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028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生产特征信息和温度特征信息;获取用电预测负荷;获取预设时区的闲置供电源;生成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一适应度;获取M个第二适应度;获取M个第三适应度;获取推荐供电方案进行电力调度,解决未针对电源的供电方案进行分析,无法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进而导致供电调度控制精细化程度低技术问题,实现通过电力负荷预测,可以更好地预测电力需求的峰值和谷值,提高供电调度控制精细化程度,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影响,同时,通过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相应的供电方案调度,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技术效果。术效果。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相关
,具体涉及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是指通过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度安排,以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在电力负荷预测的过程中,通过采集和分析历史的电力负荷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电力负荷需求。
[0003]大多数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都采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专家经验及推理过程,建立电力系统的变化和波动关系,但,由于通过模型预测某个区域的用电负荷,从而进行电力调度,未对电源的供电方案进行分析,无法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未针对电源的供电方案进行分析,无法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进而导致供电调度控制精细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通过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未针对电源的供电方案进行分析,无法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进而导致供电调度控制精细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0007]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的预设时区的生产特征信息和温度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生产特征信息和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用电预测负荷;获取所述预设时区的闲置供电源,其中,所述闲置供电源包括闲置供电量和电源分布位置;根据所述闲置供电量和所述电源分布位置基于所述用电预测负荷进行枚举,生成M个供电方案;构建第一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一适应度;构建第二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二适应度;对所述M个第一适应度和所述M个第二适应度进行融合,获取M个第三适应度;基于所述M个第三适应度对所述M个供电方案寻优,获取推荐供电方案进行电力调度。
[0008]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预设时区的生产特征信息和温度特征信息;用电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产特征信息和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用电预测负荷;闲置供电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时区的闲置供电源,其中,所述闲置供电源包括闲置供电量和电源分布位置;供电方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闲置供电量和所述电源分布位置基于所述用电预测负荷进行枚举,生成M个供电方案;第一适应度获取模块,用于构建第一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一适应度;第二适应度
获取模块,用于构建第二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二适应度;第三适应度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M个第一适应度和所述M个第二适应度进行融合,获取M个第三适应度;电力调度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个第三适应度对所述M个供电方案寻优,获取推荐供电方案进行电力调度。
[0009]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采用了获取预设区域的预设时区的生产特征信息和温度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生产特征信息和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用电预测负荷;获取所述预设时区的闲置供电源,其中,所述闲置供电源包括闲置供电量和电源分布位置;根据所述闲置供电量和所述电源分布位置基于所述用电预测负荷进行枚举,生成M个供电方案;构建第一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一适应度;构建第二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二适应度;对所述M个第一适应度和所述M个第二适应度进行融合,获取M个第三适应度;基于所述M个第三适应度对所述M个供电方案寻优,获取推荐供电方案进行电力调度,实现了通过电力负荷预测,可以更好地预测电力需求的峰值和谷值,提高供电调度控制精细化程度,从而优化能源的利用,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影响,同时,通过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相应的供电方案调度,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可以降低电网的负荷波动性,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0010]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可能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中获取用电预测负荷可能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中构建负荷误差拟合层可能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系统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特征信息获取模块100,用电预测模块200,闲置供电源获取模块300,供电方案生成模块400,第一适应度获取模块500,第二适应度获取模块600,第三适应度获取模块700,电力调度模块8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解决了未针对电源的供电方案进行分析,无法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进而导致供电调度控制精细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电力负荷预测,可以更好地预测电力需求的峰值和谷值,提高供电调度控制精细化程度,从而优化能源的利用,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影响,同时,通过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相应的供电方案调度,还原区域的真实供电用电情况,可以降低
电网的负荷波动性,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0014]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0015]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S10:获取预设区域的预设时区的生产特征信息和温度特征信息;S20:根据所述生产特征信息和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用电预测负荷;如图2所示,步骤S20包括步骤:S21: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和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用于预测生产用电负荷,所述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用于预测控温用电负荷;S22:将所述生产特征信息输入所述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生活用电预测负荷;S23:将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输入所述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进行用电预测,获取控温用电预测负荷;S24:加和所述生活用电预测负荷和所述控温用电预测负荷,获取所述用电预测负荷。
[0016]具体而言,通过准确的负荷预测和灵活的电力调度,可以有效应对电力系统的变化和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所述生产特征信息是指预设区域的一年四季都需进行的用电活动,比如工业生产制造、商业和居民用电情况;所述温度特征信息是指预设区域中会随着季节性的温度变化的用电活动,比如空调供暖、空调制冷;获取预设区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预设区域的预设时区的生产特征信息和温度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生产特征信息和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用电预测负荷;获取所述预设时区的闲置供电源,其中,所述闲置供电源包括闲置供电量和电源分布位置;根据所述闲置供电量和所述电源分布位置基于所述用电预测负荷进行枚举,生成M个供电方案;构建第一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一适应度;构建第二适应度函数,遍历所述M个供电方案,获取M个第二适应度;对所述M个第一适应度和所述M个第二适应度进行融合,获取M个第三适应度;基于所述M个第三适应度对所述M个供电方案寻优,获取推荐供电方案进行电力调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生产特征信息和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用电预测负荷,包括: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和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用于预测生产用电负荷,所述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用于预测控温用电负荷;将所述生产特征信息输入所述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进行用电预测,获取生活用电预测负荷;将所述温度特征信息输入所述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进行用电预测,获取控温用电预测负荷;加和所述生活用电预测负荷和所述控温用电预测负荷,获取所述用电预测负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和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包括: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生产特征记录数据和生产用电负荷记录数据,训练生产用电负荷预测层;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温度特征记录数据和控温用电负荷记录数据,训练控温用电负荷预测层;构建负荷误差拟合层;将所述负荷误差拟合层的第一输入层与所述生产用电负荷预测层的输出层全连接,获取所述第一类型负荷预测模块;将所述负荷误差拟合层的第二输入层与所述控温用电负荷预测层的输出层全连接,获取所述第二类型负荷预测模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负荷误差拟合层,包括:构建负荷误差拟合规则,包括,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分布规模同比变化量,计算分布规模变化度;将所述分布规模变化度与负荷预测结果乘积计算,获取负荷变化量;根据所述负荷变化量对所述负荷预测结果进行误差拟合;根据所述负荷误差拟合规则,构建所述负荷误差拟合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聪健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控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