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尤其涉及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脑出血、脑血栓)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发生后,预防和治疗患者的踝关节挛缩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往往被忽视;随着经济、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颅脑创伤尤其重型颅脑创伤昏迷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患者清醒之后,绝大多数遗留踝关节挛缩。踝关节挛缩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预防和治疗颅脑创伤昏迷患者踝关节挛缩对于改善颅脑创伤昏迷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0003]当前,国内外已有的踝关节康复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踝关节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产品的功能和使用的方便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家庭使用的踝关节康复器,多为限定患者的踝关节于一定的角度,而缺乏关节的被动活动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踝关节康复器采用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路控制结构,操作复杂,患者只能在医生的监控下进行训练,为此,患者必须反复往返于医院和住处之间,极大地增加了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同时现有的一些穿戴式踝关节康复产品只能在站立或坐着的情况下使用,研究表明在患者发生脑出血等病症中,病情稳定后在24小时
‑
48小时后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患侧的肢体康复,而现有机器只能在坐或站立的情况下使用,在患者昏迷或病重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患者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靴体(1)、底板(3)和脚板(9),所述靴体(1)为90
°
型号靴体;底板(3)和脚板(9)设置于所述靴体(1)内,所述靴体(1)的内腔由靴底向背离所述靴底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底板(3)和所述脚板(9),所述脚板(9)用于支撑患者足部;所述底板(3)与所述脚板(9)之间还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通过气管连接控制盒(14),通过所述控制盒(14)控制所述气囊(6)充气和放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和所述脚板(9)靠近所述靴体(1)设置靴筒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3)连接,所述底板(3)背离所述脚板(9)的一端与所述靴底连接;所述脚板(9)靠近所述底板(3)的一侧设置有开孔,用于供推拉力计伸入推动;所述靴体(1)上还设置有腿部固定绑带,所述腿部固定绑带设置于所述靴体(1)的靴筒处,用于固定所述患者的腿部;背离脚尖位置的一侧的所述靴筒上沿垂直所述靴体(1)高度的方向设置有平衡板(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6)设置于硅胶套(11)内,所述气囊(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所述气管的气嘴,所述硅胶套(1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气嘴穿出的孔;靠近所述底板(3)一侧的所述气嘴贯穿所述底板(3)和所述靴底设置;背离所述底板(3)一侧的所述气嘴与所述脚板(9)的一侧连接;所述硅胶套(11)靠近所述连接轴(1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3)连接。4.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靴体(1)、底板(3)、中间板(5)和脚板(9),所述靴体(1)为20
°
型号靴体;底板(3)、中间板(5)和脚板(9)设置于所述靴体(1)内,所述靴体(1)的内腔由靴底向背离所述靴底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底板(3)、所述中间板(5)和所述脚板(9),所述脚板(9)用于支撑患者足部;所述中间板(5)与所述脚板(9)之间还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通过气管连接控制盒(14),通过所述控制盒(14)控制所述气囊(6)充气和放气;所述底板(3)与所述中间板(5)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有多个可选择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所述中间板(5)和所述脚板(9)靠近所述靴体(1)设置靴筒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3)连接,所述底板(3)背离所述中间板(5)的一端与所述靴底连接;所述脚板(9)靠近所述中间板(5)的一侧设置有开孔,用于供推拉力计伸入;所述靴体(1)上还设置有腿部固定绑带,所述腿部固定绑带设置于所述靴体(1)的靴筒处,用于固定所述患者的腿部;背离脚尖位置的一侧的所述靴筒上沿垂直所述靴体(1)高度的方向设置有平衡板(2)。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一种踝关节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41)、弧形板(42)和第二支撑板(43),自与所述弧形板(42)连接的一端向背离所述弧形板(42)方向,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玲,崔建忠,蒋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迪恩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