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腋下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80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腋下拐杖,包括有第一支撑管,在所述第一支撑管外壁上固定设有第二支撑管,在所述第一支撑管顶部穿设有腋下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与腋下支杆之间设有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支撑管底部穿设有支撑杆,在所述第二支撑管与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在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能支撑地面的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两个支撑管组成拐杖,这样会比由一个支撑管组成拐杖的拐杖在支撑管和支撑杆的相同的初始高度下能伸出的更高,者样就能适合更多不同高度的人群,而且还能通过底座内的支撑块伸出底座外,从而使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比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摆动的技术在拐杖移动时更稳健。摆动的技术在拐杖移动时更稳健。摆动的技术在拐杖移动时更稳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腋下拐杖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腋下拐杖。

技术介绍

[0002]腋下拐杖是可以辅助行动不便的人行走的工具,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辅助行走的工具;现有的腋下拐杖一般包括支架和与支架连接的支撑杆,但是在使用时,支撑杆与底面接触的面积较小,是的拐杖在使用过程中抓地能力比较容,容易打滑,给病人使用代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稍有不慎可能会滑倒,造成身体损伤。
[0003]如申请号为. 201921830085.0的中国技术专利,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腋下拐杖,其公开了:
ꢀ“
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的支撑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下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腋下的托起部,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用于手掌持握的持握横杆;所述支撑座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连接部
”ꢀ
的技术方案,但虽然上述专利技术创造能通过调节螺栓在调节孔的不同位置,从而调节腋下拐杖的高度,但腋下拐杖能调节的最大高度取决于插接管与支撑杆的长度,如果插接管与支撑杆的初始长度设置的太高,对于身材比较矮的使用者把腋下拐杖的高度设置到最矮的度时也会造成不便,当插接管与支撑杆的初始长度设置的太矮时,当使用者把腋下拐杖伸长到最高时,也有可能不能满足高个子使用者的使用高度,同时技术方案其公开了:支撑座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使得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摆动(如沿着图中B方向往复摆动),从而保证使用者在行走移动过程中,支撑座的抓地位置相对固定,以保证支撑座的抓地能力,的技术效果,但因为支撑座在腋下拐杖移动时会使得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摆动,这样就会使得本身的腿脚就不方便的使用者在拐杖支撑身体时会产生不稳定的因数,从而容易跌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腋下拐杖。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6]一种腋下拐杖,包括有第一支撑管,在所述第一支撑管外壁上固定设有第二支撑管,在所述第一支撑管顶部穿设有腋下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与腋下支杆之间设有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支撑管底部穿设有支撑杆,在所述第二支撑管与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在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能支撑地面的底座,本技术由两个支撑管组成拐杖,这样会比由一个支撑管组成拐杖的拐杖在支撑管和支撑杆的相同的初始高度下能伸出的更高,者样就能适合更多不同高度的人群,而且还能通过底座内的支撑块伸出底座外,从而使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比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摆动的技术在拐杖移动时更稳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为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的两端上套设有八字形固定套,八字形固定套上有打磨过的倒角,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进一步固定两个支撑
管的同时,使得两个支撑管的两端不会因为有锋利的菱角而刮伤使用者。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与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有分别依次设有在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上的调节孔,在所述腋下支杆与支撑杆上分别设有能与调节孔配合的调节键。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调节孔分别横行贯穿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在所述腋下支杆与支撑杆的一端上分别对称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设有导向杆,所述调节键穿设在导向杆内,在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通过两个调节键与安装孔连接,这样会比一个调节键与安装孔连接的方式更稳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方案,在所述第二支撑管外壁上固定设有横向握杆,在所述横向握杆上套设有防滑套。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底座与支撑杆为空心设置并相互连通,在所述底座外壁上依次设有多个通槽,在所述通槽内设有能增加底座与地面接触面积的支撑块,在所述通槽上设有导向块,在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能与导向块配合的导向槽,在所述底座内设有能驱动支撑块伸出通槽的驱动组件,底座与的底部设有防滑块,防止拐杖在移动时打滑。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支撑杆内的导向柱,在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能贯穿支撑杆的竖槽,在所述导向柱外壁上固定设有能伸出竖槽的连接块,在所述支撑杆套设有能与连接块连接的踏板,在所述底座底部内壁上位于导向柱轴心上固定设有能插进导向柱一端的方形杆,在所述方形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在所述通槽一侧固定设有铰接耳,在所述支撑块上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铰接在铰接耳上,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滑槽,在所述导向柱一端沿圆周依次设有多个固定连杆,在所述固定连杆一端固定设有能与滑槽配合的滑块,当使用者踩下踏板时就能使支撑块伸出底座,这样就能增加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使用者在移动更稳健。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在所述底座外壁上固定设有能勾住踏板的挂钩,在所述挂钩一侧固定设有踩板,在所述挂钩顶部设有第一斜面,在所述踏板底部设有能挤压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当使用者踩下踏板后,挂钩能勾住踏板防止踏板复位。
[0014]综上,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两个支撑管组成拐杖,这样会比由一个支撑管组成拐杖的拐杖在支撑管和支撑杆的相同的初始高度下能伸出的更高,者样就能适合更多不同高度的人群,而且还能通过底座内的支撑块伸出底座外,从而使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比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摆动的技术在拐杖移动时更稳健。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技术立体视图之一。
[0016]图2本技术立体视图之二。
[0017]图3本技术分解视图。
[0018]图4本技术剖面视图。
[0019]图5本技术中腋下支杆的剖面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图3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管;2、第二支撑管;3、腋下支杆;4、支撑杆;20、第一高度调节机构;40、第二高度调节机构;5、底座;6、八字形固定套;21、调节孔;22、调节键:31、安装孔;32、导向杆;33、第一弹簧;11、横向握杆;12、防滑套;13、通槽;14、支撑块;15、导向块;16、导向槽;60、驱动组件:61、导向柱:62、竖槽;63、连接块;64、踏板;65、方形杆;66、第二弹簧;67、铰接耳;68、第一连接杆;69、第二连接杆;70、滑槽;71、固定连杆:72、滑块;91、挂钩;92、踩板;93、第一斜面;94、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具体实施内容提供用于实施技术的多种不同实施例或实例。当然,这些仅为实施例或实例且不希望具限制性。另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标号标示,如重复的数字及/或字母。这些重复是为了简单清楚的描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支撑管(1),在所述第一支撑管(1)外壁上固定设有第二支撑管(2),在所述第一支撑管(1)顶部穿设有腋下支杆(3),在所述第一支撑管(1)与腋下支杆(3)之间设有第一高度调节机构(20),在所述第二支撑管(2)底部穿设有支撑杆(4),在所述第二支撑管(2)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第二高度调节机构(40),在所述支撑杆(4)底部设有能支撑地面的底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与第二支撑管(2)为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支撑管(1)与第二支撑管(2)的两端上套设有八字形固定套(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20)与第二高度调节机构(40)包括有分别依次设有在第一支撑管(1)与第二支撑管(2)上的调节孔(21),在所述腋下支杆(3)与支撑杆(4)上分别设有能与调节孔(21)配合的调节键(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21)分别横行贯穿第一支撑管(1)与第二支撑管(2),在所述腋下支杆(3)与支撑杆(4)的一端上分别对称设有安装孔(31),在所述安装孔(31)内固定设有导向杆(32),所述调节键(22)穿设在导向杆(32)内,在所述导向杆(3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管(2)外壁上固定设有横向握杆(11),在所述横向握杆(11)上套设有防滑套(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与支撑杆(4)为空心设置并相互连通,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胜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瑞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