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引流管体和输液器以及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引流管体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分别嵌设有微量泵管一和微量泵管二,所述微量泵管一远离连接管一端连接有输液器,所述微量泵管二远离连接管一端连接有负压吸引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能够将实际术中中置入的单腔引流管直接改成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促进了脓液、消化液等粘稠液体的引流,保持引流通畅;能快速更换,无需将原有引流管拔除,避免了再次置入引流管不到位而引起的痛苦;将被动与主动引流方式可逆性更换,能动态、灵活地改变引流方式,快速、便捷观察引流液情况及引流效果。引流效果。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引流管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腹部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是最常见及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引流管一方面引流出手术区域的渗血、渗液,另一方面用来观察有无消化液渗漏等。
[0003]引流方式有被动及主动两类,被动引流依靠虹吸作用将腹腔积液引流至腹腔外;主动引流则依靠外源性负压吸引。相较而言,被动性引流管材质较软且分管少,具有便捷、痛苦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当发生吻合口瘘或者腹腔积脓时,被动引流无法提供有效的压力,易致管道堵塞,引流不畅。而当窦道尚未形成时,贸然拔除被动引流管更换为主动引流管(双套管)或导致引流管无法到达感染区域,无效引流可能性增大,同时再次置入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0004]因此,亟需研究将被动引流方式无痛、便捷地更换为主动引流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和输液器以及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引流管体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分别嵌设有微量泵管一和微量泵管二,所述微量泵管一远离连接管一端连接有输液器,所述微量泵管二远离连接管一端连接有负压吸引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体为十字引流管。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量泵管二管头位于连接管一端,所述微量泵管一管头远离微量泵管二管头。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液器包括输液瓶、滴壶、流量调节器、软管,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储存液瓶、吸引管,所述负压吸引器采用手动负压吸引器。
[001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的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能够将实际术中中置入的单腔引流管直接改成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促进了脓液、消化液等粘稠液体的引流,保持引流通畅;能快速更换,无需将原有引流管拔除,避免了再次置入引流管不到位而引起的痛苦;将被动与主动引流方式可逆性更换,能动态、灵活地改变引流方式,快速、便捷观察引流液情况及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引流管体;2、连接管;201、微量泵管一;202、微量泵管二;3、输液瓶;301、滴壶;302、流量调节器;303、软管;4、负压吸引器;401、储液瓶;402、吸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和输液器以及负压吸引装置,引流管体1一端连接有连接管2,连接管2内部分别嵌设有微量泵管一201和微量泵管二202,微量泵管一201远离连接管2一端连接有输液器,微量泵管二202远离连接管2一端连接有负压吸引装置。
[0019]在本实施例中,在腹部手术后,将输液器连接在微量泵管一201上,将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在微量泵管二202上,再将引流管体1置入患者腹腔中,将传统被动引流方式换为主动引流方式,输液器负责提供冲洗液,负压吸引装置负责将腹腔积液引流出来。
[0020]引流管体1为十字引流管。
[0021]在本实施例中,十字引流管利用毛细血管样作用,任何状态下保持通畅、高效引流,置于体内时,任意弯曲、折叠都保持引流高效即便应用于炎性病灶,也无惧组织物渗出、增生、包裹,引流效率始终优异放置引流管的整个创面,都得到彻底引流。
[0022]微量泵管二202管头位于连接管2一端,微量泵管一201管头远离微量泵管二202管头。
[0023]在本实施例中,在术中放置的19F十字引流管中,塞入微量泵管一201以及微量泵管二202,其中微量泵管二202放于十字管终端,末端接负压吸引装置,当做负压吸引管402,另一个微量泵管一201塞入距离远于负压管,末端接输液器,为冲洗管,间隔放置,避免同时作用时,负压吸引管402直接吸引了输液器中的溶液,影响引流效果。
[0024]输液器包括输液瓶3、滴壶301、流量调节器302、软管303,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4、储存液瓶、吸引管402,所述负压吸引器4采用手动负压吸引器4。
[0025]工作原理:在十字引流管的基础上,增设2根微量泵管,用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和输液滴管,将传统的被动引流方式无痛、便捷地更换为主动引流,可以避免遇到特殊情况(发生吻合口瘘或者腹腔积脓时)被动引流无法提供有效的压力,换管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影响术后恢复,本专利技术不仅提高冲洗引流效果,还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002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包括引流管体(1)和输液器以及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引流管体(1)一端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内部分别嵌设有微量泵管一(201)和微量泵管二(202),所述微量泵管一(201)远离连接管(2)一端连接有输液器,所述微量泵管二(202)远离连接管(2)一端连接有负压吸引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字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体(1)为十字引流管。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庆松,刘秦杰,吴茸,吴婕,杨峰,张治理,卢鸿飞,范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