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锚组件、共享板锚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85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锚组件、共享板锚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共享板锚装置包括板锚组件、安装筒以及锚链组件。板锚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板锚以及第二板锚,第一板锚与第二板锚转动连接,第一板锚包括远离第二板锚的第一端,第二板锚包括远离第一板锚的第二端。安装筒用以容置板锚组件。锚链组件连接板锚组件。其中,板锚组件具有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在锚链组件受驱动使板锚组件由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端与第二端远离。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上述共享板锚装置的安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板锚组件及共享板锚装置具有多向抗拔力,整体性好,锚固的稳定性强且安装效率高。锚固的稳定性强且安装效率高。锚固的稳定性强且安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锚组件、共享板锚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工锚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锚组件、共享板锚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吸力贯入式板锚由于其造价低、定位准确和施工简单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中。其借助吸力筒贯入水底结构中,随后张紧锚链使板锚旋转直至与锚链方向近似垂直,从而提供抗拔力。
[0003]相关技术中,板锚结构大多为单板锚形式,即通过吸力筒带动单板锚贯入水底结构,后回收安装筒并张紧锚链以实现锚固。而单板锚通常只能提供单向抗拔力,抗拔力小且方向单一,锚固的稳定性差。因每个板锚仅对应一个海洋结构,若要将单板锚应用于海洋结构密集区域时,需多次安装多个单板锚来产生多向抗拔力,但多次安装耗时费力会增加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板锚组件及共享板锚装置,能够产生更大且多个方向的抗拔力,整体性好,锚固的稳定性强且安装效率高。
[0005]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板锚组件,用于共享板锚装置,所述板锚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板锚以及第二板锚,所述第一板锚与所述第二板锚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板锚包括远离所述第二板锚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板锚包括远离所述第一板锚的第二端;
[0006]其中,所述板锚组件配置成具有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所述板锚组件受驱动成由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远离。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锚具有背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板锚具有背离所述第二端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转动连接;
[0008]所述第一板锚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一侧翼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侧翼板形成第一抗拔腔,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方向,所述第一侧翼板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另一端连接第二翼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翼板的背离所述第一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
[0009]和,
[0010]所述第二板锚包括第二基板以及第二侧翼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侧翼板形成第二抗拔腔,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四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侧翼板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三翼板与第四翼板,所述第三翼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翼板的一端,所述第四翼板的背离所述第三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逐渐增大;
[0012]和/或,
[0013]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四端的方向,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逐渐增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锚组件设置有多组,各所述板锚组件利用支撑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基板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基板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四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合围形成能够容置所述支撑杆的容纳腔。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所述板锚组件设有两组,第一组所述板锚组件的所述连杆具有第一布置方向,第二组所述板锚组件的所述连杆具有第二布置方向,所述第一布置方向与所述第二布置方向交叉或平行。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能够绕所述支撑杆的轴线转动。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设有第一套环,所述第四端设有第二套环,所述连杆穿设所述第一套环以及所述第二套环,以使所述第一板锚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板锚转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系泊孔,所述第三翼板与所述第四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系泊孔,所述锚链组件包括第一锚链与第二锚链,所述第一锚链连接所述第一系泊孔,所述第二锚链连接所述第二系泊孔。
[001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共享板锚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板锚组件,所述共享板锚装置用于锚固海洋结构,所述共享板锚装置还包括:
[0020]安装筒,用以容置所述板锚组件;
[0021]锚链组件,连接所述板锚组件;
[0022]其中,驱动所述锚链组件能够使所述板锚组件由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
[0023]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实施例的共享板锚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使所述板锚组件处于所述闭合状态;
[0025]将所述板锚组件容置于所述安装筒;
[0026]使所述安装筒带动所述板锚组件贯入水底结构内部;
[0027]回收所述安装筒并驱动所述锚链组件使所述板锚组件切换为所述打开状态。
[0028]根据上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安装筒能够带动板锚组件贯入水底结构,通过张紧锚链组件使板锚组件打开从而锚固海洋结构。相较于利用单板锚实现锚固的方式,本方案的板锚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第一板锚与第二板锚,能够产生更大且多个方向的抗拔力,使板锚组件在水底结构内的位移更小,整体性更好。板锚组件的第一板锚与第二板锚转动连接,能够根据不同海洋结构的锚固需求调整转动连接角度,从而调节抗拔力的方向,提高锚固的稳定性。相较于多次安装多个单板锚的方式,本方案的共享板锚装置一次安装即可固定多个板锚,能够减少安装次数,提升安装效率并降低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共享板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安装筒回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板锚组件安装于水底结构时的示意图;其中,虚线框示意水底结构的顶面;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两个板锚组件均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两个板锚组件均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单个板锚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003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单个板锚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38]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板锚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第一凹槽;
[0039]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板锚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0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共享板锚装置的安装方法操作流程图。
[0042]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0043]共享板锚装置10;
[0044]板锚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锚组件,用于共享板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锚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板锚以及第二板锚,所述第一板锚与所述第二板锚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板锚包括远离所述第二板锚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板锚包括远离所述第一板锚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板锚组件配置成具有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所述板锚组件受驱动成由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锚具有背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板锚具有背离所述第二端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板锚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一侧翼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侧翼板形成第一抗拔腔,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方向,所述第一侧翼板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另一端连接第二翼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翼板的背离所述第一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和,所述第二板锚包括第二基板以及第二侧翼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侧翼板形成第二抗拔腔,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四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侧翼板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三翼板与第四翼板,所述第三翼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翼板的一端,所述第四翼板的背离所述第三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锚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逐渐增大;和/或,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四端的方向,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锚组件设置有多组,各所述板锚组件利用支撑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基板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勇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