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层基板技术

技术编号:383921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在一分子内含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硅烷偶联基团及双吖丙啶基团。[化1]及双吖丙啶基团。[化1]及双吖丙啶基团。[化1]及双吖丙啶基团。[化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层基板


[0001]本申请涉及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和层基板。本申请要求2020年11月5日提交的日本申请2020

185196和2021年9月7日提交的日本申请2021

145578的优先权,所述申请中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0002]由不同材料粘合而成的复合材料,例如,在无机基板或高分子基板上形成金属膜的层基板,可被用于移动电话的电路板或车辆部件。
[0003]在层基板中,如果材料之间的密接性低,则会导致材料之间发生分离。因此,提高密接性在层基板中是重要性能。作为提高材料间密接性的技术,例如,在基板表面形成不规则形状。通过金属膜的一部分嵌入基板表面的不规则形状,产生锚固效果,从而提高密接性。
[0004]然而,例如,如果用于电路板的基板的表面凹凸不平,则信号传输距离变长,从而导致传输损耗。因此,当用于电路板时,难以利用在基板表面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技术。
[0005]通过电晕放电处理将羟基引入基板的技术,是一种提高密接性但不在基板表面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技术。然而,电晕放电处理可能会使基板退化,并且引入的羟基也少,因此在提高密接性方面存在局限性。
[0006]使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与基板的表面反应的技术是另一种不通过在表面上形成不规则形状而提高密接性的技术。例如,正在开发一种具有有机官能团的硅烷化合物,用来提高高分子材料与玻璃或金属等层基板例如的粘合性能。该方法是,使用偶联剂,也就是双功能基团,与高分子材料和粘合目标(例如金属)这两者反应,形成共价键。具体地,硅烷偶联剂属于具有有机官能团的硅烷单体类,具有双功能性。这一特性能够使位于分子一端的官能团水解生成硅烷醇,然后通过与玻璃等上的类似官能团、或金属氧化物上的OH基团缩合而结合。硅烷分子的另一端存在能与有机物反应的氨基或巯基等官能团。因此,认为硅烷偶联剂可非常有用地作为使有机物质和其他材料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分子。
[0007]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形成金属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基板表面设置含有特定化合物的药剂;以及通过湿法镀覆技术在该化合物表面设置金属膜;并且该化合物是在一个分子内具有OH基或OH生成基、叠氮基和三嗪环的化合物,上述基板是由聚合物组成。对具有叠氮基团的分子照射紫外光,由叠氮基团生成亚硝酸基团,生成的亚硝酸基团与基板表面反应,从而可获得高密接性。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号4936344
专利技术概要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然而,目前需要一种相比专利文献1的技术能够获得更高密接性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对具有叠氮基团的分子照射短波长的紫外光,因此会出现基板退化、密接性降低的问题。
[0010]本申请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层基板,其中所述反应性赋予化合物能够降低基板的光退化并且获得高密接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以下技术手段
[001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在一分子内含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硅烷偶联基团和双吖丙啶基团。[化1][式(1)中的*表示相邻的碳原子,R1、R2、R3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1、R2、R3可以相同或不同。]<2>在上述<1>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中,其可以是由下述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2][化3][化4][式(2)中的X表示三嗪环或苯环,Z1、Z2和Z3表示O、NH、S或CH2中的任意一个,m1、m2、m3表示1~10之间的整数,Y1、Y2和Y3是所述硅烷偶联基团、或者由所述式(3)或(11)表示的双吖丙啶基团,Y1、Y2和Y3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硅烷偶联基团,Y1、Y2和Y3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双吖丙啶基团,所述式(3)中的*表示相邻的碳原子,R4是任意官能团,所述式(11)中的*表示相邻的碳原子,R5是任意官能团,A是亚芳基或二价杂环基。]<3>在<2>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中,所述X可以是三嗪环。<4>在上述<2>或<3>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中,所述Z1、Z2和Z3可以是NH或O。<5>在上述<4>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中,其可以是由下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化5]<6>在上述<4>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中,其可以是由下述式(12)表示的化合物。[化6]<7>在上述<4>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中,其可以是由下述式(13)表示的化合物。[化7]<8>在上述<4>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中,其可以是由下述式(14)表示的化合物。[化8]<9>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双吖丙啶基团赋予步骤,使含有经三卤化的三嗪环的化合物与含有羟基和双吖丙啶基团的化合物反应以获得赋予了一个或多个双吖丙啶基团的双吖丙啶基团赋予化合物;硅烷偶联基团赋予步骤,使所述双吖丙啶基团赋予化合物与含有氨基和由下述式(6)表示的硅烷偶联基团的化合物反应。[化9][式(6)中的*表示相邻的碳原子;R1、R2和R3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1、R2和R3可以相同或不同。]<10>在<9>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以在双吖丙啶基团赋予步骤中赋予两个所述双吖丙啶基团。<11>在<9>或<10>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以使下述式(18)表示的化合物与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以得到下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化10][化11]<12>在上述<9>或<10>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以使下述式(20)表示的化合物与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以得到下述式(13)表示的化合物。[化12][化13]<13>在<9>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以在双吖丙啶基团赋予步骤中赋予一个所述双吖丙啶基团。<14>在<9>或<13>中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以使下述式(15)表示的化合物与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在一分子内含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硅烷偶联基团及双吖丙啶基团。[化1][式(1)中的*表示相邻的碳原子,R1、R2和R3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1、R2和R3可以相同或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是由下述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2][化3][化4][式(2)中的X表示三嗪环或苯环,Z1、Z2和Z3表示O、NH、S或CH2中的任意一个,m1、m2、m3表示1~10之间的整数,Y1、Y2和Y3是所述硅烷偶联基团、或者由所述式(3)或(11)表示的双吖丙啶基团(diazirin),Y1、Y2和Y3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硅烷偶联基团,Y1、Y2和Y3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双吖丙啶基团(diazirin),所述式(3)中的*表示相邻的碳原子,R4是任意官能团,所述式(11)中的*表示相邻的碳原子,R5是任意官能团,A是亚芳基或二价杂环基。]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中,所述X是三嗪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中,所述Z1、Z2和Z3是NH或O。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是由下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化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是由下述式(12)表示的化合物。[化6]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是由下述式(13)表示的化合物。[化7]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性赋予化合物,其是由下述式(14)表示的化合物。[化8]9.一种反应性赋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双吖丙啶基团赋予步骤,使含有经三卤化的三嗪环的化合物与含有羟基和双吖丙啶基团的化合物反应以获得赋予了一个以上双吖丙啶基团的双吖丙啶基团赋予化合物;硅烷偶联基团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冈宏树长牛和树桑静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岩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