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80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特别是用于冶金矿山、港口码头、煤矿开采、仓储物流等行业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通过与输送带承载工作面匹配的3D结构光相机采集输送带承载工作面的图像信息,经检测装置做边缘计算,或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的图像数据做解算,按输送带承载工作面不同的磨损状况给出预警和报警。3D结构光相机与输送带(6)承载工作面匹配设置,3D结构光相机朝向输送带承载工作面,采集输送带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3D结构光相机,在机和原位测量,便于设备维护及故障监测,针对不同的磨损状态进行同的处理,且设备简易、价格低廉、易于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特别是用于冶金矿山、港口码头、煤矿开采、仓储物流等行业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属于物料输送


技术介绍

[0002]带式输送机的寿命大多取决于输送带的寿命,输送带的正常使用寿命取决于输送带的磨损情况,输送带的损坏大多表现为承载工作面(即覆盖层)和边缘的磨损,输送带覆盖层的磨损主要是由输送物料与输送带、清扫器与输送带、托辊与传送带、滚筒与传送带的相对滑动而造成的磨损。输送带边缘的磨损主要是输送带跑偏时带边与机架的摩擦磨损。输送带的成本通常占带式输送机成本的30%~50%,采取相应的安检措施以降低输送带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带式输送机的正常运行和降低维护费用有着重要意义。
[0003]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通常是橡胶或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品,输送带的破损主要是物料拖滑、托辊和滚筒摩擦、金属物件卡阻、物料矸石划伤等现象造成,输送带在初期的磨损是微型撕裂造成的,表面微观磨损形貌初期状况呈现唇型裂纹,再经磨损呈现舌型裂纹,舌型裂纹为初始损伤的状况,仍是输送带平面划痕;后期舌型裂纹长度不断延长或经多次割划,舌型裂纹呈现为舌型裂刺,为立体划痕。然后舌型裂刺脱落,在输送带表面形成凹坑,随着磨损时间的增长,诸多唇型裂纹、舌型裂纹、舌型裂刺、凹坑不断交替出现,造成输送带表面的隆起(沾染灰尘、运送物料的碎屑、露天的雨雪泥水等),表面积增大,实际是凹坑面积不断绵延、扩大,直至最后破损报废。
[0004]已有技术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磨损检测主要是光电检测,检测不准确,易出现误检和漏检,设备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应用3D结构光相机,检测准确,避免出现误检和漏检量,便于设备维护,设备简易、价格低廉、易于应用,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包含滚筒、上托辊、托辊支架、槽型托辊、输送机桁架、输送带和3D结构光相机,输送机桁架的上面设置多个托辊支架,托辊支架上设置槽型托辊,输送机桁架的下面设置多个上托辊,输送机桁架的端部设有滚筒,输送带环绕上托辊、滚筒和槽型托辊布置;所述3D结构光相机与输送带承载工作面匹配设置,3D结构光相机朝向输送带承载工作面,采集输送带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0008]所述3D结构光相机数量为多个,横向排列成组,布置在输送带上方。
[0009]所述3D结构光相机为多组,分别采集输送带不同位置的图像信息。
[0010]所述3D结构光相机安装在输送机的滚筒上方,此处输送带表面近于水平且平坦,
极少物料残余,有利于画面拍摄。或者,3D结构光相机安装在输送机的清扫器后方,检测回程输送带承载工作面图像信息,输送带承载工作面无物料,以免受到承载工作面上承载物料的影响。
[0011]所述3D结构光相机自带结构光光源,无论黑夜白昼光线如何,都可以进行实时检测。
[0012]所述3D结构光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入检测装置进行处理,检测装置内置存储器、CPU和通信接口,经缆线与3D结构光相机连接,检测装置具有图像处理功能或通过图像数据网络上传到上位控制器处理。
[0013]本技术涉及的3D结构光相机是公知技术,是由一组由投影仪和摄像头组成的系统结构,可集成于一体,也可分散设置,用投影仪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体表面及背景后,由摄像头采集,根据物体造成的光信号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进而复原整个三维空间。结构光相机不依赖于物体本身的颜色和纹理,采用主动投影已知图案的方法来实现快速鲁棒的匹配特征点,达到检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功能。目前的结构光相机为成熟的产品,品牌众多,其参数通常为:测量范围为0.3~2.6米,视野为2110
×
1360米,检测精度为0.1毫米,完全满足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磨损的检测和安装需求。
[0014]本技术通过与输送带承载工作面匹配的3D结构光相机采集输送带承载工作面的图像信息,经检测装置做边缘计算,或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的图像数据做解算,按输送带承载工作面不同的磨损状况给出预警和报警。所述3D结构光相机对输送带承载工作面的磨损状况(裂纹、划伤和破损等)进行检测,获取三维信息,并对磨损状况的缺陷做出定性和定量表征评价,对输送带承载工作面磨损状况做出横向断带和纵向撕裂的趋势判断。所述输送带承载工作面的磨损状况是根据输送带承载工作面上出现的舌型裂纹和舌型裂刺的长度来确定的。
[0015]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应用3D结构光相机,检测准确,避免出现误检和漏检量,便于设备维护,设备简易、价格低廉、易于应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滚筒1、上托辊2、托辊支架3、槽型托辊4、输送机桁架5、输送带6、3D结构光相机一7、检测装置一8、3D结构光相机二9、检测装置二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叙述。
[0019]一种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包含滚筒1、上托辊2、托辊支架3、槽型托辊4、输送机桁架5、输送带6和3D结构光相机,输送机桁架5的上面设置多个托辊支架3,托辊支架3上设置槽型托辊4,输送机桁架5的下面设置多个上托辊2,输送机桁架5的端部设有滚筒1,输送带6环绕上托辊2、滚筒1和槽型托辊4布置;所述3D结构光相机与输送带6承载工作面匹配设置,3D结构光相机朝向输送带6承载工作面,采集输送带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0020]所述3D结构光相机数量为多个,横向排列成组,布置在输送带6上方。
[0021]所述3D结构光相机为多组,分别采集输送带6不同位置的图像信息。
[0022]在实施例中,3D结构光相机包括3D结构光相机一7和3D结构光相机二9,分别与检测装置一8和检测装置二10连接。
[0023]所述3D结构光相机一7安装在输送机的滚筒上方,此处输送带表面近于水平且平坦,极少物料残余,有利于画面拍摄;所述3D结构光相机二9安装在输送机的清扫器后方,检测回程输送带承载工作面图像信息,输送带承载工作面无物料,以免受到承载工作面上承载物料的影响。
[0024]所述3D结构光相机自带结构光光源,无论黑夜白昼光线如何,都可以进行实时检测。
[0025]所述3D结构光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入检测装置进行处理,检测装置内置存储器、CPU和通信接口,经缆线与3D结构光相机连接,检测装置具有图像处理功能或通过图像数据网络上传到上位控制器处理。
[0026]所述3D结构光相机经网络通信线和电源线与检测装置连接;检测装置设有显示和设置面板(可就地做简单设置,也可通过网络通信由上位控制器或云平台设置)。通过对3D结构光相机拍摄的图片做解算,按输送带表面隆起的不同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磨损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滚筒(1)、上托辊(2)、托辊支架(3)、槽型托辊(4)、输送机桁架(5)、输送带(6)和3D结构光相机,输送机桁架(5)的上面设置多个托辊支架(3),托辊支架(3)上设置槽型托辊(4),输送机桁架(5)的下面设置多个上托辊(2),输送机桁架(5)的端部设有滚筒(1),输送带(6)环绕上托辊(2)、滚筒(1)和槽型托辊(4)布置;所述3D结构光相机与输送带(6)承载工作面匹配设置,3D结构光相机朝向输送带(6)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刘晓虹郎庆磊孟如张岩冯硕张洪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