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板以及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49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0
本申请涉及一种线束板及电池组,涉及电池技术的领域,其包括温度感应件、线路板、导电排以及导热件;其中,所述导电排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极柱导电连接;所述导热件与导电排朝向单体电池的表面导热连接;所述线路板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所述温度感应件与所述线路板导电连接,且所述温度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温度感应件检测所述导电排的温度。本申请通过将导热件以及温度感应件设置在导电排朝向单体电池的表面,具有提高温度感应件获取到的单体电池温度准确性的效果。性的效果。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1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1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线束板。参照图1,线束板用于将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后与外界设备进行电能交换,还能采集电池的温度信息。
[0017]线束板包括导电排7,导电排7与单体电池6的极柱焊接固定,导电排7为金属板,导热系数高,导电排7的温度与单体电池6的温度基本一致。本实施例以导电排7为铝板为例进行说明。
[0018]导电排7的导热系数相对单体电池6周围的空气的导热系数高,因此单体电池6的温度能快速传递到导电排7上,便于线束板及时采集到单体电池6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
[0019]参照图2,线束板还包括温度感应件1、线路板2以及导热件3;其中,导热件3与导电排7导热连接,线路板2与导热件3导热连接,温度感应件1与线路板2导电连接,温度感应件1检测导电排7的温度。
[0020]在本实施例中,以导电排7的厚度沿竖向方向,导电排7位于导热件3上方,线路板2位于导热件3下方为例进行说明。
[0021]导热件3快速传导热量,使得线路板2的温度与导电排7的温度基本相同,线路板2的温度传递到温度感应件1,温度感应件1将温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递到线路板2,线路板2将电信号传输到电池管理系统,使电池管理系统能获取到电池组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情况。
[0022]参照图2,导热件3与导电排7朝向单体电池6的表面导热连接。
[0023]为便于说明,导电排7背向单体电池6的表面为导电排7上表面,导电排7朝向单体电池6的表面为导电排7下表面。
[0024]导电排7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对导电排7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因此导电排7下表面与空气的热交换,相对导电排7上表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更多,因此导电排7下表面温度与单体电池6的温度更加接近。
[0025]导热件3与导电排7下表面导热连接,能使得导热件3的温度与单体电池6的温度更加接近,从而使得与导热件3导热连接的线路板2的温度与单体电池6的温度更加接近,提高温度感应件1测量到的温度的准确性。
[0026]作为一个可选方案,导热件3的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具体的,导热件3为铝、铜片、镍片、铁片、氧化铝或氧化铜。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3为导热铝片,导热件3的厚度方向与导电排7的厚度方向相同,导热件3厚度方向的上表面与导电排7导热连接。
[0027]铝片在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同时,自身质量相对较轻,能有助于减小线束板的质量。
[0028]导热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连接或设置导热胶层粘接连接。
[0029]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3与导电排7之间焊接固定。导热件3与导电排7之间直接焊接固定,导热件3与导电排7之间的连接强度高,导热件3与导电排7直接接触,导热件3的热量能直接传递到导电排7上,导电排7将热量传递到温度感应件1上,快速的测量到温度的变化。
[0030]在其它一实施例中,导热件3与导电排7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导热胶层将导热件3与导电排7固定连接,且能将导电排7的热量传递到导热件3。
[0031]使用导热胶层与导热件3和导电排7连接,连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导热件3与导电排7之间的连接。
[0032]参照图2,线路板2具有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与导热件3导热连接,且温度感应件1位于第一部分。
[0033]线路板2包括干路部分以及支路部分,干路部分与支路部分均为长方形板,干路部分的长度沿电池组长度方向,支路部分的长度沿电池组宽度方向。
[0034]支路部分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干路部分连接,另一端位于导电排7正下方,且与导热件3导热连接。线路板2位于导电排7正下方,且与导热件3接触的部分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与导热件3接触且与导热件3导热连接。
[0035]导热件3能将自身的热量快速传递给第一部分,从而使位于第一部分的温度感应件1接收到导电排7的温度,温度感应件1将温度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通过线路板2传递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处理。
[0036]线路板2在本实施例中为以聚酰亚胺为基材制成的一种挠性印刷电路板。
[0037]温度感应件1与线路板2导电连接,表示为温度感应件1与线路板2内的金属部分导电连接。在第一部分除去与温度感应件1导电连接的位置,第一部分的其余表面设置有绝缘层,使导热件3与线路板2之间绝缘。
[0038]第一部分与导热件3的导热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3与线路板2之间焊接固定。在其它一实施例中,导热件3与线路板2之间设置导热胶层粘接固定。
[0039]本实施例中,导电排7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通过导热件3传递到线路板2的第一部分,使位于第一部分的温度感应件1及时接收到导电排7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使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及时测量到导电排7的温度,及时发现单体电池6的温度变化,从而便于电池管理系统及时获取到单体电池6的温度,以及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
[0040]参照图2,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温度感应件1位于线路板2背向导热件3的表面。
[00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一部分中与温度感应件1连接的区域,第一区域的下表面与温度感应件1连接,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与导热件3的下表面导热连接。
[0042]温度感应件1的设置便于与线路板2之间的连接方便,且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与导热件3导热连接,能直接传递热量到温度感应件1。
[0043]在其它一实施例中,温度感应件1位于线路板2朝向导热件3的表面,导热件3上对应开设有容纳温度感应件1的缺口,温度感应件1与导热件3以及导电排7之间间隙设置。
[0044]定义第一空间,第一空间为依次设置的导电排7、导热件3以及线路板2将导热件3上的缺口围成的封闭空间,第一空间内的空气直接与导热件3和导电排7的进行热量传递。
[0045]相对于第一部分背向导热件3的区域的温度变化,第一空间内的温度与导电排7的温度变化更加接近,因此位于第一空间的温度感应件1能更准确的测量到的导电排7的温度变化。
[0046]参照图2,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温度感应件1位于第一部分的中间区域。
[0047]第一部分的中间区域包括第一部分的中心区域以及位于中心区域外的区域,且第
一部分的中间区域与第一部分的边缘存在间隔。
[0048]导电排7的温度经过导热件3传递到第一部分,部分热量会从第一部分的边缘向外传递,从而影响温度感应件1测量到的第一部分的温度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温度感应件1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间区域,减少了第一部分的散热对温度感应件1的影响,能提高温度感应件1测量到的温度的准确性。
[0049]温度感应件1为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热敏电阻的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稳定性能好。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感应件1不应受到挤压或磕碰,避免温度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感应件、线路板、导电排以及导热件;其中,所述导电排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极柱导电连接;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导电排朝向所述单体电池的表面导热连接;所述线路板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所述温度感应件与所述线路板导电连接,且所述温度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温度感应件检测所述导电排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件位于所述线路板背向所述导热件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中间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线路板之间焊接连接或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线路板之间通过导热胶层粘接连接。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扬魏江鹏蒋豪胡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