振动探针上方,与第一振动探针保持第一距离,用于根据人说话声音的对应频段产生第一谐振波;第一振动探针,安装在第一衬片上,第一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第一间隙,用于在第一谐振片发生谐振后,接收第一谐振片施加的压力后产生位移,位移后的第一振动探针尾部接触振动块;第一衬片,安装在第一谐振片及振动块之间,用于承载第一振动探针;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谐振片发生谐振后的第一极大幅度,所述第一间隙小于所述第一极大振幅与第一距离的差值。
[0006]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包括:第二谐振片,安装在第二振动探针上方,与第二振动探针保持第二距离,用于根据人说话声音的对应频段产生第二谐振波;第二振动探针,安装在第二衬片上,第二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第二间隙,用于在第二谐振片发生谐振后,接收第二谐振片施加的压力后产生位移,位移后的第二振动探针尾部接触振动块;第二衬片,安装在第二谐振片及振动块之间,用于承载第二振动探针;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谐振
片发生谐振后的第二极大幅度,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二极大振幅与第二距离的差值。
[0007]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三谐振增强组件,包括:第三谐振片,安装在第三振动探针上方,与第三振动探针保持第三距离,用于根据人说话声音的对应频段产生第三谐振波;第三振动探针,安装在第三衬片上,第三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第三间隙,用于在第三谐振片发生谐振后,接收第三谐振片施加的压力后产生位移,位移后的第三振动探针尾部接触振动块;第三衬片,安装在第三谐振片及振动块之间,用于承载第三振动探针;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小于第三谐振片发生谐振后的第三极大幅度,所述第三间隙小于所述第三极大振幅与第三距离的差值。
[0008]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四谐振增强组件,包括:第四谐振片,安装在第四振动探针上方,与第四振动探针保持第四距离,用于根据人说话声音的对应频段产生第四谐振波;第四振动探针,安装在第四衬片上,第四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第四间隙,用于在第四谐振片发生谐振后,接收第四谐振片施加的压力后产生位移,位移后的第四振动探针尾部接触振动块;第四衬片,安装在第四谐振片及振动块之间,用于承载第四振动探针;其中,所述第四距离小于第四谐振片发生谐振后的第四极大幅度,所述第四间隙小于所述第四极大振幅与第四距离的差值。
[0009]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一衬片上装有第一弹性片,第一振动探针安装在所述第一弹性片上,第一振动探针受到压力后,所述第一弹性片会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接触,若第一振动探针受到的压力消失,则第一弹性片的弹性形变消失,所述第一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分离。
[0010]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二衬片上装有第二弹性片,第二振动探针安装在所述第二弹性片上,第二振动探针受到压力后,所述第二弹性片会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二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接触,若第二振动探针受到的压力消失,则第二弹性片的弹性形变消失,所述第二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分离。
[0011]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三衬片上装有第三弹性片,第三振动探针安装在所述第三弹性片上,第三振动探针受到压力后,所述第三弹性片会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三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接触,若第三振动探针受到的压力消失,则第三弹性片的弹性形变消失,所述第三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分离。
[0012]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所述第四衬片上装有第四弹性片,第四振动探针安装在所述第四弹性片上,第四振动探针受到压力后,所述第四弹性片会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四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接触,若第四振动探针受到的压力消失,则第四弹性片的弹性形变消失,所述第四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分离。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包括:第一耳挂,与后挂连接,用于将骨传导耳机挂在一侧耳朵上;第二耳挂,与后挂连接,用于将骨传导耳机挂在另一侧耳朵上;后挂,用于绕箍在听障患者脑后;第一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与第一耳挂连接,用于增强骨传导耳机的音质;第二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
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与第二耳挂连接,用于增强骨传导耳机的音质。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及骨传导耳机,通过针对人说话声音的不同频段设置相应的谐振增强组件,可以将不同频段的说话声音进行针对性的放大,从而提升了骨传导耳机的音质,使听障患者能够更加清晰的接收语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与他人进行更加顺畅的交谈。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及第四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一波段频率的声音;第二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及第三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二波段频率的声音;第三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及第四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三波段频率的声音;第四谐振增强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与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及第三谐振增强组件相邻,用于增强第四波段频率的声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增强组件,包括:第一谐振片,安装在第一振动探针上方,与第一振动探针保持第一距离,用于根据人说话声音的对应频段产生第一谐振波;第一振动探针,安装在第一衬片上,第一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第一间隙,用于在第一谐振片发生谐振后,接收第一谐振片施加的压力后产生位移,位移后的第一振动探针尾部接触振动块;第一衬片,安装在第一谐振片及振动块之间,用于承载第一振动探针;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谐振片发生谐振后的第一极大幅度,所述第一间隙小于所述第一极大振幅与第一距离的差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增强组件,包括:第二谐振片,安装在第二振动探针上方,与第二振动探针保持第二距离,用于根据人说话声音的对应频段产生第二谐振波;第二振动探针,安装在第二衬片上,第二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第二间隙,用于在第二谐振片发生谐振后,接收第二谐振片施加的压力后产生位移,位移后的第二振动探针尾部接触振动块;第二衬片,安装在第二谐振片及振动块之间,用于承载第二振动探针;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谐振片发生谐振后的第二极大幅度,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二极大振幅与第二距离的差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谐振增强组件,包括:第三谐振片,安装在第三振动探针上方,与第三振动探针保持第三距离,用于根据人说话声音的对应频段产生第三谐振波;第三振动探针,安装在第三衬片上,第三振动探针尾部与振动块保持第三间隙,用于在第三谐振片发生谐振后,接收第三谐振片施加的压力后产生位移,位移后的第三振动探针尾部接触振动块;第三衬片,安装在第三谐振片及振动块之间,用于承载第三振动探针;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小于第三谐振片发生谐振后的第三极大幅度,所述第三间隙小于所述第三极大振幅与第三距离的差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谐振增强的扩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涛向文林许立陈可夫向文明刘继辉陈毕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左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