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25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起落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其中起落架包括:滑橇、第一缓冲梁、及第二缓冲梁,滑橇设有两个,两滑橇相并行设置,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第一缓冲梁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提高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落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起落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发展,eVTOL未来潜在应用涉及城市客运、区域客运、货运、个人飞行器、紧急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模式,从而大众对eVTOL的结构形式、安全性、可操作性及布局灵活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VTOL飞行器的开发过程包括研发、制造、测试等过程。相关技术中,通过飞行器测试平台完成飞行器各项参数的测试及调整,并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姿态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实现在匹配制造系统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对飞行控制系统重要系统功能的验证。
[0003]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起落架,起落架为飞行器测试平台在起降的过程中提供缓冲,目前起落架的缓冲性能有限,无法保证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起落架,旨在提高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起落架包括:
[0006]滑橇,设有两个,两所述滑橇相并行设置;
[0007]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以及
[0008]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所述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梁的长度。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梁呈弧形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包括分别连接两所述滑橇的两缓冲段,及连接两所述缓冲段的安装段,所述缓冲段呈弧形设置,所述缓冲段设于所述缓冲段的弦线上方。
[0011]可选地,所述缓冲段呈椭圆弧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段设有连接座。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设有多个,所述第二缓冲梁设有多个。
[0014]可选地,一所述第二缓冲梁对应地与一所述第一缓冲梁靠近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0017]可选地,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缓冲梁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箍体、第二箍体、及第三箍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限制出供所述第一缓冲梁穿设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第一缓冲梁,所述第一箍体、所述第二箍体、及所述第三箍体限制出供所述滑
橇穿设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三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滑橇,所述第二箍体和所述第三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滑橇。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四箍体和第五箍体,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五箍体限制出供所述第二缓冲梁穿设的第三通道、及供所述滑橇穿设的第四通道,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五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第二缓冲梁和所述滑橇。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设有多种,不同种的所述第一缓冲梁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所述第一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梁设有多种,不同种的所述第二缓冲梁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所述第二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起落架还包括多个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轮,一所述滑橇至少设有一所述转运机构,另一所述滑橇至少设有两所述转运机构。
[0023]可选地,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运轮传动连接的起降驱动件,所述起降驱动件用以驱使所述转运轮相对所述滑橇下降,以抬升所述滑橇。
[002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飞行器测试平台,该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
[0025]主框架;以及
[0026]前述的起落架,设于所述主框架。
[002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起落架包括滑橇、第一缓冲梁、及第二缓冲梁。滑橇设有两个,两滑橇相并行设置。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如此,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朝相远离的方向滑移于地面时,第一缓冲梁发生形变吸能,第一缓冲梁具有被两滑橇拉直的趋势。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如此,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朝相远离的方向滑移于地面时,两滑橇朝相远离的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二缓冲梁发生形变吸能,第二缓冲梁具有被两滑橇拉直的趋势。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第一缓冲梁的长度,第一缓冲梁的结构和第二缓冲梁的结构不同,使得两缓冲梁的形变程度不同,也即第一缓冲梁呈现出一级吸能,第二缓冲梁呈现出另一级吸能,第一缓冲梁和第二缓冲梁配合下为起落架提供两级吸能,如此,提高了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附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起落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起落架的正视图;
[0031]图3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3中第一连接件的爆炸图;
[0033]图5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5中第二连接件的爆炸图;
[0035]图7为本技术起落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起落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飞行器测试平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号说明:
[004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主框架354第一通道30起落架355第二通道31滑橇360第二连接件311中部杆段361第四箍体312防护杆段362第五箍体321第一缓冲梁363第三通道322第二缓冲梁364第四通道333缓冲段370转运机构334安装段371转运轮340连接座372起降驱动件350第一连接件373转运连接座351第一箍体374杠杆352第二箍体375限位座353第三箍体
ꢀꢀ
[004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橇,设有两个,两所述滑橇相并行设置;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以及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所述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梁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梁呈弧形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梁包括分别连接两所述滑橇的两缓冲段,及连接两所述缓冲段的安装段,所述缓冲段呈弧形设置,所述缓冲段设于所述缓冲段的弦线上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呈椭圆弧设置;和/或,所述安装段设有连接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梁设有多个,所述第二缓冲梁设有多个。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二缓冲梁对应地与一所述第一缓冲梁靠近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缓冲梁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箍体、第二箍体、及第三箍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限制出供所述第一缓冲梁穿设的第一通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全顾兴胜李唐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沃飞天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