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蓄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848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蓄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蓄水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方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外箱,所述过滤外箱内设置有多组纱网,所述过滤外箱一侧连接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一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侧设置有下水井,所述下水井内设置有开关阀,所述蓄水箱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用增压器,所述水用增压器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设置有给水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充分将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多次过滤,使过滤后的雨水可以对洒水车进行补给,对雨水资源能够直接利用。对雨水资源能够直接利用。对雨水资源能够直接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蓄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蓄水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蓄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日益紧张,要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解决。自然降雨是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调节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原因,雨水通常被直接排掉,这对于水资源紧张的缺水地区和城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同时在夏季暴雨季节城市的雨水由于不能有效下渗,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因此加强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有助于缓解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化解城市内涝灾害。
[0003]现有技术在对雨水蓄水系统,不能够使雨水直接利用,很多还需要将积蓄的雨水转存到其他存水箱内在进行消杀作业,从而再被利用,过程繁琐麻烦,且时间较长,容易使雨水被蒸发,从而对积蓄的雨水资源造成浪费。为此,我们特提出一种雨水蓄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雨水蓄水系统。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雨水蓄水系统,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方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外箱,所述过滤外箱内设置有多组纱网,所述过滤外箱一侧连接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一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侧设置有下水井,所述下水井内设置有开关阀,所述蓄水箱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用增压器,所述水用增压器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设置有给水栓。
[0006]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上方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上方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与过滤外箱下方对应安装。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外箱外周设置有多组挡块,所述挡块下方位于过滤外箱外周设置有稳定环,所述稳定环的内壁与过滤外箱外周相互贴合,所述稳定环下方设置有多组支撑腿。
[0008]优选的,所述过滤外箱内分别设置有多组鹅卵石、细沙和活性炭,所述鹅卵石、细沙和活性炭呈错类有序铺设,所述鹅卵石、细沙和活性炭之间均设置有一组纱网。
[0009]优选的,所述下水井上方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上开设有多组漏水孔,所述开关阀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挡板的外周与下水井的内壁相互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水泵与安装槽对应安装,所述安装架上方开设有通孔,所述水用增压器与水泵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壁与通孔相互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蓄水箱、过滤机构、导通管、连通管、下水井、水泵、水用增压器和连接管均设置在地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雨水通过井盖流通进下水井内,通过开关阀的关闭,流通进下水井内的雨水逐渐聚集,当雨水深度聚集到连通管的端口位置处,雨水经过连通管和导通管导流进过滤外箱内,然后通过纱网、鹅卵石、细沙和活性炭的多层过滤下渗透到蓄水箱内进行存储,同时蓄水箱内的水可以直接经水泵抽送给给水栓,由给水栓对洒水车进行补给,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充分将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多次过滤,使过滤后的雨水可以对洒水车进行补给,对雨水资源能够直接利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下水井的部分区域剖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蓄水箱;2、过滤机构;21、过滤外箱;22、纱网;23、鹅卵石;24、细沙;25、活性炭;3、导通管;4、连通管;5、下水井;51、井盖;6、开关阀;7、水泵;8、水用增压器;9、连接管;10、给水栓;11、水管;12、挡块;13、稳定环;14、挡板;15、安装架;16、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蓄水系统,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上方设置有过滤机构2,过滤机构2包括过滤外箱21,蓄水箱1上方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上方设置有水管11,水管11一端与蓄水箱1固定连接,水管11的一端与过滤外箱21下方对应安装,过滤外箱21下方开设有出水槽口,水管11的另一端与过滤外箱21的出水槽口对应安装,过滤外箱21外周设置有多组挡块12,挡块12一侧与过滤外箱21固定连接,挡块12下方位于过滤外箱21外周设置有稳定环13,稳定环13的内壁与过滤外箱21外周相互贴合,过滤外箱21下方与稳定环13对应安装,挡块12与稳定环13的上方表面相互贴合,且对稳定环13进行阻挡,稳定环13下方设置有多组支撑腿,支撑腿与稳定环13固定连接,支撑腿的底端与蓄水箱1上方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过滤外箱21内设置有多组纱网22,纱网22与过滤外箱21内壁固定连接,过滤外箱21内分别设置有多组鹅卵石23、细沙24和活性炭25,鹅卵石23、细沙24和活性炭25呈错类有序铺设,鹅卵石23、细沙24和活性炭25之间均设置有一组纱网22,鹅卵石23、细沙24和活性炭25均铺设着在纱网22之间,纱网22的设置可以将每一组鹅卵石23、细沙24和活性炭25进行分隔,避免鹅卵石23、细沙24和活性炭25经流通的雨水冲散,从而不能够使雨水达到充分过滤的效果,鹅卵石23的设置可以对跟随雨水流通过来的石子进行过滤,细沙24的设置可以对经过鹅卵石23过滤石子后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使雨水中的较小石子进行阻隔,活性炭25的设置可以对鹅卵石23和细沙24双层过滤后的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进行吸附,从而使过滤干净的雨水通过水管11流通进蓄水箱1内进行存储,过滤外箱21一侧连接有导通管3,过滤外箱21一侧开设有连通孔,导通管3一端与连通孔对应安装,导通管3一侧与过滤外箱21固定连接,导通管3一端设置有连通管4,导通管3与连通管4固定连接,导通管3和连通管4的设置可以使下水井5内聚集的雨水导流进过滤外箱21内,连通管4一侧设置有下水井5,下水井5上方设置有井盖51,井盖51上开设有多组漏水孔,井盖51多组漏水孔的
设置可以使雨水快速流通到下水井5内,同时可以对进雨水带来的落叶树枝等较大杂物进行阻隔,避免对下水井5造成封堵,下水井5内设置有开关阀6,开关阀6的设置可以对下水井5进行封堵,从而使流经过来的雨水可以在下水井5内聚集,从而流通到连通管4内,开关阀6上方设置有挡板14,挡板14的设置可以对水中杂物进行阻挡,避免水中杂物对开关阀6进行封堵,挡板14上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设置可以使生活污水在开关阀6呈打开状态时流通到下水井5下方,挡板14的外周与下水井5的内壁相互贴合,蓄水箱1一侧设置有水泵7,蓄水箱1一侧开设有转接口,转接口与水泵7的吸水口之间设置有转接管,转接管的两端分别与蓄水箱1和水泵7对应安装,水泵7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用增压器8,水用增压器8的一端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蓄水系统,包括蓄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上方设置有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过滤外箱(21),所述过滤外箱(21)内设置有多组纱网(22),所述过滤外箱(21)一侧连接有导通管(3),所述导通管(3)一端设置有连通管(4),所述连通管(4)一侧设置有下水井(5),所述下水井(5)内设置有开关阀(6),所述蓄水箱(1)一侧设置有水泵(7),所述水泵(7)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用增压器(8),所述水用增压器(8)一侧连接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一端设置有给水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上方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上方设置有水管(11),所述水管(11)的一端与过滤外箱(21)下方对应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外箱(21)外周设置有多组挡块(12),所述挡块(12)下方位于过滤外箱(21)外周设置有稳定环(13),所述稳定环(13)的内壁与过滤外箱(21)外周相互贴合,所述稳定环(13)下方设置有多组支撑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谢珊蒋佳鑫符韵向碧为张云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