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延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3-苄基-2-苯基-4-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880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具体涉及使用邻氨基苯乙酮类化合物和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在碱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羟醛缩合、分子内环化、进一步羟醛缩合合成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

技术介绍

[0002]4‑
喹诺酮是由双环结构组成,广泛存在于抗菌药中。喹诺酮类药物是世界上最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经过50余年的发展,喹诺酮类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各种各样的临床适应症,尤其是2

苯基
‑4‑
喹诺酮及其衍生物已经被证明是一系列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因为它们在抗病毒、抗血小板、抗疟疾、黄嘌呤氧化酶、组织蛋白酶抑制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活性,而且对心脏也有积极的效应。最新研究表明纺锤体驱动蛋白抑制剂可以通过有效的抗有丝分裂抗肿瘤作用有希望用于癌症化疗。最近,发现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可以有效的抑制纺锤体驱动蛋白。喹诺酮类药物已经被证明是目前临床上最成功的药物。它们代表了天然产物占主导地位的少数合成类别之一。在所有完全合成的抗菌药中,喹诺酮类药物已经被证明是经济和临床上最成功的。
[0003]近几年很少有文章报道合成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黄国生课题组报道了使用N

(2

乙酰基苯基)吡啶酰胺和苯甲醛为原料合成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及其衍生物(Chem.Asian J.2016,11,2829

2833),但是该方法需要特殊的原料N

(2

乙酰基苯基)吡啶酰胺,需要制备原料及预官能团化,且需要碳酸氢钾和DBU两种碱,反应条件苛刻;当使用邻氨基苯乙酮和苯甲醛为原料时,产率只有11%,大部分原料剩余,反应效果差,并且使用邻氨基苯乙酮为原料只合成了一个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化合物,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原子经济、绿色高效、底物适用性好的一步合成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为喹诺酮类药物的合成提供新的策略。
[0005]针对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化合物1、化合物2、氢氧化钠加入二甲基亚砜中,在100~140℃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3,即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所示:
[0006][0007]式中,R1代表H、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素中任意一种或两种;R2代表苯基、C1~C4烷基取代苯基、C1~C4烷氧基取代苯基、卤代苯基、三氟甲基取代苯基、甲硫基取代苯
基、萘基、苯并[d][1,3]二恶唑基中任意一种。
[0008]上述合成方法中,优选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为化合物1摩尔量的2~6倍。
[0009]上述合成方法中,优选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2~1:3。
[0010]上述合成方法中,进一步优选在100~140℃下反应6~10小时。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专利技术以邻氨基苯乙酮类化合物和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绿色高效的合成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具有原料简单易得、避免了底物的制备、无需官能团化、底物适用性好、原子经济、试剂廉价、节约成本、一步即可合成、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溶剂绿色无污染、操作简单等特点,为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喹诺酮类药物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
[0014]实施例1
[0015][0016]在10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27.0mg(0.2mmol)邻氨基苯乙酮、63.6mg(0.6mmol)苯甲醛、32.0mg(0.8mmol)氢氧化钠、1.5mL二甲基亚砜,磁力搅拌,在120℃反应8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等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浓缩,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体积比3:1的混合液),得到目标产物3aa,化学命名为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其收率为68%,结构表征数据如下:
[0017]1H NMR(400MHz,DMSO

d6)δ11.78(s,1H),8.14(d,J=8.1Hz,1H),7.65(d,J=3.8Hz,2H),7.55

7.49(m,3H),7.44(dd,J=7.6,2.0Hz,2H),7.33(m,1H),7.13(dd,J=8.1,6.5Hz,2H),7.07(d,J=7.3Hz,1H),6.98

6.92(m,2H),3.74(s,2H);
13
C NMR(100MHz,DMSO

d6)δ176.19,149.26,141.48,139.58,134.80,131.60,129.54,128.69,128.55,127.93,127.83,125.36,125.09,123.72,123.02,118.33,117.66,31.09.HRMS C
22
H
18
NO[M+H]+
理论值312.1383,实测值312.1379。
[0018]实施例2
[0019][0020]本实施例中,用等摩尔量的邻甲基苯甲醛替换实施例1中所用的苯甲醛,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目标产物3ab,其收率为55%,结构表征数据如下:
[0021]1H NMR(400MHz,DMSO

d6)δ11.73(s,1H),8.17(d,J=7.9Hz,1H),7.64(m,1H),7.61

7.57(m,1H),7.41

7.29(m,3H),7.27

7.17(m,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化合物1、化合物2、氢氧化钠加入二甲基亚砜中,在100~140℃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3,即3

苄基
‑2‑
苯基
‑4‑
喹诺酮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所示:式中,R1代表H、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素中任意一种或两种;R2代表苯基、C1~C4烷基取代苯基、C1~C4烷氧基取代苯基、卤代苯基、三氟甲基取代苯基、甲硫基取代苯基、萘基、苯并[d][1,3]二恶唑基中任意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豪杰郭书洋周风院郭翠张玉琦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