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控制装置,能够以短时间适当地进行与射频识别标签的通讯。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电路(23)及第二电路(24),设在通讯控制部(20A)与天线(21)之间的路径中,且信号的相位延迟量互不相同;获取部(261),获取与天线相关的第一信息、与射频识别标签(4)相关的第二信息、以及与连接线缆(22)的长度相关的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选择部(262),基于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选择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通讯控制部经由通过选择部所选择的电路的路径来与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行信号的收发。行信号的收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识别读写器、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读写器以及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所谓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指通过RFID读写器来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读出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或者向所述RFID标签中写入信息的技术。
[0003]已知有一种RFID读写器,其使用二极管来进行振幅解调,对来自发送电路的发送信号与来自RFID标签的接收信号的重叠信号进行解调。此种RFID读写器存在下述情况,即,在RFID天线的线缆长度为某特定的距离条件下,尽管来自RFID标签的返回信号为充分的强度,接收信号也弱而无法解调。
[0004]为了使得即便出现此种现象也能够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已知有一种RFID读写器,其设置对接收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的相位进行移位的移相电路,切换是对适用了移相电路对相位的移位的重叠信号进行解调,还是对未适用的重叠信号进行解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
‑
0334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9]专利文献1的RFID读写器中,当在规定时间以内无法识别对重叠信号进行了解调的解调信号时,切换是否适用移相电路对相位的移位。但在此种切换方法中,必须尝试与RFID标签的通讯,因此存在通讯所需的时间变长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是有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以短时间适当地进行与RFID标签的通讯的RFID读写器。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2]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包括:天线;连接线缆;通讯控制部,经由所述连接线缆来连接所述天线,在与RFID标签进行通讯时,与所述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设在所述通讯控制部与所述天线之间的路径中,且所述信号的相位延迟量互不相同;获取部,获取与所述天线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所述RFID标签相关的第二信息、以及与所述连接线缆的线缆长度相关的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选择部,基于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所述通讯控制部经由通过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电路的路径来与所述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
[0013]根据所述结构,选择部基于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选择电路,因此能够在与RFID标签的通讯前适当地完成电路选择。因而,能够以短时间适当地进行与RFID标签的通讯。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也可还包括:第一存储部,将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跟所述选择部应从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选择的电路相关的信息相关联地予以存储,所述获取部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参照所述第一存储部,而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
[0015]根据所述结构,预先决定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及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跟选择部应从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中选择的电路相关的信息,并相关联地予以存储,由此,能够在与RFID标签的通讯前适当地完成电路选择。
[0016]也可为,所述获取部至少获取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所含的所述连接线缆的所述线缆长度每变化所述信号的波长的1/8倍,所述选择部切换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选择。
[0017]在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讯中,RFID读写器的通讯控制部的可通讯距离有时会下降。已知的是,天线的线缆的线缆长度每变化信号波长的1/4倍,周期性地发生所述可通讯距离的下降。根据所述结构,线缆长度每变化信号波长λ的1/8倍,切换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的选择,由此,能够对应于可通讯距离的下降周期来适当地切换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的选择。
[0018]也可为,所述天线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存储部,所述获取部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中的信息,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
[0019]根据所述结构,由于是从天线的第二存储部获取与天线相关的信息等,因此对于与天线相关的信息,能够获取无误的信息。
[0020]也可为,所述获取部从输入装置获取所述输入装置所受理的信息,所述输入装置受理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的输入,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输入装置所受理的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
[0021]根据所述结构,由输入装置来受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及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的输入,获取输入装置所受理的信息,基于输入装置所受理的信息来选择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由于设为此种结构,因此用户进行的调整变得容易。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中,也可设为下述结构:将包含所述第一电路的所述通讯控制部与所述天线之间的路径的阻抗的绝对值除以包含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通讯控制部与所述天线之间的路径的阻抗的绝对值,所得的值为0.9以上且1.1以下,通过所述第一电路的路径的相位延迟量与通过所述第二电路的路径的相位延迟量之差并非90度的整数倍。
[0023]根据所述结构,将包含第一电路的通讯控制部与天线之间的路径的阻抗的绝对值除以包含第二电路的通讯控制部与天线之间的路径的阻抗的绝对值所得的值设为0.9以上且1.1以下。通过像这样构成,在通过包含第一电路的路径的情况与通过包含第二电路的路径的情况下,能够使由天线产生的反射波大致相同。而且,根据所述结构,通过第一电路的
路径的相位延迟量与通过第二电路的路径的相位延迟量之差并非90度的整数倍。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使得在通过包含第一电路的路径的情况与通过包含第二电路的路径的情况中的至少其中任一种情况下,在通讯控制电路的接收端口的位置不会出现驻波的节。
[0024]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控制RFID读写器来使其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其中,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天线;连接线缆;通讯控制部,经由所述连接线缆来连接所述天线,在与所述RFID标签进行通讯时,与所述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以及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设在所述通讯控制部与所述天线之间的路径中,且所述信号的相位延迟量互不相同,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获取部,获取与所述天线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所述RFID标签相关的第二信息、以及与所述连接线缆的线缆长度相关的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选择部,基于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以及通讯指示部,指示所述RFID读写器经由通过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所述选择部所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天线;连接线缆;通讯控制部,经由所述连接线缆来连接所述天线,在与射频识别标签进行通讯时,与所述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设在所述通讯控制部与所述天线之间的路径中,且所述信号的相位延迟量互不相同;获取部,获取与所述天线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相关的第二信息、以及与所述连接线缆的线缆长度相关的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选择部,基于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所述通讯控制部经由通过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电路的路径来与所述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还包括:第一存储部,将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跟所述选择部应从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选择的电路相关的信息相关联地予以存储,所述获取部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参照所述第一存储部,而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中所述获取部至少获取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所含的所述连接线缆的所述线缆长度每变化所述信号的波长的1/8倍,所述选择部切换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选择。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中所述天线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存储部,所述获取部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中的信息,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中所述获取部从输入装置获取所述输入装置所受理的信息,所述输入装置受理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的输入,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输入装置所受理的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电路及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任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中将包含所述第一电路的所述通讯控制部与所述天线之间的路径的阻抗的绝对值除以包含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通讯控制部与所述天线之间的路径的阻抗的绝对值,所得的值为0.9以上且1.1以下,通过所述第一电路的路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嶋弘明,吉田达生,松井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