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20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5
一种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到位后设置围护结构和水平支撑;2)进行基础底板施工,拆除第四道钢支撑,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隔墙混凝土,构建多根格构立柱;3)搭设满堂盘扣架,设置多组钢管换撑支撑;4)分两次重复步骤2)中的浇筑以及步骤3);5)拆除第三道钢支撑,继续浇筑往上一层的侧墙和隔墙;6)继续浇筑往上一层的侧墙,拆除第二道钢支撑;7)浇筑剩余的侧墙,直至达到所述混凝土支撑的位置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使用钢换撑存在的众多缺陷,并且加快工期,降低成本,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保证。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结构的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广泛的开发与利用。随着基坑深度、开挖面积不断增加,为减少基坑的变形,确保基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基坑内支撑体系中换撑技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以往换撑技术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造成工作面闲置,延误了施工进度;换撑通常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地下2层中进行拆除,大型吊装设备无法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正常吊装,因此换撑的拆除以及运输全部依靠人工操作,施工效率低,影响后续施工。另外,由于大量拆除、运输作业需要使用人工完成,造成人工费用增加巨大。
[0003]现有的常规施工中,底板、负二层侧墙施工完成,安装钢换撑,然后进行中隔墙及中板施工,具有如下缺点:(1)中板模板支撑体系遇钢换撑位置,不便于搭设,采用钢管连接,整体稳定性有影响,同时存在交叉作业,存在安全隐患;(2)钢换撑安装,需在侧墙埋设钢板,内置锚筋,存在渗漏隐患,同时成本增加;(3)钢换撑拆除时,因为负二层隔断墙施工完成,仅在钢换撑的位置留设洞口(后封堵),拆除采用叉车,无法采用吊车吊装,拆除安全隐患风险大;(4)隔断墙后补洞口,待钢支撑拆除完成后进行封堵,施工质量没有一次成型效果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使用钢换撑存在的缺陷,并且加快工期,降低成本,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到位后设置围护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并沿基坑深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道混凝土支撑和三道钢支撑;2)进行基础底板施工,施工完成后待达到设计强度,拆除第四道钢支撑,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隔墙混凝土,并在基础底板和混凝土支撑之间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构建多根格构立柱;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浇筑侧墙和隔墙的长度分别为沿地下结构的纵向的整体侧墙和隔墙总长度的1/3;3)待侧墙和隔墙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并搭设满堂盘扣架,在原设计的钢换撑标高处采用多组钢管换撑支撑,其设置在已施工的侧墙和隔墙之间,并由满堂盘扣架支撑连接,多组钢管换撑支撑的端部分别顶紧侧墙和隔墙;4)分2次重复步骤2)中的浇筑以及步骤3),完成该层的其余侧墙和隔墙浇筑以及该层的其余满堂盘扣架和钢管换撑支撑的搭设;
5)拆除第三道钢支撑,继续浇筑往上一层的侧墙混凝土和隔墙混凝土,完成该层的侧墙和隔墙,并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完成该层的顶板施工;6)继续浇筑往上一层的侧墙混凝土,待其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7)浇筑剩余的侧墙混凝土,直至达到所述混凝土支撑的位置处。
[0006]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混凝土支撑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制成,位于基坑顶部,其顶面与地面标高齐平;所述一道混凝土支撑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水平间隔设置有多条,相邻间隔距离为6

7m,每条的截面尺寸为800*1000mm。
[000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步骤1)中,每道钢支撑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水平间隔设置有多条,相邻间隔距离为3

5m,每条钢支撑的截面尺寸为Ф800mm。
[000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步骤2)中,侧墙的施工高度位于第三道钢支撑之下;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隔墙混凝土时采用整体式大模板支撑架,由定型三角支撑架和木模板构成。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步骤3)中,满堂盘扣架的架体采用承插型盘扣式支撑体系,架体的水平横向间距为1.5m,水平横向间距为1.5m,步距为1.5m。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步骤3)中,在步骤3)中,每组钢管换撑支撑有4根支撑钢管,2根在上,2根在下,水平间距为1.5

2m,竖向间距为0.75

0.8m;每根支撑钢管的截面尺寸为Ф48mm,厚度为3.2mm;相邻每组钢管换撑支撑的水平间距为4.5

6m。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步骤3)中,多组钢管换撑支撑的端部分别顶紧侧墙和隔墙时,采取端部同步伸缩顶紧的方式,具体为每根支撑钢管设置小型伺服电机,每根支撑钢管的两端部内侧设置驱动齿轮和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小型伺服电机与驱动齿轮连接,从动齿轮通过传动结构连接转动丝杠,转动丝杠的自由端设置推板。
[00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盘扣架换撑体系通过迈达斯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结构位移和钢管换撑支撑的内力,并进行水平杆件稳定性验算和钢管换撑支撑的稳定验算。
[00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满堂盘扣架的搭设方式为测量画线

安放底托

底托托座调水平

底层立杆和水平纵、横、斜杆安装

向上接长立杆

由下往上逐步安装水平纵、横、斜杆

安装竖向斜杆

安装安全防护网。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隔墙的厚度为300

500mm,均匀间隔设置在侧墙之间;在第二道钢支撑的下方且在格构立柱的两侧上设置纵向连系梁,格构立柱的截面尺寸为460*460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使用钢换撑存在的缺陷,并且加快工期,降低成本,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将钢换撑采用盘扣架换撑体系代替,施工快捷,工序穿插少,成本降低,整体工期缩短40天,有利于项目成本及进度控制。
[0016]2.本专利技术在步骤2)和3)中采取分批次进行换撑体系施工,在搭建1/3部分的盘扣架换撑体系时,可利用拆除的模板进行下一1/3部分的侧墙和隔墙施工,模板可重复利用,并形成连续施工,节约了施工程序,提高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钢管换撑支撑的两端同步伸缩,实现对两端的侧墙和/或隔墙的同步、同等大小力的顶紧,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受力稳定性,并且缩短了施工时间。
[0017]3.本专利技术设置盘扣架换撑体系采用建模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满足围护结构位移变形要求,同时体系稳定性也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的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的纵断面图。
[0019]其中,1

钢管换撑支撑,2

钢支撑,3

混凝土支撑,4

侧墙,5

隔墙,6

格构立柱,7

纵向连续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仅是用以理解本专利技术,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到位后设置围护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并沿基坑深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道混凝土支撑和三道钢支撑;2)进行基础底板施工,施工完成后待达到设计强度,拆除第四道钢支撑,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隔墙混凝土,并在基础底板和混凝土支撑之间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构建多根格构立柱;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浇筑侧墙和隔墙的长度分别为沿地下结构的纵向的整体侧墙和隔墙总长度的1/3;3)待侧墙和隔墙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并搭设满堂盘扣架,在原设计的钢换撑标高处采用多组钢管换撑支撑,其设置在已施工的侧墙和隔墙之间,并由满堂盘扣架支撑连接,多组钢管换撑支撑的端部分别顶紧侧墙和隔墙;4)分2次重复步骤2)中的浇筑以及步骤3),完成该层的其余侧墙和隔墙浇筑以及该层的其余满堂盘扣架和钢管换撑支撑的搭设;5)拆除第三道钢支撑,继续浇筑往上一层的侧墙混凝土和隔墙混凝土,完成该层的侧墙和隔墙,并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完成该层的顶板施工;6)继续浇筑往上一层的侧墙混凝土,待其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7)浇筑剩余的侧墙混凝土,直至达到所述混凝土支撑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混凝土支撑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制成,位于基坑顶部,其顶面与地面标高齐平;所述一道混凝土支撑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水平间隔设置有多条,相邻间隔距离为6

7m,每条的截面尺寸为800*10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每道钢支撑沿地下结构的纵向水平间隔设置有多条,相邻间隔距离为3

5m,每条钢支撑的截面尺寸为Ф8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侧墙的施工高度位于第三道钢支撑之下;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隔墙混凝土时采用整体式大模板支撑架,由定型三角支撑架和木模板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盘扣架换撑体系的地下结构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迪杨文宝揭茂生刘义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