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运输装载方法,用于解决皮卡车装载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整车简单拆卸:将皮卡车的车箱、轮胎和后保险杠拆卸下来留存部分即成皮卡车主车体;b.主车体装入标准集装箱:将五台主车体分别由五个支撑架支撑并固定,分两层装入标准集装箱内,下层为同向水平置放的一车、二车,上层为车头倾斜向下置放的三车、四车、五车,其中,三车位于一车前上部且与一车同向,四车位于一车后上部及二车前上部且与二车同向,五车位于二车后上部且与二车反向,五个支撑架分别与集装箱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一标准集装箱内可以装载五辆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利用率大大提高,可有效降低企业出口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装载运输方法,具体说是将一种皮卡车主车体装入标准集装箱以便进行运输的方法,属搬运输送
技术介绍
皮卡车是一种方便的轻型客货两用车,此车型亦轿亦卡,它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其特点是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强。目前,有一种单排座皮卡车整车出口运输时,需将其装入尺寸为12000*2340*2580毫米的标准集装箱内,装载时通过钢结构支撑装置,可装载3台不拆卸任何零部件的整车,其中,前2台整车支起依次正面装入集装箱内部,利用剩余空间将第3辆车正面装入集装箱内部。这种装载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充分利用集装箱空间, 一个集装箱内所装载的车辆少,导致企业运输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在一个集装箱内装载五辆经简单拆卸部分零部件的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运输装载方法。本专利技术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其特别之处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整车简单拆卸将皮卡车的车箱、轮胎和后保险杠拆卸下来留存部分即是皮卡车主车体;b. 主车体装入标准集装箱将五台主车体分别由五个支撑架支撑并固定,所述五台主车体分别称为一车、二车、三车、四车、五车,分两层装入标准集装箱内,下层为同向水平置放的一车、二车,上层为车头倾斜向下置放的三车、四车、五车,其中,三车位于一车前上部且与一车同向,四车位于一车后上部及二车前上部且与二车同向,五车位于二车后上部且与二车反向,所述五个支撑架分别与集装箱固定。上述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运输装载方法,所述b步骤中各主车体在标准集装箱内的具体位置如下: 一车车头前部距所述集装箱前壁距离Kl为1180-1190毫米, 一车、二车间距K2为580-590,三车车头前部与所述集装箱前壁距离不超过30毫米,三车倾斜角度为18-22° ,四车倾斜角度 为10-14° ,五车车头前部距所述集装箱后壁距离不超过30毫米,五车倾斜角度为23-27° 。上述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运输装载方法,所述一车、二车由平支撑架支撑,平支撑架由矩形 框架和位于其上的两个前制动支撑梁、横梁和两个后制动支撑梁构成,矩形框架前边框上对称 设有两前支撑槽,横梁上对称设有两中支撑槽,两后制动支撑梁上分别设有后支撑槽,其中, 矩形框架宽1840毫米,长3710毫米,两前制动支撑梁间距L4为910毫米,两后制动支撑梁间 距L3为1340毫米;所述三车、四车、五车分别由斜支撑架支撑,斜支撑架由底架、高横梁、 低横梁构成,高横梁上对称设有两个高位支撑槽,低横梁上对称设置两个低位支撑槽,所述底 架宽为1970毫米,长3201毫米,底架前后两端开放,其中,支撑三车的斜支撑架高位支撑槽 与低位支撑槽的连线和水平方向构成18-22°的夹角,支撑四车的斜支撑架第四支撑架高位支 撑槽与低位支撑槽的连线和水平方向构成10-14°夹角,支撑三车、四车的斜支撑架低位支撑 槽距底架高度H为765毫米,支撑五车的斜支撑架第五支撑架高位支撑槽与低位支撑槽的连线 和水平方向构成23-27°夹角,支撑五车的斜支撑架低位支撑槽距底架高度H为490毫米。上述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运输装载方法,所述斜支撑架的底架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两个插臂架。本专利技术针对一标准集装箱仅可装载三辆皮卡车整车,从而造成的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思路的装载方法,该方法先经过简单拆卸,将皮卡车的车箱、轮胎和后保险杠由整车上拆卸下来,经过简单拆卸的主车体通过专用的支撑架逐一支撑固定,再将主车体连同支撑架按照一定的次序装入标准集装箱内固定,车箱、轮胎、后保险杠和主车体采用分离运 俞,到达目的地后再经简单组装即为整车。采用该方法, 一标准集装箱内可以装载五辆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利用率大大提高,可有效降低企业出口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五辆主体车装入标准集装箱的示意图2是皮卡车整车示意图3是皮卡车主车体示意图4是平支撑架支撑主车体示意图5是斜支撑架支撑主车体示意图6是平支撑架结构示意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平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10是图8的A向视图。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l.一车;2.二车;3.三车;4.四车;5.五车;6.标准集装箱;7. 平支撑架,7-1.前支撑槽;7-2.中支撑槽;7-3.后支撑槽;7-4.前制动支撑梁;7-5.后制动支撑梁;7-6.横梁;7-7.矩形框架;8.斜支撑架;8-1.高横梁;8-2.低横梁;8-3.底架; 8-4.高位支撑槽;8-5.低位支撑槽;8-6.插臂架。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皮卡车如图2所示,车型为轻型货车,其车体总长为5150毫米,高为1705毫 米。若整车采用12000*2340*2580毫米的标准集装箱装载运输, 一集装箱只能装载三台车。本 专利技术将皮卡车的车箱、轮胎和后保险杠拆卸后形成如图3所示的主车体,将主车体装入标准集 装箱运输, 一个集装箱可以装载五台主车体,使集装箱利用率大大提高。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将五台主车体分别由五个支撑架支撑并固定,五个支撑架分别与集装箱 固定,分两层装入标准集装箱6内。下层为同向水平置放的一车l、 二车2,上层为车头倾斜向 下置放的三车3、四车4、五车5,其中,三车位于一车前上部且与一车同向,四车位于一车后 上部及二车前上部且与二车同向,五车位于二车后上部且与二车反向。各主车体在标准集装箱 内的具体位置如下 一车车头前部距所述集装箱前壁距离K1为1180-1190毫米, 一车、二车间 距K2为580-590,三车车头前部与所述集装箱前壁距离不超过30毫米,三车与水平方向倾余斗 角度为18-22° ,四车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为10-14° ,五车车头前部距所述集装箱后壁距离不 超过30毫米,五车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为23-27° 。参看图l、图4、图5, 一车、二车水平放置,它们分别由平支撑架7支撑固定,三车、四 车、五车倾斜放置,它们分别由斜支撑架8支撑成合适的角度并固定。参看图6、图7,所述平支撑架7由矩形框架7-7和位于其上的两个前制动支撑梁7-4、横 梁7-6和两个后制动支撑梁7-5构成,矩形框架前边框上对称设有两前支撑槽7-1,横梁上X寸 称设有两中支撑槽7-2,两后制动支撑梁上分别设有后支撑槽7-3。平支撑架7的几何尺寸如下 矩形框架宽1840毫米,长3710毫米,两前制动支撑梁间距L4为910毫米,两后制动支撑梁间 距L3为1340毫米,横梁距框架后边框距离L5为930毫米,两前支撑槽间距Ll为670毫米, 两中支撑槽间距L2为920毫米,两后支撑槽距框架后边框间距L6为140毫米。前制动支撑梁7-4、后制动支撑梁7-5分别支撑固定主车体的前制动器下摆臂和后桥总成,两前支撑槽7-l、 两中支撑槽7-2、后支撑槽7-3分别与主车体的车架挂钩、车架大梁与后桥的桥梁部位固定连 接。车主体后钢板弹簧要用花篮螺栓压平。参看图8、图9、图10,所述斜支撑架8由底架8-3、高横梁8-l、低横梁8-2构成,高横 梁上对称设有两个高位支撑槽8-4,低横梁上对称设置两个低位支撑槽8-5,所述底架宽为1970 毫米,长3201毫米,底架前后两端开放。斜支撑架的高位支撑槽和低位支撑槽分别与主车体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卡车主车体集装箱运输装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整车简单拆卸:将皮卡车的车箱、轮胎和后保险杠拆卸下来留存部分即是皮卡车主车体; b.主车体装入标准集装箱:将五台主车体分别由五个支撑架支撑并固定,所述五台主车 体分别称为一车、二车、三车、四车、五车,分两层装入标准集装箱内,下层为同向水平置放的一车(1)、二车(2),上层为车头倾斜向下置放的三车(3)、四车(4)、五车(5),其中,三车位于一车前上部且与一车同向,四车位于一车后上部及二车前上部且与二车同向,五车位于二车后上部且与二车反向,所述五个支撑架分别与集装箱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辉,刘伯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