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32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确保嵌合时的牢固性。插座连接器(30)具备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的壳体(31)和对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件(50)。壳体具有底壁(32)、一对短壁(33)、一对长壁(34)和岛状的突壁(35)。各加强件具有沿着短壁的外侧面的外板部(51)、从外板部以覆盖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短壁保护部(53)、沿着一对长壁的外侧面的一对侧板部(61)、从一对侧板部以覆盖一对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63)、和使外板部的两侧缘与一对侧板部的侧缘相连的一对连接部(66)。一对角保护部(71)从外板部伸出,短壁与一对长壁之间的一对角部(36)的上表面由一对角保护部覆盖。角保护部覆盖。角保护部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等的电连接器,公知有在树脂制的壳体埋设加强件来提高牢固性的电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连接器的壳体具有俯视为长方形的底壁、从底壁的四边立起的一对短壁以及一对长壁、和设置于一对短壁以及一对长壁的内侧的岛状的突壁。在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分别埋设有加强件,利用各加强件来加强短壁以及长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从而确保电连接器的牢固性。
[0003]该加强件通过将冲裁成规定形状的1片金属板折弯而形成。在壳体的短壁设置有成为加强件的基体的外板部,上板部从外板部的上缘以覆盖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在壳体的一对长壁埋设有与外板部的两侧缘相连的一对侧板部,一对上板部从一对侧板部的上缘以覆盖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利用加强件的各上板部部分地覆盖短壁以及长壁的上表面,利用加强件保护树脂制的短壁以及长壁。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84459号公报
[0005]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连接器中,短壁和一对长壁通过各上板部从上方被覆盖,但短壁与一对长壁之间的壳体的角部未被上板部覆盖。因此,若在连接器的嵌合时错位,则壳体的角部有可能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点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连接器的嵌合时确保较高的牢固性的电连接器。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的俯视下为长方形的壳体、和对上述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件,其中,上述壳体具有俯视下为长方形的底壁、立起设置于上述底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短壁、立起设置于上述底壁的短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长壁、和由上述一对短壁和上述一对长壁围起的岛状的突壁,上述各加强件具有沿着上述短壁的外侧面的外板部、从上述外板部以覆盖上述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短壁保护部、沿着上述一对长壁的外侧面的一对侧板部、从上述一对侧板部以覆盖上述一对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和使上述外板部的两侧缘与上述一对侧板部的侧缘相连的一对连接部,一对角保护部从上述外板部以及上述一对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上述短壁与上述一对长壁之间的一对角部的上表面由上述一对角保护部来覆盖,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连接器中,壳体的短壁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伸出的短壁保护部覆盖,壳体的一对长壁的上表面被从一对侧板部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覆盖。壳体的角部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以及一对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的一对角保护部覆盖。因此,即使是使外板部与一对侧板部相连的一对连接部不从壳体的角部的上表面露出的结构,也能
够利用一对角保护部来保护壳体的角部。即使在连接器的嵌合时连接器彼此干涉,也能够保护壳体的短壁、长壁、角部免受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负荷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电连接器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0]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端部的立体图。
[0012]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0013]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嵌合动作的说明图。
[0014]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错位状态的说明图。
[0015]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端部的立体图。
[0017]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0018]图10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嵌合动作的说明图。
[0019]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错位状态的说明图。
[0020]图12是变形例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30、90...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31、91...壳体;32、92...底壁;33、93...短壁;34、94...长壁;35、95...突壁;36、96...角部;41、101...信号端子;50、110、131...加强件;51、111、132...外板部;52、112...外板安装部;53、113...短壁保护部;55、114...内板部;56、115...底板部;57、116...突壁保护部;61、121、133...侧板部;62、122...侧板安装部;63、119...长壁保护部;65...腿部;66、126...连接部;71、127、134...角保护部;73、128...狭缝;74、129...断裂面;123...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第1实施方式>
[0024]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用双点划线表示插头连接器侧的电路基板。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电路基板侧作为下方,将其相反侧作为上方进行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对象侧的电连接器)20以及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30是将电路基板11、12彼此电连接的所谓B to B(Board to Board)连接器。在一方的电路基板11的表面(在图1中为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焊盘(未图示),在各安装焊盘固定有插头连接器20。同样,在另一方的电路基板1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焊盘(安装面)15、16,在各安装焊盘15、16固定有插座连接器30。此外,电路基板11、12由印刷电路基板、柔性基板等构成。
[0026]在插头连接器20的树脂制的壳体21形成有矩形环状的嵌合部22,在插座连接器30的树脂制的壳体31形成有容纳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的矩形环状的收容空间37。插头连
接器20的嵌合部22进入插座连接器30的收容空间37,在嵌合部22的外表面露出的插头连接器20的各信号端子23与收容空间37内的插座连接器30的各信号端子41接触。由此,电路基板11、12彼此经由插头连接器20以及插座连接器30电连接。
[0027]在这样的电路基板11、12彼此进行连接时,由于插头连接器20被一方的电路基板11遮挡,所以难以使插头连接器20与另一方的电路基板12上的插座连接器30对位。若在插头连接器20相对于插座连接器30错位的状态下,插头连接器20被压入插座连接器30,则嵌合方向Z的负荷作用于插座连接器30的壳体31而有可能损伤。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轻型化,要求缩小连接器尺寸,存在小型连接器在误装配时容易破损的不良情况。
[002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30的壳体31,在树脂制的壳体31的长边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加强件50。加强件50的短壁保护部53从壳体31的短壁33的上表面露出,加强件50的一对长壁保护部63从壳体31的一对长壁34的上表面露出,一对角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具备: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且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呈长方形的壳体;以及对所述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件,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呈长方形的底壁、立起设置于所述底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短壁、立起设置于所述底壁的短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长壁、和由一对所述短壁和一对所述长壁围起的岛状的突壁,各所述加强件具有沿着所述短壁的外侧面的外板部、从所述外板部以覆盖所述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短壁保护部、沿着一对所述长壁的外侧面的一对侧板部、从一对所述侧板部以覆盖一对所述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和使所述外板部的两侧缘与一对所述侧板部的侧缘相连的一对连接部,一对角保护部从所述外板部以及一对所述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所述短壁与一对所述长壁之间的一对角部的上表面由一对所述角保护部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角保护部从所述外板部以覆盖一对所述角部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在所述短壁保护部与一对所述角保护部之间形成有狭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角保护部从所述外板部以及一对所述侧板部中的任一方朝向另一方伸出,一对所述角保护部的前端埋设于所述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角保护部的断裂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雄太弘中将太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