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60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外壳、加工腔、电机、电路板和粉碎刀,所述电机安装于加工腔的底部,且电机轴穿过加工腔的底并伸入加工腔内,所述粉碎刀安装于电机轴的上端,所述加工腔的侧壁设有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所述加工腔包括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所述最大制浆空间为加工腔的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之间的空间,所述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加工腔的内顶面之间的空间,所述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为V1,所述翻滚空间的容量为V2,所述加工腔与外壳之间形成有安装电机及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容量为V3,其中,V2/V1=0.8~1.5,且V3/V1=0.8~1.2。如此设置的食品加工机,保证了制浆容量最大化制浆效果最好的同时整机结构最紧凑,便携。便携。便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的食品加工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食品加工机一般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搅拌杯内设有粉碎刀,电机驱动粉碎刀转动,以实现对物料的搅拌、粉碎,也有为了提升食品加工机的多功能性,食品加工机还设有加热装置,以对搅拌杯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烹煮,以实现可制作热饮、熟食等,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满意度。一般,为了动力传输及机座内的电力传输给杯体内的搅拌刀,搅拌杯下部都设置电气耦合装置和联轴器等动力传输装置,为了保证电器安全和避免加热装置外露造成烫伤,一般都设置杯座遮挡电器耦合装置和加热装置,而在杯座中心设置上联轴器,在机座中心上设置与上联轴器配合的下联轴器,以保证惦记的动力有效传递给粉碎刀,这些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配件的设置也加重了杯体的重量,加大了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尺寸。
[0003]因此,现有食品加工机的尺寸都较大,占空间,而且比较沉重,取放不便,尤其老年人用起来比较重,同时不便于消费者使用后或闲置时的放置、收纳。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工作较忙,生活节奏快,现有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量较大,不便于办公室或这个人居家实用。现在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种小型的食品加工机,最小的也有500ml,仍然超过了个人饮用需求的量,夏天喝不了容易变酸,造成浪费,同时大家都是通过缩小机座的尺寸实现的,占据机座空间较大的就是电机,所以电机变小,才能使得机座尺寸变小,但同时电机变小其动力也变小,而为了保证制浆量,同时防止粉碎时浆液或者物料喷溅,或者煮浆时浆液从杯体内溢出,所述食品加工机杯体的利用率较低,所以尺寸即使较小的制浆量,杯体的尺寸仍无法控制的较小。因此,现有小型食品加工机实际的杯体尺寸变化不大,由于电机动力变小,在对物料进行搅拌粉碎时,为了保证单次的加工效率,使得物料在被粉碎刀搅拌、粉碎时,由于电机动力影响,使得上层的物料无法运动到下层以被粉碎刀切割粉碎,或者说上层物料运动缓慢,大大增加了物料粉碎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粉碎效率,粉碎效果也一般,就会出现加工效率下降,制作的饮品口感变差。另外为了保证制浆量,而且,现有市面上的小容量的机器为了保证食品加工机的制浆效果整体个头仍然较大,不便于个人或者办公室或者旅行时使用。
[0004]因此亟待出现一种体积小且有效容量足够且粉碎效率高的小型食品加工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的食品加工机,方便个人居家、办公室或者旅行使用。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外壳、加工腔、电机、电路板和粉碎刀,所述电机安装于加工腔的底部,且电机轴穿过加工腔的底并伸入加工腔内,所述粉碎刀安装于电机轴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腔的侧壁设有
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所述加工腔包括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所述最大制浆空间为加工腔的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之间的空间,所述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加工腔的内顶面之间的空间,所述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为V1,所述翻滚空间的容量为V2,所述加工腔与外壳之间形成有安装电机及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容量为V3,其中,V2/V1=0.8~1.5,且V3/V1=0.8~1.2。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内杯,所述内杯的杯口处设有杯盖,所述加工腔由杯盖与内杯合围形成,所述外壳套设于内杯的外部,所述安装空间为内杯的杯底与外壳之间形成的空间,所述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设置于内杯的侧壁,所述最大制浆空间为内杯的杯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之间的空间,所述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杯盖的内顶面之间的空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杯盖设有伸入内杯的围边,且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由围边与内杯挤压密封,其中,所述围边伸入内杯的长度L设定在15mm~35mm,以阻挡缓冲浆液的上升。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围边的厚度S=3mm~6mm;
[0010]或者,所述围边与杯盖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D=6mm~8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杯口设有杯嘴,且所述围边上设有与杯嘴对应的溢流口,通过溢流口可将加工腔内的热量排出。
[0012]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的竖直高度为4mm~10mm;
[0013]或者,所述溢流口距离围边下端的距离为E,其中,E=8mm~15mm;
[0014]或者,所述溢流口下方设有防溢电极,所述防溢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内杯为金属内杯,且杯盖朝向加工腔的一面为金属;
[0016]或者,所述内杯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扰流筋,所述扰流筋的上端距离内杯的杯口距离为C,其中,C=20mm~30mm;
[0017]或者,所述电机直接安装于内杯的杯底;
[0018]或者,所述电机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内杯的杯底;
[0019]或者,所述内杯的杯底设有加热装置和隔热板,所述电机固定于隔热板上,且隔热板将电机、电路板与加热装置隔离。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套设于加工腔外部的壳体及设于壳体底部的底盖。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固定于底盖上或者壳体的内侧壁上;
[0022]或者,所述底盖与电机通过紧固件固定一起。
[0023]进一步的,其中,V2/V1=1~1.2;
[0024]或者,所述电机与电路板之间设有绝缘防尘隔板;
[0025]或者,加工腔的容量V=600ml~800ml;
[0026]或者,所述加工腔的容量为V,其中,V3/V=1/4~1/2;
[0027]或者,所述安装空间的竖直高度为H1,食品加工机整体的竖直高度为H2,其中,H1/H2=1/4~1/2。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电机与内杯固定连接,且通过将外壳下端的内部空间形成一机座,以用于容纳电机,无需设置单独设置一个机座,内杯底部也无需设置电气传输的耦合
装置,同理也无需设置为了安全而遮挡电气耦合装置的杯座,也不需要设置联轴器等动力传输装置,使得动力传输效率高,大大地减小了整机在高度上占用的空间,使得整个机器变小,同时将机座和杯体连接为一体,更加便携。同时,在内杯的侧壁设置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使得加入的物料和液体不超过此刻度线,从而粉碎时电机负载合理,电机带动粉碎刀进行粉碎时电机运行效果及粉碎刀粉碎物料最佳,这个容量和机器的加热装置功率匹配效果最好,从而使得熬煮过程中效率最高,使得制作出来的浆液口感最好,煮熟度高,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食品加工机的将加工腔包括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最大制浆空间也就是用于盛放物料和液体的空间,在杯体容量不变的条件下,设置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以提醒用户,物料和水的存放空间不能超过制浆最大容量的刻度线,从而保证粉碎及熬煮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以保证电机带动粉碎刀旋转,从而使得液体带动物料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外壳、加工腔、电机、电路板和粉碎刀,所述电机安装于加工腔的底部,且电机轴穿过加工腔的底并伸入加工腔内,所述粉碎刀安装于电机轴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腔的侧壁设有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所述加工腔包括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所述最大制浆空间为加工腔的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之间的空间,所述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加工腔的内顶面之间的空间,所述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为V1,所述翻滚空间的容量为V2,所述加工腔与外壳之间形成有安装电机及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容量为V3,其中,V2/V1=0.8~1.5,且V3/V1=0.8~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杯,所述内杯的杯口处设有杯盖,所述加工腔由杯盖与内杯合围形成,所述外壳套设于内杯的外部,所述安装空间为内杯的杯底与外壳之间形成的空间,所述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设置于内杯的侧壁,所述最大制浆空间为内杯的杯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之间的空间,所述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杯盖的内顶面之间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设有伸入内杯的围边,且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由围边与内杯挤压密封,其中,所述围边伸入内杯的长度L设定在15mm~35mm,以阻挡缓冲浆液的上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的厚度S=3mm~6mm;或者,所述围边与杯盖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D=6mm~8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的食品加工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王丽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