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塑胶件、第二塑胶件;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位于顶盖板的内侧,且第一塑胶件通过第一极柱固定安装在顶盖板上,第二塑胶件通过第二极柱固定安装在顶盖板上;第一塑胶件设有舌式平台,舌式平台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塑胶件背离顶盖板的一侧,且舌式平台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二塑胶件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第三通孔卡合连接。本实施例提的电池顶盖,可以避免顶盖板内侧的两个下塑胶件之间以及下塑胶件与顶盖板之间的间隙较大,防止顶盖板暴露面积增大而导致绝缘失效风险增大。板暴露面积增大而导致绝缘失效风险增大。板暴露面积增大而导致绝缘失效风险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动力电池内的电芯大多采用顶盖+铝壳配合的方式形成,其中电芯内部绝缘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芯的内部绝缘性能,进而影响电芯的安全性。尤其在面对宽度较长时的电芯,宽度较长的电芯所对应的顶盖长度较长,容易弯曲变形,会导致安装在顶盖中的下塑胶弯折幅度较大,下塑胶远离极柱部位下垂现象明显,造成绝缘失效现象。并且,长度较大的下塑胶通常采用分段式注塑,一般分为正极下塑胶和负极下塑胶两段,两段下塑胶分别通过极柱固定的方式单独安装,由此也会使得下塑胶更容易出现下垂现象,且越远离极柱,下垂现象越明显,尤其当电芯宽度接近或者超过300mm时,针对其顶盖的弯曲变形增大,同时正负极下塑胶分别变形增大的同时,其下塑胶间隙会导致顶盖片(铝片)暴露面积增大从而绝缘失效风险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长度较大的顶盖片内部顶盖片(铝片)暴露面积增大导致的绝缘失效风险增大,安全性下降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塑胶件、第二塑胶件;所述第一塑胶件和所述第二塑胶件位于所述顶盖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塑胶件通过所述第一极柱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第二塑胶件通过所述第二极柱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第一塑胶件设有舌式平台,所述舌式平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且所述舌式平台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塑胶件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三通孔卡合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第二塑胶件设有注液孔,所述第二塑胶件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设有柱型凸起,多个所述柱型凸起围绕所述注液孔设置。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三通孔为条形通孔,所述凸起结构为与所述第三通孔匹配的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帽檐,两个所述帽檐的外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长度。
[0007]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帽檐处设有第一导向圆角。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三通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壁处设有第二导向圆角。
[0009]可选地,沿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凸起结构卡合在所述第三通孔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单边间隙为D,D满足以下条件:D≥0.3mm。
[0010]可选地,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宽度方向,所述凸起结构卡合在所述第三通孔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单边间隙为d,d满足以下条件:d≥0.5mm。
[0011]可选地,沿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帽檐的长度为H,H满足以下公式:0.1mm≤H
‑
2D≤0.5mm。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三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顶盖板的长度方向垂直;或者,所述第三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顶盖板的长度方向平行。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顶盖。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中,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分别通过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固定于顶盖板,即两个极柱采用两个独立的下塑胶件绝缘安装于顶盖板上,相对于两个极柱都采用一体式的下塑胶件安装于顶盖板的方式,本技术可减小下塑胶件的长度,避免下塑胶件过长导致加工后的变形,提升下塑胶件与极柱定位的精度,优化对顶盖的装配的良率。并且,本技术中,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之间卡合连接,可以改善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弯折下垂的现象,进而避免两个下塑胶件之间以及下塑胶件与顶盖板之间的间隙较大,防止顶盖板暴露面积增大从而绝缘失效风险增大。再者,第一塑胶件朝向第二塑胶件伸出舌式平台特征,舌式平台呈扁平舌状,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通过舌式平台上的第三通孔与第二塑胶件上的凸起结构卡合,实现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之间连接,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的连接稳定性较好,有利于避免下塑胶件弯曲下垂,可以加强下塑胶件的绝缘效果,提升顶盖板内侧的绝缘效果,另一方面这样的卡合连接结构在电池顶盖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避免增加电池顶盖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顶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顶盖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的电池顶盖沿A1
‑
A2方向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顶盖板;2、第一极柱;3、第二极柱;4、第一铆接件;41、舌式平台;42、第三通孔;421、第二导向圆角;5、第二铆接件;51、凸起结构;52、注液孔;53、柱型凸起;510、帽檐;511、第一导向圆角;6、上塑胶;7、铆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另外,本技术中的术语“多”、“多个”是指数量大于1,例如,“多个”是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情况。
[0025]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1、第一极柱2、第二极柱3、第一塑胶件4、第二塑胶件5;所述第一塑胶件4和所述第二塑胶件5位于所
述顶盖板1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塑胶件4通过所述第一极柱2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板1上,所述第二塑胶件5通过所述第二极柱3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板1上;所述第一塑胶件4设有舌式平台41,所述舌式平台4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5背离所述顶盖板1的一侧,且所述舌式平台41上设有第三通孔42,所述第二塑胶件5设有凸起结构51,所述凸起结构51与所述第三通孔42卡合连接。
[0026]具体地,电池顶盖一般由顶盖板1、极柱组件、防爆阀等组成,用于与电池壳体组装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和电解液的密封空间。“顶盖板11的内侧”,即顶盖板11朝向电池内部的一侧,或者说是顶盖板11朝向电芯的一侧。顶盖板1上设有贯穿顶盖板1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贯穿安装孔并铆接在顶盖板1上,第一塑胶件4和第二塑胶件5设置在顶盖板1的内侧,一般也称为“下塑胶”,第一塑胶件4和第二塑胶件5分别通过两个极柱铆接固定在顶盖板1上,具体用于在顶盖板1、电芯和极柱之间起到绝缘效果。具体地,所述顶盖板1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第一极柱(2)、第二极柱(3)、第一塑胶件(4)、第二塑胶件(5);所述第一塑胶件(4)和所述第二塑胶件(5)位于所述顶盖板(1)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塑胶件(4)通过所述第一极柱(2)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板(1)上,所述第二塑胶件(5)通过所述第二极柱(3)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板(1)上;所述第一塑胶件(4)设有舌式平台(41),所述舌式平台(4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5)背离所述顶盖板(1)的一侧,且所述舌式平台(41)上设有第三通孔(42),所述第二塑胶件(5)设有凸起结构(51),所述凸起结构(51)与所述第三通孔(42)卡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胶件(5)设有注液孔(52),所述第二塑胶件(5)背离所述顶盖板(1)的一侧设有柱型凸起(53),多个所述柱型凸起(53)围绕所述注液孔(5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42)为条形通孔,所述凸起结构(51)为与所述第三通孔(42)匹配的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帽檐(510),两个所述帽檐(510)的外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通孔(42)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肖翔,梁善飞,田志松,王鹏,赵福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