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842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向樟子松滴灌和施肥,在休眠期前1~3个月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施肥量的1/3~1/2施肥,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灌水量的2/3~4/5滴灌。发明专利技术人通过持续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施肥量和灌溉量,能够增强冬季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樟子松抗寒性,同时减少叶片失绿,特别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处理下樟子松的相对电导率将至24.31%、MDA含量113.14nmol/gDW,相比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只滴灌不施肥处理、施肥量和灌水量更高的水肥一体化处理都更低,抗寒表现最优。抗寒表现最优。抗寒表现最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园林树木栽培
,涉及樟子松栽培管理方法,特别涉及樟子松抗寒增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本申请人在先研究成果,用大规格土球苗组装容器苗后,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了土球苗在容器内快速缓苗和恢复生长,实现了樟子松大规格容器苗快速成苗壮苗的培育目标。
[0003]根据专利技术人团队对樟子松水肥一体化的持续性研究,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0004]1、传统观念下,人们认为生长季的合理施肥会施肥促进植物生长,生长季末期至休眠期前施肥则会影响苗木正常休眠,降低植物抗寒性而使其无法正常越冬;
[0005]2、虽然樟子松抗寒、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是我国资源性缺水地区生态复建的重要树种。正因为樟子松自身抗逆性强,现有技术忽视了增强樟子松抗寒性的研究;
[0006]3、在樟子松景观林营造管护方面,除本申请人外,均未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相关研究,树种对水肥的需求规律仍不完全清楚,适合的水肥组合配比不明确,不能通过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价,严重限制了这一高效栽培技术在生态景观建设上的应用;
[0007]4、樟子松合理施肥量的研究主要针对1~3年生的地栽苗与容器苗,有关樟子松成苗养分管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0008]5、对于生态景观树种,樟子松生态景观林高质量培育过程中缺乏科研成果的指导,未形成各环节紧密联系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是我国生态建设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0009]6、樟子松栽培存在“栽而不管”的现象,导致大规格容器苗移栽造林后无法发挥应有的优势;
[0010]7、作为生态景观树种的樟子松,人们对其冬季叶片灰绿已习以为常,没有对其冬季增绿的想法和技术手段。
[0011]对于应用大规格容器苗造林,如何提高冬季抗寒性、保持冬季叶片绿色程度,同样是保障樟子松景观大苗冬季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樟子松冬季抗寒性和减轻樟子松冬季叶片失绿的方法。
[0013]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向樟子松滴灌和施肥,在休眠期前1~3个月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施肥量的1/3~1/2施肥,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灌水量的2/3~4/5滴灌。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施肥量和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灌水量是指更适宜于樟子松快速生长期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强树势的施肥量、灌水量。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休眠期前2~3个月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施肥量的1/3施肥,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灌水量的3/4滴灌。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樟子松为9年生樟子松。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樟子松为地上容器化培育满1年的9年生樟子松大规格容器移栽苗。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休眠期前1~3个月向樟子松根部滴灌水32L/株
·
次和水溶性复合肥25g/株
·
次。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20∶20。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应用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每7~8天滴灌水肥1次,共滴灌9~10次,每次滴灌3~5h。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推荐施肥量和推荐灌水量,根据物候条件,以及樟子松在施肥条件下的新梢生长量、地径增长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色素的促进结果进行科学判断。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施肥量为75g/株,单次推荐灌水量为32L/株。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a)申请人在先研究提出了相对电导率>40%时,需对樟子松容器大苗精细化供应水肥,即提出了相对电导率的上限要求,但彼时还没有意识到探索并实现樟子松相对电导率可实现的最低值。专利技术人通过持续研究发现,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提高了冬季樟子松叶片抗寒性,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下樟子松的相对电导率将至24.31%、MDA含量113.14nmol/gDW,相比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只滴灌不施肥处理、施肥量和灌水量更高的水肥一体化处理都更低,抗寒表现最优。
[0026]b)专利技术人通过探索试验发现,与生长季的樟子松相比,冬季各水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但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下叶绿素衰减幅度更低,维持了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这对于减轻冬季叶片失绿,提升樟子松冬季景观效果有重要作用。
[0027]c)在快速生长期按照推荐施肥量和推荐灌水量滴灌,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强树势;从生长后期到休眠期前的阶段,樟子松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止,但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并没有停止,通过降低施肥量和灌溉量,能够增强冬季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樟子松抗寒性,同时减少叶片失绿。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9]图1是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冬季樟子松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0030]图2是施肥量对冬季樟子松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0031]图3是施肥量对冬季樟子松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0032]图4是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冬季樟子松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0033]图5是冬季樟子松叶片图,a为本专利技术处理,b为传统灌溉施肥处理,c为只滴灌不施肥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向樟子松滴灌和施肥,在休眠期前1~3个月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施肥量的1/3~1/2施肥,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灌水量的2/3~4/5滴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休眠期前2~3个月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施肥量的1/3施肥,按快速生长期单次推荐灌水量的3/4滴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樟子松为9年生樟子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樟子松为地上容器化培育满1年的9年生樟子松大规格容器移栽苗。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樟子松冬季增绿和抗寒性提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休眠期前1~3个月向樟子松根部滴灌水32L/株
·
次和水溶性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一页说明书六页附图二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