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16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检测得到待处理水的铅离子浓度,向待处理水中加入氯化血红素并搅拌震荡形成悬浊液;步骤二、将悬浊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治理铅离子后的干净水溶液;步骤三、将滤渣浸泡到酸性溶液中,形成酸性悬浊液,然后过滤得到氯化血红素和含铅的酸溶液;步骤四、氯化血红素循环利用,含铅的酸溶液中铅离子浓度达到预设阈值后加入过量沉淀剂沉淀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氯化血红素可以使得水中铅离子浓度达到极低水平,且可以对氯化血红素进行循环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降低了铅离子的处理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氯化血红素一般从猪血中提取,在医药、食品、化工、保健品、建筑以及化妆品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氯化血红素可代替肉制品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和人工合成色素;在制药行业中,它可作为半合成胆红素原料,而且可用于制备抗癌特效药;在临床上,它可制成血红素补铁剂;在化妆品工业中,它是一种重要的原料。
[0003]氯化血红素作为铁质强化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无体内铁蓄积中毒以及胃肠刺激等不良反应等优点。这是因为氯化血红素以分子形式吸收,可直接被肠道黏膜摄取。氯化血红素是现代医学公认的防治缺铁性贫血、吸收率高、效果好的生物铁源,无铁腥味,不刺激胃肠,是婴幼儿、孕妇首选的补铁补血产品。
[0004]其中,有人通过检测人体中氯化血红素的铅含量检测人体铅中毒的情况,如论文ICP—AES法测定氯化血红素中的微量铅等。但是目前还没通过氯化血红素对环境中的铅进行治理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一、检测得到待处理水的铅离子浓度,向待处理水中加入氯化血红素并搅拌震荡形成悬浊液,维持20

25min;铅离子与氯化血红素的摩尔比为1:2

3;
[0009]步骤二、将悬浊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治理铅离子后的干净水溶液;
[0010]步骤三、将滤渣浸泡到pH不大于2的酸性溶液中,形成酸性悬浊液,维持震荡5

10min;过滤得到氯化血红素和含铅的酸溶液;
[0011]步骤四、氯化血红素循环利用。
[00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铅的酸溶液加入沉淀剂将铅离子沉淀固定。
[00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剂沉淀剂为碳酸钠或碳酸钾。
[00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维持20min。
[001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溶液为强酸溶液;所述强酸溶液包括盐酸溶液、硫酸溶液和硝酸溶液。
[0016]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通过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水中铅离子浓度。
[0017]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光度计法如下:设置不同浓度的标准铅离子溶液,然后检测283.1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得到铅离子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然后检测待处理水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即得到待处理水的铅离子浓度。
[0018]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曲线为y=0.0005x+0.0116。
[0019]本专利技术原理如下:
[0020]实验治理可以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进行治理,而是待治理废水PH 3.5

7.2之间对铅离子的治理捕获良好,PH小于3时,存在一定的解析,不利于对铅离子的捕获。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水中铅主要以二价铅离子形式存在(PH小于6时,基本只有二价铅离子)。
[0021]氯化血红素不溶于水,当血红素倒入一定水溶液中充分搅拌震荡形成悬浮物,氯化血红素的羧基有一定的亲水性,在充分振荡下能氯化血红素的两个羧基会与水中铅离子结合形成配合物,从而将铅离子捕获,在强酸条件下铅离子解析释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我们采用的实验是直接称取一定量的氯化血红素,投入到已知铅含量的溶液中氯化血红素的物质的量约为污水中铅离子的物质的量的2

3倍,氯化血红素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充分搅拌情况下与水中铅离子充分撞击,可以捕获铅。由于血红素卟啉的刚性结构,分子半径大,捕获铅后依然不溶于水,直接采用滤纸进行初步过滤分离,同时构建标准体系,设置标准体系配制浓度:0 50 100 150 200 250 300ug/L,采用分光光度发得到标准曲线。并配制200ug/L和300ug/L的待治理铅离子水样,200ug/L的水样中每升分别加入氯化血红素1.26mg,300ug/L的水样中每升分别加入氯化血红素1.89mg,进行治理前后水总铅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初步设置治理时间20分钟。
[0026]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步骤如下标准液的铅离子浓度:0,50,100,150,200,250,300ug/L,测得的吸光度值(三次平均值):0,0.04,0.074,0.1,0.124,0.146,0.165。
[0027]浓度吸光度00500.041000.0741500.1
2000.1242500.1463000.165
[0028]标准曲线为:y=0.0005x+0.0116 R=0.9914
[0029]对于200ug/L和300ug/L的待治理铅离子水样,进行治理前后水总铅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如下标所示:
[0030] 治理前治理后吸光度0.1230.043浓度(ug/L)200X1=62.8吸光度0.1640.096浓度(ug/L)300X2=168.8
[0031]按国标要求,治理后浓度需要低于100ug/L即可,若浓度过高可以增加治理时间或增加治理次数。若200ug/L的水样,也就是超过环境污染标准100%,我们仅仅只需要作用20分钟,即可使得水溶液中铅含量降至62.8ug/L。若铅含量过高,可以通过多次治理即可。特点:血红素比较容易获取,且治理前后不溶于水,容易回收再利用。且治理效果极快,如20分钟时间就可以使用200ug/L的铅含量降低到68ug/L,高效高速,绿色和循环。氯化血红素相对易于获得相对经济,且血红素配体卟啉环刚性结构,半径大,相对稳定,便于回收利用。
[00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检测得到待处理水的铅离子浓度,向待处理水中加入氯化血红素并搅拌震荡形成悬浊液,维持20

25min;铅离子与氯化血红素的摩尔比为1:2

3;步骤二、将悬浊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治理铅离子后的干净水溶液;步骤三、将滤渣浸泡到pH不大于2的酸性溶液中,形成酸性悬浊液,维持震荡5

10min;过滤得到氯化血红素和含铅的酸溶液;步骤四、氯化血红素循环利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铅的酸溶液加入沉淀剂将铅离子沉淀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水中铅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剂沉淀剂为碳酸钠或碳酸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文波王小凤唐新根王磊刘媛彭依蝶
申请(专利权)人:湘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