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1155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7
本申请涉及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通组件、光通组件的设置方法以及图像采集装置。本申请通过设计隔断层以及光通孔在滤光片表面作隔断,光线经一个光通孔进出一个相配的摄像头,降低了滤光片表面的各种光线对深度相机的各个摄像头之间的干扰,提高了图像质量。通过这样的设计,降低了深度相机与滤光片所需安装平行度,摄像头无需紧贴滤光片,摄像头与滤光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变为比较大的距离,所需的零件加工精度大幅降低,加工和安装成本大幅降低。大幅降低。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采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成像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通组件、光通组件的设置方法以及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申请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深度图像(Depth Images),也被称为距离影像(Range Images),是指将图像采集器到场景中各点的距离(深度)值作为像素值的图像,它直接反映了景物可见表面的几何形状。深度相机能够对深度进行测量,而且获得对周围的环境和变化更好的感知,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深度相机。在户外拍摄时,拍摄装置处于复杂的天气环境中,当雨水、灰尘会进入拍摄装置后,有可能造成摄像头模组损坏或导致拍摄失真。另外,蚊蝇、蚂蚁等昆虫在滤光片停留时拍摄图像会影响图像质量。在昆虫长时间在滤光片上移动时还会留下牢固的移动痕迹或污物痕迹。在现场环境湿度大或昼夜温差大时,滤光片上还会凝霜或水汽。以上状况都会产生遮挡,造成无法拍摄图像或拍摄的图像质量较低影响后续对图像的处理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通组件、设置方法以及图像采集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为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通组件,光通组件包括:
[0006]滤光片;
[0007]隔断层,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隔断层的外侧,相机位于所述隔断层的内侧;
[0008]光通孔,贯通所述隔断层,所述光通孔的外侧与所述滤光片相接,所述相机位于所述光通孔的内侧;
[0009]其中,所述相机的每个摄像头均设置有相配的一个所述光通孔,各所述光通孔之间光隔断,光线经一个所述光通孔进出一个相配的所述摄像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与所述隔断层相贴合,所述光通孔贯通所述隔断层;
[0011]优选地,所述滤光片与所述隔断层粘接;
[0012]优选地,所述滤光片与所述隔断层通过双面胶粘接,所述双面胶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所述光通孔的一部分;
[0013]优选地,所述隔断层的硬度大于所述滤光片。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通组件还包括:
[0015]加热片,布置于所述滤光片、所述隔断层之间,所述光通孔贯通所述加热片、所述隔断层;
[0016]优选地,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加热片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隔断层粘接;
[0017]优选地,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加热片通过双面胶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隔断层通
过双面胶粘接,各所述双面胶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所述光通孔的一部分;
[0018]优选地,所述隔断层的硬度大于所述滤光片、所述加热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通组件还包括:
[0020]隔热层,布置于所述加热片、所述隔断层之间,所述光通孔贯通所述加热片、所述隔热层、所述隔断层;
[0021]优选地,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加热片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隔热层粘接,所述隔热层与所述隔断层粘接;
[0022]优选地,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加热片通过双面胶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隔热层通过双面胶粘接,所述隔热层与所述隔断层通过双面胶粘接,各所述双面胶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所述光通孔的一部分。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断层的硬度大于所述滤光片、所述加热片、所述隔热层。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断层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容纳第一导线端头,所述第一导线端头与所述加热片连接。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通组件还包括:
[0026]温度传感器;
[0027]所述隔断层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第二通槽内并与所述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通槽容纳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的第二导线端头。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通组件还包括:
[0029]安装板,所述滤光片贴合于所述安装板的内侧;
[0030]图像采集装置的壳体包括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上形成有窗口,所述安装板大于所述窗口,所述安装板覆盖于所述窗口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外侧连接;
[0031]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硬度、所述隔断层的硬度均大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隔断层之间的中间部分的硬度,以便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隔断层将所述中间部分夹紧。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分小于或等于所述窗口,所述隔断层小于或等于所述窗口,所述安装板大于所述窗口,以使所述中间部分及所述隔断层穿过所述窗口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安装板覆盖于所述窗口的外侧并与所述窗口所在的所述壳体的外侧连接。
[0033]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光通组件的设置方法,设置方法包括::
[0034]在滤光片与相机之间设置隔断层;其中,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隔断层的外侧,所述相机位于所述隔断层的内侧;
[0035]设置光通孔;其中所述光通孔贯通所述隔断层,所述光通孔的外侧与所述滤光片相接,相机位于所述光通孔的内侧;
[0036]配置所述光通孔与所述相机;其中,所述相机的每个摄像头均设置有相配的一个所述光通孔,各所述光通孔之间光隔断,光线经一个所述光通孔进出一个相配的所述摄像头。
[0037]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0038]壳体,包括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上形成有窗口;
[0039]相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40]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光通组件,连接于所述窗口;
[0041]其中,所述相机组件还包括:相机固定板、电路固定板;所述相机固定板一侧用于固定相机,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电路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电路固定板的另一侧用于固定电路板;所述相机固定板与所述电路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空隙;
[0042]其中,所述相机的每个摄像头均设置有相配的一个光通孔,各所述光通孔之间光隔断,光线经一个所述光通孔进出一个相配的所述摄像头。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固定板上形成有排线固定件,所述排线固定件将排线压贴于所述电路固定板上;
[0044]优选地,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排线、所述排线固定件贴合;
[0045]优选地,排线固定件底部通过立柱与所述电路固定板连接,所述立柱用于调节所述排线固定件与所述相机电路板之间的所述空隙的大小。
[00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机组件还包括:
[0047]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开设有中空区域,所述中空区域大于等于所述窗口;
[0048]所述支撑座的内侧与所述相机固定板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外侧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内侧连接;
[0049]所述相机固定板大于所述窗口,所述相机固定板与所述支撑座相贴合时,所述相机容纳于所述中空区域内。
[00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采集装置(01),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0),包括第一面板(31),所述第一面板(31)上形成有窗口;相机组件(20),设置于所述壳体(30)内;光通组件(10),连接于所述窗口;其中,所述相机组件(20)还包括:相机固定板(28)、电路固定板(27);所述相机固定板(28)一侧用于固定相机(21),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电路固定板(27)的一侧连接;所述电路固定板(27)的另一侧用于固定电路板(271);所述相机固定板(28)与所述电路固定板(27)之间设置有空隙;其中,所述相机(21)的每个摄像头均设置有相配的一个光通孔,各所述光通孔之间光隔断,光线经一个所述光通孔进出一个相配的所述摄像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0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固定板(27)上形成有排线固定件,所述排线固定件将排线压贴于所述电路固定板(27)上;优选地,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排线、所述排线固定件贴合;优选地,排线固定件底部通过立柱(26)与所述电路固定板(27)连接,所述立柱(26)用于调节所述排线固定件与所述相机(21)电路板(271)之间的所述空隙的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01),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20)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开设有中空区域,所述中空区域大于等于所述窗口;所述支撑座的内侧与所述相机固定板(28)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外侧与所述第一面板(31)的内侧连接;所述相机固定板(28)大于所述窗口,所述相机固定板(28)与所述支撑座相贴合时,所述相机(21)容纳于所述中空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座(22)和第二支撑座(23),所述第一支撑座(22)的外侧所述第一面板(31)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23)与所述相机固定板(28)连接;第一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座(22)、所述第二支撑座(23)与所述相机固定板(28)连接,与所述第一螺杆相配的第一螺帽设置在螺母安装槽内,所述螺母安装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座(22)上;优选地,第二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相机固定板(28)、所述第二支撑座(23)、所述第一支撑座(22),并与所述第一面板(31)的内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柱(51)、透光板(53)、灯柱固定板(52);其中,所述透光板(53)设置于所述壳体(30)上,透光孔穿过所述灯柱固定板(52)以及所述壳体(30),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透光板(53)区域内,所述灯柱固定板(52)连接于所述壳体(30)的内侧,所述灯柱(51)设置于所述壳体(30)的内部并容纳于所述透光孔内;优选地,所述灯柱(51)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灯柱(51)与所述透光孔螺纹连接,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铁柱曾庆元潘宇清李恩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龙潜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