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和水下修理系统,该修理装置包括:阻水箱体,其内部中空且设有一进口;阻水箱体包括一侧板,侧板上设有检修口;密封气囊,设于检修口外围;密封气囊固定在侧板上;以及滑动连接部,设于侧板上,用于连接船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修理装置在使用时将阻水箱体和船舶舷侧连接,密封气囊与阻水箱体、船舶舷侧均密封贴合,检修口与船舶舷侧吸口相对,利用外置的潜水泵将阻水箱体内的水抽出,从而创造出局部阻水且与外界连通的施工环境,为船舶舷侧吸口提供无水的修理环境,既避免了船舶进坞又实现船舶舷侧吸口的修理,由于可以实现不进坞修理,可大大减少耙吸船水下吸口的修理周期,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维修成本。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和水下修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修理
,尤其涉及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和水下修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耙吸挖泥船是一种配有耙管、耙头、泥泵和动力的挖泥船。耙吸挖泥船在抵达指定施工地点时,降低航速,将耙头、耙管放入水底,利用船舶推力缓慢拖曳耙头前行,移动的耙头和耙头上的高压冲水可以搅松水下土壤,此时泥泵将耙头处的泥浆吸入并排至耙吸挖泥船的泥舱。当泥舱装满时,停止挖泥,收回耙管和耙头,再航行至指定地点进行卸泥,主要的卸泥方式有泥门卸泥、艏吹、艏喷和装驳等。
[0003]耙吸挖泥船在左右舷侧配置有高压冲水口和泥浆吸口,通过耙管弯头滑块和舷侧吸口快速对接舱内管路和耙管,从而实现耙头和泥舱输泥管的贯通。耙吸挖泥船挖泥装舱有两种工况分别为舱内泥泵挖泥和水下泥泵挖泥。舱内泥泵通常安装在舷侧吸口以后,舷侧吸口位于舱内泥泵吸入口前端,此时舷侧吸口位置为负压,耙管弯头滑块和舷侧吸口的即使密封不严实,从外界吸入的大部分为清水,不会对吸口对接处造成严重破坏,稍加维护保养就能继续维持使用。而水下泵的位置则安装在耙头和舷侧吸口之间,舷侧吸口位于泥泵排出口后端,此时舷侧吸口位置为正压,舷侧吸口处一旦密封不严实,装舱泥管内的泥浆就会从密封不严实处喷出,夹带泥沙的高速流体就会对吸口对接处产生进一步破坏,造成严重后果。
[0004]传统挖泥船为舱内泵挖泥,吸口位置为负压,对密封要求低故障率也低,随着挖泥技术的革新进步,新型挖泥船(长鲸7、长鲸9、长鲸12)大都配备水下泵以提高挖泥效率,此时吸口位置为正压,对吸口位置密封要求高,故障率也随之提高,轻则影响施工效率,重则冲穿船体,有较大安全风险,因此一旦出现故障需尽快修理,可是吸口位置通常位于水线以下,难以修理,通常要进坞修理。按照海事局和船级社的相关规范要求,船舶进坞周期约为0.4次/年,根据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几艘带水下泵挖泥船吸口检修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修理周期大概为2次/年,随着维护次数的增加维护周期会进一步缩减,每年修理次数会有所增加,因此坞修周期远远大于吸口处的修理周期,无法满足维护保养要求。如果仅仅因修理吸口而进坞,将产生极大成本。因此,耙吸挖泥船舷侧吸口维修技术的转型升级和修理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和水下修理系统,旨在解决耙吸挖泥船水下吸口需要进坞才能修理的痛点。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包括:
[0007]阻水箱体,其内部中空且设有一进口;所述阻水箱体包括一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检修口;
[0008]密封气囊,设于所述检修口外围;所述密封气囊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以及,
[0009]滑动连接部,设于所述侧板上,用于连接船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与船体上的滑轨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还连接有定位楔块,所述定位楔块用于与船体上的楔块配合定位。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定位楔块通过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连接孔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还设有L型限位结构,所述L型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定位楔块进行限位。
[0014]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设有容纳凹槽,所述密封气囊固定在所述容纳凹槽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气囊通过其两侧的固定边螺钉连接在所述侧板上。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密封气囊两侧的所述固定边上,所述盖板螺钉连接在所述侧板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阻水箱体内壁上设有爬行梯。
[0018]进一步地,所述阻水箱体上设有吊挂孔,所述吊挂孔用于安装吊链。
[001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下修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和牵引设备,所述牵引设备用于牵引所述阻水箱体上下移动。
[0020]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的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使用时,将阻水箱体和船舶舷侧连接,密封气囊与阻水箱体、船舶舷侧均密封贴合,检修口与船舶舷侧吸口相对,利用密封气囊阻水从而创造出局部阻水且与外界连通的施工环境,利用外置的潜水泵将阻水箱体内的水抽出,为船舶舷侧吸口提供无水的修理环境,既避免了船舶进坞又实现船舶舷侧吸口的修理,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耙吸挖泥船吸口在水下无法修理只能进坞修理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由于可以实现不进坞修理,可大大减少耙吸船水下吸口的修理周期,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安装于船舶舷侧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阻水箱体沿A
‑
A横截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阻水箱体沿B
‑
B横截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1中阻水箱体沿C
‑
C横截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1中阻水箱体的侧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0]1、阻水箱体,2、密封气囊,3、滑动连接部,4、定位楔块,5、调节螺杆,6、L型限位结构,7、盖板,8、爬行梯,9、吊链,11、侧板,101、进口,102、吊挂孔,201、固定边,301、滑槽,302、螺纹连接孔,1101、检修口,1102、容纳凹槽,100、高压冲水口,200、吸口,300、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3]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
ꢀ“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水箱体,其内部中空且设有一进口;所述阻水箱体包括一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检修口;密封气囊,设于所述检修口外围;所述密封气囊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以及,滑动连接部,设于所述侧板上,用于连接船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与船体上的滑轨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还连接有定位楔块,所述定位楔块用于与船体上的楔块配合定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耙吸船左右吸口水下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定位楔块通过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连接孔内;和/或,所述侧板上还设有L型限位结构,所述L型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定位楔块进行限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孙晓锋,孟闯,范军,储厚洋,李辉,万小红,严波,王之飞,任海涛,谷新华,沈伟,林怡,赵治太,高昕,姜诗源,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