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16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包括内衣袋体部、纸卡袋体部和纸卡;内衣袋体部包括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和翻盖片;纸卡袋体部包括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翻盖片的上端、第二前袋片的下端和第二后袋片的下端一起热封连接,纸卡夹设于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之间;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翻盖片、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CPE氯化聚乙烯膜层、第一PPO聚苯醚膜层、PA尼龙膜层、第二PPO聚苯醚膜层和第二CPE氯化聚乙烯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纸卡置于纸卡袋体部之内,纸卡印刷效果好,能够印刷清晰图文层以展现给消费者,袋体手感较柔软,触摸响声较小,透明度高,袋体的整体强度和韧性高,不易破损。不易破损。不易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袋
,特别涉及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纺织产品的包装袋通常包括前袋片、后袋片和翻折片,前袋片与后袋片的下端一体连接,前袋片从后袋片的下端往前上方翻折而成,翻折片与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翻折片从后袋片的上端往前下方翻折而成,翻折片的下端通过双面胶粘接于前袋片的上端前侧,前袋片、后袋片和翻折片分别采用PE聚乙烯材料。这种包装袋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其一、图文通常直接印刷于前袋片或后袋片之外,印刷效果差,清晰度较低;其二、前袋片或后袋片之外印刷图文层之后,消费者难以透过袋体看清袋体之内的产品;其三、PE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前袋片、后袋片和翻折片,其硬度较高,触摸时会产生较大响声,袋体的整体强度和韧性较差,易破损;其四、翻折片与前袋片容易出现粘接不稳的问题,且采用双面胶粘接的视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该包装袋设置内衣袋体部、纸卡袋体部和纸卡,纸卡置于纸卡袋体部之内,纸卡的印刷效果好,能够印刷清晰的图文层以展现给消费者,而内衣袋体部则无需印刷图文层,消费者能透过内衣袋体部看清袋体之内的内衣产品;该包装袋的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翻盖片、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一体连接,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袋体手感较柔软,触摸响声较小,袋体的透明度较高,袋体的整体强度和韧性高,不易破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包括内衣袋体部、纸卡袋体部和纸卡;所述内衣袋体部包括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和翻盖片,所述第一前袋片的下端与下袋片的前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后袋片的下端与下袋片的后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前袋片的上端具有内衣袋体部的袋口,所述翻盖片活动搭盖于第一前袋片的上端之外;所述纸卡袋体部包括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所述第二前袋片的上端与第二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前袋片的下端与翻盖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后袋片的下端与第一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翻盖片的上端、第二前袋片的下端和第二后袋片的下端一起热封连接,所述纸卡夹设于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之间;所述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翻盖片、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CPE氯化聚乙烯膜层、第一PPO聚苯醚膜层、PA尼龙膜层、第二PPO聚苯醚膜层和第二CPE氯化聚乙烯膜层。
[0005]优选地,所述下袋片的中部往上折进至内衣袋体部之内;所述第一前袋片与第一后袋片之间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具有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前袋片与第二后袋片之间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具有第二热封边。
[0006]优选地,所述内衣袋体部为长方形袋体部,所述翻盖片的下端连接有圆形卡扣,所
述第一前袋片的上端连接有圆形卡座,圆形卡扣与圆形卡座相卡接配合,所述翻盖片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别为圆角。
[0007]优选地,所述纸卡袋体部为长方形袋体部,所述纸卡为长方形铜版纸纸卡,纸卡的前后两侧分别印刷有图文层;第二前袋片、第二后袋片和纸卡的上端中部分别开设有挂孔。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CPE氯化聚乙烯膜层和第二CPE氯化聚乙烯膜层的厚度为8~12μm,所述第一PPO聚苯醚膜层和第二PPO聚苯醚膜层的厚度为16~20μm,所述PA尼龙膜层的厚度为10~14μm;所述纸卡的厚度为75~230μm。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本技术设置有内衣袋体部、纸卡袋体部和纸卡,纸卡置于纸卡袋体部之内,纸卡的印刷效果好,能够印刷清晰的图文层以展现给消费者,而内衣袋体部则无需印刷图文层,消费者能透过内衣袋体部看清袋体之内的内衣产品;其二、由于第一前袋片的下端与下袋片的前端一体连接,第一后袋片的下端与下袋片的后端一体连接,第二前袋片的上端与第二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第二前袋片的下端与翻盖片的上端一体连接,第二后袋片的下端与第一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翻盖片的上端、第二前袋片的下端和第二后袋片的下端一起热封连接,因此,该包装袋的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翻盖片、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为一体连接的结构,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其三、本技术的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翻盖片、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CPE氯化聚乙烯膜层、第一PPO聚苯醚膜层、PA尼龙膜层、第二PPO聚苯醚膜层和第二CPE氯化聚乙烯膜层,其中,PA尼龙膜层的强度和韧性高,CPE氯化聚乙烯膜层的手感较柔软、触摸响声较小、耐热氧老化效果好,PPO聚苯醚膜层透明度高,机械强度好,耐应力松弛、抗蠕变性、耐热性、耐水性、耐水蒸汽性,将两层CPE氯化聚乙烯膜层、两层PPO聚苯醚膜层及一层PA尼龙膜层按设定顺序结合之后,能使包装袋的袋体手感较柔软,触摸响声较小,并能显著提高袋体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使包装袋不易破损,透明性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袋体与纸卡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内衣袋体部与纸卡袋体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内衣袋体部与纸卡袋体部的翻折过程示意图。
[0014]图5为内衣袋体部与纸卡袋体部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包括内衣袋体部100、纸卡袋体部200和纸卡300;所述内衣袋体部100包括第一前袋片101、第一后袋片102、下袋片103和翻盖片104,所述第一前袋片101的下端与下袋片103的前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后袋片102的下端与下袋片103的后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前袋片101的上端具有内衣袋体部100的袋口,所述翻盖片104活动搭盖于第一前袋片101的上端之外;所述纸卡袋体部200包括第二前袋片201和第二后袋片202,所述第二前袋片201的上端与第二后袋片202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前袋片201的下端与翻盖片104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后袋片202的下端与
第一后袋片102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翻盖片101的上端、第二前袋片201的下端和第二后袋片202的下端一起热封连接,其热封处具有热封条400,所述纸卡300夹设于第二前袋片201和第二后袋片202之间;所述第一前袋片101、第一后袋片102、下袋片103、翻盖片104、第二前袋片201和第二后袋片202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CPE氯化聚乙烯膜层1、第一PPO聚苯醚膜层2、PA尼龙膜层3、第二PPO聚苯醚膜层4和第二CPE氯化聚乙烯膜层5。本技术将纸卡300置于纸卡袋体部200之内,纸卡300的印刷效果好,能够印刷清晰的图文层以展现给消费者,而内衣袋体部100则无需印刷图文层,消费者能透过内衣袋体部100看清袋体之内的内衣产品;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衣袋体部、纸卡袋体部和纸卡;所述内衣袋体部包括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和翻盖片,所述第一前袋片的下端与下袋片的前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后袋片的下端与下袋片的后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前袋片的上端具有内衣袋体部的袋口,所述翻盖片活动搭盖于第一前袋片的上端之外;所述纸卡袋体部包括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所述第二前袋片的上端与第二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前袋片的下端与翻盖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后袋片的下端与第一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翻盖片的上端、第二前袋片的下端和第二后袋片的下端一起热封连接,所述纸卡夹设于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之间;所述第一前袋片、第一后袋片、下袋片、翻盖片、第二前袋片和第二后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CPE氯化聚乙烯膜层、第一PPO聚苯醚膜层、PA尼龙膜层、第二PPO聚苯醚膜层和第二CPE氯化聚乙烯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纸卡的内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袋片的中部往上折进至内衣袋体部之内;所述第一前袋片与第一后袋片之间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具有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前袋片与第二后袋片之间的左侧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桂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顺兴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