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透水基质施入盐碱地表面,旋耕翻土,使透水基质与土壤混合均匀,起垄;其中,所述透水基质为煤渣、砂石或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二、在垄顶铺设滴水带,将薄膜铺到滴水带上,使整个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都覆盖上薄膜,及时压土,保持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上覆盖薄膜的严实;步骤三、往滴水带通水洗垄上的土壤盐分,根据种植作物的耐盐性调整垄上土壤的盐度指标,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耐盐性,调整土壤的耐盐指标,使其适于作物的生长。其适于作物的生长。其适于作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改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甚至几乎使作物不能生存。我国拥有广阔的盐碱地面积,目前大部分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0003]目前,盐碱地的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法,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等,然而这些改造技术均存在不足,如水利工程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水资源,且效果不理想,指标不治本;生物改良法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修复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状况,效果亦不明显;化学改良效果不持久,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上述不足限制了盐碱地改造技术的推广,使得大部分的盐碱地仍未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能够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耐盐性,调整土壤的耐盐指标,使其适于作物的生长。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透水基质施入盐碱地表面,旋耕翻土,使透水基质与土壤混合均匀,起垄;其中,所述透水基质为煤渣、砂石、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步骤二、在垄顶铺设滴水带,将薄膜铺到滴水带上,使整个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都覆盖上薄膜,及时压土,保持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上覆盖薄膜的严实;
[0009]步骤三、往滴水带通水洗垄上的土壤盐分,根据种植作物的耐盐性调整垄上土壤的EC值,即可。
[0010]优选的是,透水基质的添加量为1000
‑
10000kg/亩。
[0011]优选的是,垄高为20
‑
60cm,垄沟宽为15
‑
50cm。
[0012]优选的是,在垄两侧的底部设置凹槽,薄膜的自由端延伸至凹槽,并使薄膜覆盖在凹槽上以形成集水槽,集水槽底部位置处的薄膜上设置有排水孔,垄沟中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的间隔为3
‑
5m,集水井中设置有集水箱,集水箱的顶部距离表层土壤至少10cm,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同一行垄沟的相邻两个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通管,垄沟两端处的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的自由端延伸出土壤表面,第二连通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集水箱的底部与若干滴水管连通,若干滴水管的自由端向外延伸,并呈星状分布,排水孔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连通管连通。
[0013]优选的是,相邻两个集水箱间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倾斜设置。
[0014]优选的是,秸秆经粉碎处理,秸秆粒径小于1cm。
[0015]优选的是,监测垄上土壤的墒情和盐度指标变化,通过滴水带的滴水调节土壤墒情和盐度指标以满足种子作物生长。
[0016]优选的是,垄沟中种植有盐角草。
[0017]优选的是,盐角草的种子播种量为20
‑
30g/m2,盐角草的种子与细沙混合均匀后,均匀撒播于垄沟。
[0018]优选的是,滴水带的滴水流量为2L/h,每次滴水3
‑
4h,滴水1
‑
5次,每次滴水间隔2
‑
3天。
[0019]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0]第一、本专利技术利用透水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增强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避免在滴灌时垄上的土壤发生积水,使在垄顶滴出的水能够顺利将垄上的土壤盐分带出,并汇集于垄沟中,起到减少洗盐用水量,同时避免垄上的土壤积水而影响作物生长。
[0021]第二、本专利技术在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上覆盖薄膜,能够减少垄上的土壤水分的蒸发,避免由于垄上的土壤水分蒸发而导致的下层土壤盐分上升进入垄上的土壤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0022]第三、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集水箱以及导水管,能够阻止集水箱底部土壤盐分的向上迁移,随着盐角草的将垄沟封闭后,减缓了垄沟水分的蒸发量,减缓了盐分迁移的同时,并且,盐角草能够吸收垄沟汇集的盐分,在收获盐角草的同时,实现对土壤养分的去除,经过多次种植后即可实现对集水箱上方土壤的盐碱化的治理。
[0023]第四、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盐碱地的边耕种,边治理,即在垄上覆膜并铺设滴水带以洗出垄上土壤的盐分,实现垄上土壤的耕种;而集水箱以及滴水管的设置,抑制了集水箱下方土壤盐分的上升,耕种期间,垄沟种植的盐角草能够将清洗垄上土壤排出至垄沟以及垄沟土壤的盐分清除,使得集水箱至垄沟表面层土壤盐分的不断降低,在该层土壤的盐度指标降低至适宜作物种植的盐度指标后,通过集水箱和滴水管抑制下层盐分上升即可,即实现盐碱地的彻底治理,在后期种植时耕种层即集水箱上层土壤可不再进行覆膜种植,按常规方法种植即可。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竖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垄沟处竖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1、垄;2、垄沟;3、薄膜;4、集水箱;5、集水槽;6、滴水带;7、第一连通管;8、第二连通管;9、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1]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透水基质施入盐碱地表面,旋耕翻土,使透水基质与土壤混合均匀,起垄1;其中,所述透水基质为煤渣、砂石、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4]步骤二、在垄顶铺设滴水带6,将薄膜3铺到滴水带上,使整个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都覆盖上薄膜,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透水基质施入盐碱地表面,旋耕翻土,使透水基质与土壤混合均匀,起垄;其中,所述透水基质为煤渣、砂石、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二、在垄顶铺设滴水带,将薄膜铺到滴水带上,使整个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都覆盖上薄膜,及时压土,保持垄的上表面及垄两侧面上覆盖薄膜的严实;步骤三、往滴水带通水洗垄上的土壤盐分,根据种植作物的耐盐性调整垄上土壤的盐度指标,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水基质的添加量为1000
‑
10000kg/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特征在于,垄高为20
‑
60cm,垄沟宽为15
‑
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治理及复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垄两侧的底部设置凹槽,薄膜的自由端延伸至凹槽,并使薄膜覆盖在凹槽上以形成集水槽,集水槽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排水孔,垄沟中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的间隔为3
‑
5m,集水井中设置有集水箱,集水箱的顶部距离表层土壤至少10cm,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同一行垄沟的相邻两个集水箱的顶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生,何元强,唐韧,韦岚岚,阮海明,卢靖楠,赵胜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联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