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烟气的脱硫脱硝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与脱硫脱硝工艺,包括:湍动床层吸附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脱硫单元和脱硝单元,所述脱硫单元设置至少两层脱硫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设置至少一层脱硝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的下部设置喷氨口,烟气进口设置于脱硫单元的下方,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顶部,活性焦进口设置于所述脱硝单元的上方,活性焦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底部,所述脱硫湍动床层与脱硝湍动床层均为筛板结构;解析设备,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下方,用于将湍动床层吸附塔活性焦出口排出的吸附活性焦进行加热解析,解析后的活性焦输送至湍动床层吸附塔。至湍动床层吸附塔。至湍动床层吸附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与脱硫脱硝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烟气的脱硫脱硝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与脱硫脱硝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据专利技术人研究了解,现有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一般采用移动床吸附+加热再生工艺,该工艺复杂,运行过程中,活性焦产生烧失和磨损,导致运行成本较高。其中,活性焦消耗主要分为物理消耗与化学消耗两部分,化学消耗主要是指在脱硫脱硝过程中C元素参与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部分,化学消耗是不可避免的;物理消耗主要是指在物料循环过程中,由于活性焦与活性焦之间的物理摩擦、挤压、物料循环路径上的磨损等因素造成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与脱硫脱硝工艺,能够避免活性焦的烧失和磨损,降低运行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要降低脱硫脱硝的温度,研究发现,降低脱硫脱硝的温度,会降低原有工艺的对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为了增加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通常会增加装置的数量或体积,从而导致装置的占地及投资费用的增加。同时,为了实现活性焦的循环利用,还需要将吸附后的活性焦进行解析,然而场地空间限制而造成活性焦法脱硫脱硝及解析不能同时实施的问题。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现有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还存在活性焦与烟气接触不充分的问题,从而导致降低温度后存在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方面,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包括:
[0008]湍动床层吸附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脱硫单元和脱硝单元,所述脱硫单元设置至少两层脱硫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设置至少一层脱硝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的下部设置喷氨口,烟气进口设置于脱硫单元的下方,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顶部,活性焦进口设置于所述脱硝单元的上方,活性焦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底部,所述脱硫湍动床层与脱硝湍动床层均为筛板结构;
[0009]解析设备,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下方,用于将湍动床层吸附塔活性焦出口排出的吸附活性焦进行加热解析,解析后的活性焦输送至湍动床层吸附塔。
[0010]本专利技术湍动床层吸附塔的烟气进出口设置使得烟气在湍动床层吸附塔内从下向上流动,湍动床层吸附塔的活性焦进出口设置使得活性焦在湍动床层吸附塔内从上向下流
动,活性焦与烟气逆流接触,烟气的处理过程中,烟气先经过活性焦的吸附,去除硫氧化物,然后向上在氨水及新鲜活性焦的作用下进行氮氧化物进行还原,从而去除氮氧化物;活性焦运动过程中,活性焦不仅能够催化在脱硫后烟气与氨气进行反应,而且能够对活性焦进行进一步活化,然后与下降后与烟气接触,对烟气中的硫氧化物进行更好的吸附。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脱硫湍动床层与脱硝湍动床层均设置为筛板结构,使得活性焦在脱硫湍动床层与脱硝湍动床层进行湍动,从而增加活性焦与烟气接触,从而解决了活性焦与烟气接触不充分的问题。通过上述设置的配合,增加了活性焦在中低温条件下的脱硫脱硝效率,从而避免增加装置的数量或体积,进而节约投资费用。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将解析设备安装与湍动床层吸附塔下方,解决了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因场地空间限制而造成活性焦法脱硫脱硝及解析不能同时实施的问题。
[0012]另一方面,一种脱硫脱硝工艺,提供上述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将烟气降温至80~150℃后通入所述装置中,进入装置后的烟气先进行吸附脱硫,然后与氨水进行还原脱硝;吸附脱硫后产生吸附后活性焦进入解析设备进行加热解析,解析后的活性焦重新加入至所述装置中进行脱硫脱硝。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专利技术采用湍动床吸附+解析再生的污染物处理装置,与其他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工艺相比,占地空间较小,投资费用较低。
[0015]2.本专利技术采用活性焦作为吸附剂,在80~150℃实现NO
x
还原,与现有脱硝技术相比,不受温度窗口限制,具有更大的适用性。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湍动床层吸附塔的设置,实现联合脱除SO2、NOx的一体化,SO2脱除率可达到98%以上,NOx脱除率可超过80%,并且能除去湿法难以除去的SO3,SO3的脱除率很高。还能除去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如二噁英,重金属如汞及其它有毒物质,能够对烟气进行深度处理。
[0017]综上,本专利技术装置简单、有机集成、维护使用方便、适用于烟气为中低温80~150℃间的脱硫脱硝工艺,其具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并且系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活性焦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活性焦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示意图;
[0021]其中,1、布袋除尘器,2、氨水喷枪,3、脱硝湍动床层,4、脱硫湍动床层,5、落料管,6、灰斗,7、流化板,8、灰斗手动插板阀,9、电动插板阀,10、灰斗星形给料器,11、预热解析段,12、冷却段,13、电动插板门,14、管链输送机,15、管链输送机,16、缓冲仓手动插板门,17、抽气罐,18、缓冲仓星型给料器,19、喷射管,20、罗茨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4]鉴于现有活性焦脱硫脱硝在中低温(80~150℃)条件的脱硫脱硝效率较低,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与脱硫脱硝工艺。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包括:
[0026]湍动床层吸附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脱硫单元和脱硝单元,所述脱硫单元设置至少两层脱硫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设置至少一层脱硝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的下部设置喷氨口,烟气进口设置于脱硫单元的下方,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顶部,活性焦进口设置于所述脱硝单元的上方,活性焦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底部,所述脱硫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湍动床层吸附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脱硫单元和脱硝单元,所述脱硫单元设置至少两层脱硫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设置至少一层脱硝湍动床层,所述脱硝单元的下部设置喷氨口,烟气进口设置于脱硫单元的下方,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顶部,活性焦进口设置于所述脱硝单元的上方,活性焦出口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的底部,所述脱硫湍动床层与脱硝湍动床层均为筛板结构;解析设备,设置于所述湍动床层吸附塔下方,用于将湍动床层吸附塔活性焦出口排出的吸附活性焦进行加热解析,解析后的活性焦输送至湍动床层吸附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解析设备为卧式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解析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热解析段和冷气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焦湍动床脱硫脱硝及解析的装置,其特征是,脱硝单元上方设置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坤,马春元,李伟明,曹荣莉,张广海,宋德升,张鑫,潘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祥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