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067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生产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方法,包括:两组分纤维须条A和B分别由两个左右并置等效的后罗拉A和B喂入,后罗拉A和B可差动旋转;当后罗拉A停止转动,结合中后罗拉的牵伸作用,可控制单组分纤维须条A拉断停止喂入,同时后罗拉B转速不变,单组分纤维须条B受到中后罗拉的牵伸作用后,连续喂入中前罗拉、前罗拉、涡流纺纱器,后罗拉、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之间由集束器A和B连接形成须条输送通道,单组分纤维须条B在须条输送通道内完成与前半段单组分纤维须条A的搭接,制成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速度高,工艺流程短。工艺流程短。工艺流程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0002]喷气涡流纺纱技术是利用三维高速旋转涡流代替机械回转件加捻自由尾端纤维而成纱的一种半自由端纺纱方法,具有短流程、高速、自动化、生态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纺纱技术。
[0003]现有专利文件CN201810546832.1公开了三通道喷气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可以实现喷气涡流纺成纱过程中的三组分任意混合比例的混合,纺制混纺、混色、段彩、渐变、段彩竹节条、渐变竹节等种类纱线。然而该方法中各组分纤维均采用同一喂入罗拉,只能控制喂入速比,不能控制交替喂入,使得纱线的结构特征多表现为不同组分纤维径向复合分布,有少数纱线实现了轴向单一组分纤维间歇分布,仍未能实现不同组分纤维轴向交替分布。
[0004]采用多元交替复合纱线开发智能或多彩纺织品,与传统从微观尺度(例如分子链和聚集结构)开发的方法相比,优势显著。以纱线为原料,结合后道编织方式和织物组织,一次织制成型,可进一步提高智能或多彩纺织品的轻柔性,减少由多纱交替织入而产生的面料背面浮长线与纱线头端,增强智能或多彩纺织品的强度和服用性。另外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实现智能或多彩纺织品的功能性或图案,不需要任何化学和有毒添加剂,工艺流程短且绿色环保,可以低成本持续地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问题][0006]现有的喷气涡流混纺纱方法无法实现不同组分纤维轴向交替分布。r/>[0007][技术方案][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实现了喷气涡流纺各组分纤维轴向交替复合结构调控成形,解决了现有喷气涡流纺复合纱线存在的缺陷。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生产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两组分纤维须条A和B分别由两个左右并置等效的后罗拉A和B喂入,后罗拉A和B可差动旋转;当后罗拉A停止转动,结合中后罗拉的牵伸作用,可控制单组分纤维须条A拉断停止喂入,同时后罗拉B转速不变,单组分纤维须条B受到中后罗拉的牵伸作用后,连续喂入中前罗拉、前罗拉、涡流纺纱器,后罗拉、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之间由集束器A和B连接形成须条输送通道,单组分纤维须条B在须条输送通道内完成与前半段单组分纤维须条A的搭接,进而制成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须条A和B为不同颜色的同种短纤维。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须条A和B为不同材质的短纤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右并置等效的后罗拉A和B为同轴两列结构,改变后罗拉A和后罗拉B的转动暂停间歇,可改变单组份纤维须条A和B的交替分布片段长度。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生产得到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在制备功能织物中的应用。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彩织物,其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织造得到。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织造包括机织和针织。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湿敏形变性能的柔性智能织物,其以本专利技术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作为纬纱,常规普通纱线作为经纱,经过织造得到。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织造的组织包括平纹、斜纹、缎纹中的一种。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常规普通纱线包括涤纶、棉、锦纶纱线。
[0021][有益效果][002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化,生产速度高,工艺流程短。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控两组分交替分布片段的长度,结合后续的编织方式和织物结构,可实现柔性智能织物或多彩织物的片段化功能效应或色彩效应,对开发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单组分纤维片段A、2

单组分纤维片段B、3

搭接片段。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工艺图;其中,4

单组分纤维须条A、5

单组分纤维须条B、6

后罗拉A、7

后罗拉B、8

集束器A、9

中后罗拉、10

集束器B、11

中前罗拉、12

前罗拉、13

涡流纺纱器。
[0026]图3为实施例2中制备的具有湿敏形变性能的柔性智能织物的湿敏功能效应示意图。
[0027]图4为实施例4制备的多彩织物的片段化色彩效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1

单组分纤维片段A和2

单组分纤维片段B,沿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轴向交替分布,相互之间由搭接片段3连接。
[003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工艺图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4

单组分纤维须条A和5

单组分纤维须条B分别由两个左右并置等效的6

后罗拉A和7

后罗拉B喂入,当6

后罗拉A停止转动,结合中后罗拉9的牵伸作用,控制4

单组分纤维须条A拉断停止喂入,同时7

后罗拉B转速不变,5

单组分纤维须条B受到中后罗拉9的牵伸作用后,连续喂入中前罗拉11、前罗拉12、涡流纺纱器13,6

后罗拉A和7

后罗拉B、中后罗拉9与中前罗拉11之间由8

集束器A和10

集束器B连接形成须条输送通道,5

单组分纤维须条B在须条输送通道内完成与前半段5

单组分纤维须条A的搭接,进而制成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生产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单组分纤维须条A采用疏水性涤纶纤维(长度38mm,细度1.33dtex),单组分纤维须条B采用亲水性粘胶纤维(长度38mm,细度1.33dtex),须条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两组分纤维须条A和B分别由两个左右并置等效的后罗拉A和B喂入,后罗拉A和B可差动旋转;当后罗拉A停止转动,结合中后罗拉的牵伸作用,可控制单组分纤维须条A拉断停止喂入,同时后罗拉B转速不变,单组分纤维须条B受到中后罗拉的牵伸作用后,连续喂入中前罗拉、前罗拉、涡流纺纱器,后罗拉、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之间由集束器A和B连接形成须条输送通道,单组分纤维须条B在须条输送通道内完成与前半段单组分纤维须条A的搭接,进而制成喷气涡流纺多元交替复合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须条A和B为不同颜色的同种短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须条A和B为不同材质的短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晨晨郭明瑞高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