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排污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包括软水箱、软水进水管、软水出水管、第一加热盘管、连通管和第二加热盘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盘管、连通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同时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在软水箱内壁的底端弯曲盘折,进而软水通过软水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至软水箱的内部,同时锅炉排污水通过第一加热盘管和连通管进入至第二加热盘管的内部,锅炉排污水与软水箱中的软水进行高效率的热交换,从而便于降低锅炉排污水的温度,同时提高软水的温度,实现锅炉热能的二次利用,降低锅炉自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够降低企业排污水的温度,减少碳排放。减少碳排放。减少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排污热利用
,特别是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排污是定期排出锅炉内部分被盐质和水渣污染的锅水,原来的污水排放盘管基本都在污水处理后的降温池进行降温,然后达到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温度后排入城市下水系统。但是这种排污方式也存在以下两个缺陷:一是污水排放的效率问题,自然冷却系统存在占地空间大,降温时间长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生产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二是热能浪费,一般锅炉排放出来的废水峰值接近110℃(压力下未至沸点),与达到排放标准后的温度有很大的热能利用空间,因此提出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改进现有的热交换能力,做到降低成本,减少热量流失,最大限度的利用排污水中的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包括软水箱、软水进水管、软水出水管、第一加热盘管、连通管和第二加热盘管,所述第一加热盘管、连通管和第二加热盘管位于软水箱的内部,所述第一加热盘管的一端凸出软水箱,所述第一加热盘管的另一端与连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盘管位于第一加热盘管的上方,所述第二加热盘管的一端凸出软水箱,所述第二加热盘管的另一端与连通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000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软水进水管的底端与软水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软水进水管通过管道与外部液体泵相连通,该方案中的软水进水管的底端通过焊接方式与软水箱固定连接,进而在外部液体泵的带动下,使软水在软水箱的内部进行流动,进而便于增大与锅炉排污水之间的热交换速率,从而便于降低锅炉排污水的温度。
[0006]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软水出水管的底端延伸至软水箱的底端,并进行九十度弯折,所述软水出水管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通过使用该方案便于使软水能够在软水箱的内部自上而下进行流动,之后形成水循环,便于和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之间进行高效率热交换,实现锅炉热二次利用。
[0007]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软水箱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分别对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进行支撑,通过使用该方案便于分别与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分别进行支撑,进而稳定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之间的距离。
[000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均在软水箱的内部进行盘曲弯折,所述第一加热盘管远离连通管的一端与锅炉排污水管相连通,通过使用该方案便于第二加热盘管的弯曲盘折所覆盖的面积更大,第一加热盘管在软水箱的中部进行弯曲盘折,增大与软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增大锅炉污水在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
管内部的停留时间,不仅对软水进行加热,而且降低锅炉污水的温度。
[0009]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0]该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盘管、连通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同时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在软水箱内壁的底端弯曲盘折,进而软水通过软水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至软水箱的内部,同时锅炉排污水通过第一加热盘管和连通管进入至第二加热盘管的内部,锅炉排污水与软水箱中的软水进行高效率的热交换,从而便于降低锅炉排污水的温度,同时提高软水的温度,实现锅炉热能的二次利用,降低锅炉自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够降低企业排污水的温度,减少碳排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加热盘管与第二加热盘管连接示意图。
[0013]图中:1
‑
软水箱,2
‑
软水进水管,3
‑
软水出水管,4
‑
第一加热盘管,5
‑
连通管,6
‑
第二加热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它包括软水箱1、软水进水管2、软水出水管3、第一加热盘管4、连通管5和第二加热盘管6,第一加热盘管4、连通管5和第二加热盘管6位于软水箱1的内部,第一加热盘管4的一端凸出软水箱1,第一加热盘管4的另一端与连通管5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加热盘管6位于第一加热盘管4的上方,第二加热盘管6的一端凸出软水箱1,第二加热盘管6的另一端与连通管5的另一端相连通。
[0016]软水进水管2的底端与软水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软水进水管2通过管道与外部液体泵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软水进水管2的底端通过焊接方式与软水箱1固定连接,进而在外部液体泵的带动下,使软水在软水箱1的内部进行流动,进而便于增大与锅炉排污水之间的热交换速率,从而便于降低锅炉排污水的温度。
[0017]软水出水管3的底端延伸至软水箱1的底端,并进行九十度弯折,软水出水管3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使软水能够在软水箱1的内部自上而下进行流动,之后形成水循环,便于和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之间进行高效率热交换,实现锅炉热二次利用。
[0018]软水箱1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分别对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进行支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分别与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分别进行支撑,进而稳定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之间的距离。
[0019]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均在软水箱1的内部进行盘曲弯折,第一加热盘管4远离连通管5的一端与锅炉排污水管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第二加热盘管6的弯曲盘折所覆盖的面积更大,第一加热盘管4在软水箱1的中部进行弯曲盘折,增大与软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增大锅炉污水在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内部的停留时间,不仅对软水进行加热,而且降低锅炉污水的温度。
[0020]该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使用时需要以下步骤:
[0021]1)使用时,软水通过软水进水管2进入至,之后自上而下流经软水箱1,最后从若干通孔流入至软水出水管3中流出;
[0022]2)锅炉排污水依次流过第一加热盘管4、连通管5和第二加热盘管6;
[0023]3)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的弯曲结构便于增大与软水的接触面积,使温度较高的锅炉排污水与软水之间发生高效率的热交换,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从而减少热量流失,最大限度的利用排污水中的热能。
[0024]综上所述,使用者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盘管4、连通管5和第二加热盘管6,同时第一加热盘管4和第二加热盘管6在软水箱1内壁的底端弯曲盘折,进而软水通过软水进水管2自上而下进入至软水箱1的内部,同时锅炉排污水通过第一加热盘管4和连通管5进入至第二加热盘管6的内部,锅炉排污水与软水箱1中的软水进行高效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软水箱(1)、软水进水管(2)、软水出水管(3)、第一加热盘管(4)、连通管(5)和第二加热盘管(6),所述第一加热盘管(4)、连通管(5)和第二加热盘管(6)位于软水箱(1)的内部,所述第一加热盘管(4)的一端凸出软水箱(1),所述第一加热盘管(4)的另一端与连通管(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盘管(6)位于第一加热盘管(4)的上方,所述第二加热盘管(6)的一端凸出软水箱(1),所述第二加热盘管(6)的另一端与连通管(5)的另一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水进水管(2)的底端与软水箱(1)的顶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锦斌,路易庆,周星良,陆华,黄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