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燃泄爆电池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77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7
一种抑燃泄爆电池舱,包括保护壳体,保护壳体的内部由隔板部分隔成多个腔体,在隔板部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电池单元,在电池单元之间填充有相变储热材料,在保护壳体内充盈有惰性气体;通过设置惰性气体和相变储热材料,可起到抑燃作用和加强散热性能的作用;通过在隔板部的表面上设置电池单元,一方面利于装载更多的电池单元而提高容量及缩小体积,另一方面可起到泄爆的作用。此外,保护壳体上设有分布式开关模组,其包括若干开关单元;各开关单元分别与一个或多个电池模组电连接,各电池模组分别包括多个电池单元;通过相互独立的开关单元控制多个电池模组,可避免某个电池单元出现问题时需要将全部电池单元断电,其可起到分布式安全控制的作用。全控制的作用。全控制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燃泄爆电池舱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抑燃泄爆电池舱。

技术介绍

[0002]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研究在这几年一直是非常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动力电池的安全永远是第一要素,一旦发生热失控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尤其是大规模、呈集群的电池群组。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是多方面的:首先电池本身是安全的;第二是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电池预警技术、温度过热失控后的防护技术,当电池燃烧后,如果可以将吸热处理、燃烧阻隔或最多燃烧一个电池单元或一个电池模组,以防止热量失控蔓延。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软包锂电池梯次利用组装模组,公开号CN213816294U,通过设计若干耐燃固定隔板的模组结构,可以防止模组内电池发生燃烧时对周围电池的影响,但是有两处仍需改进:第一,其未考虑电池高温的散热情况,较高温度时会导致电池寿命减少,第二:电池电气管理仍是整体式,当一个电池出现问题时,需要将整个模组断电,其未实现分布式控制;又如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装置,公开号CN214313375U,其提供的方案为:在圆形阵列内的各圆柱电池之间填充相变材料来吸收热量,但是,这种结构能装载的电池数量有限,不利于提高电池容量并减少电池体积;又如,中国专利,一种基于退役电池的模块化储能装置机器梯次利用异构方法,公开号CN112531912A,其提出的方案为: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和管理方面进行设计,结构上通过桥接器实现电池包与储能系统无缝衔接,虽然该方案不需要拆解电池,但是方案形成的电池储能装置安全性考虑仍然是基于电池自带方案,并未从各种角度考虑组合后电池的安全性。
[0004]综上所述,对于电池首要的安全性能问题方面,现有技术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抑燃泄爆电池舱。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抑燃泄爆电池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的内部由隔板部分隔成多个腔体,在所述隔板部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电池单元,在所述电池单元之间填充有相变储热材料,在所述保护壳体内充盈有惰性气体。
[000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池单元构成电池模组,在所述保护壳体上设有分布式开关模组,所述分布式开关模组包括若干开关单元;各开关单元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开关模组内的各开关单元独立连接;所述开关单元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串联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内的各电池单元之间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并联连接。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隔板部上设有底座,所述电池单元的底端分别嵌装于所述底座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呈六边形块状,在所述底座中设有形状与所述电池单元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底座呈阵列分布于所述隔板部的表面,且相邻两个底座的外壁相互贴合;所述电池单元的底端嵌装于所述通孔中而与所述隔板部垂直。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壁上设有支撑部,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通过苏搜支撑部相互支撑。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储热材料为碳数量大于14的高碳正构烷烃材料。
[0014]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体包括呈矩形壳体状的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一端的端头部,所述主体部与端头部的内部相贯通并形成密闭结构;所述隔板部设于所述主体部和端头部内,所述隔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端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隔板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的与端头部相背的一端连接而将所述保护壳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在所述端头部上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贯通的多个通气孔,所述惰性气体可由所述通气孔通入所述腔体中。
[001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部由钨合金材料制成;在所述电池单元的外表包裹有钨合金外壳。
[0016]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抑燃泄爆电池舱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容量大、体积小:电池单元设置于隔板部的两侧表面上,其结构紧凑,可大大提高电池单元的装载数量,从而利于提高电池容量,并缩小结构体积;
[0018]2、具有抑燃功能:保护壳体内充盈有惰性气体,其可起到抑燃作用;
[0019]3、具有泄爆功能:保护壳体内设有隔板部,隔板部将两侧电池单元分隔开,其可避免一侧电池单元爆炸、燃烧而影响另一侧的电池单元;此外,隔板部选用钨合金材料,其高硬度、高熔点的性能可起到泄爆作用;各电池单元的外表包裹有钨合金外壳,其可避免单个电池单元出现爆炸、燃烧时而影响周围其他电池单元,从而起到泄爆作用,保证电池安全;
[0020]4、散热性能强:电池单元之间填充有相变储热材料,其可通过相变吸收电池单元的热量,并可在需要时将热量散发出来,从而可维持电池单元的温度处于基本恒定的状态,进而保证电池单元的最佳工作温区;
[0021]5、具有分布式安全控制功能:分布式开关模组中,每个开关单元相互独立的与多个电池模组电连接,可避免某个电池单元出现问题时需要将全部电池单元断电的问题发生,其可起到分布式安全控制的作用;
[0022]6、成本低、绿色环保:电池单元可选用可回收动力电池,从而实现低成本和梯次利用;
[0023]7、模块化设计易于更换:电池单元通过底座设置在隔板部上,电池单元易于更换;分布式开关模组中的开关单元模块化设计,易于更换;电池单元本身及其外表包裹的钨合金外壳,均可模块化设计,从而利于更换。
[0024]本技术的抑燃泄爆电池舱具有抑燃、泄爆、高散热、分布式安全控制、绿色节能、成本低和模块化设计、利于替换等优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保护壳体部分剖开时的视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保护壳体部分剖开时的视图。
[0027]图3是保护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分布式开关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电池单元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识:保护壳体10、隔板部11、腔体12、通气孔13、主体部14、端头部15、端头部15的端部151、电池模组20、电池单元21、支撑部211、底座30、通孔31、分布式开关模组40、开关单元41。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
[0034]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的抑燃泄爆电池舱设有保护壳体10,所述保护壳体10的内部由隔板部11分隔成多个腔体12。在所述隔板部1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电池单元21。通过在隔板部11的两侧表面上设置电池单元21,其结构紧凑,可大大提高电池单元21的装载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燃泄爆电池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保护壳体(10),所述保护壳体(10)的内部由隔板部(11)分隔成多个腔体(12),在所述隔板部(1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电池单元(21),在所述电池单元(21)之间填充有相变储热材料,在所述保护壳体(10)内充盈有惰性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燃泄爆电池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21)构成电池模组(20),在所述保护壳体(10)上设有分布式开关模组(40),所述分布式开关模组(40)包括若干开关单元(41);各开关单元(41)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池模组(20)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燃泄爆电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开关模组(40)内的各开关单元(41)独立连接;所述开关单元(41)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20)之间串联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燃泄爆电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20)内的各电池单元(21)之间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电池模组(20)之间并联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燃泄爆电池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部(11)上设有底座(30),所述电池单元(21)的底端分别嵌装于所述底座(30)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抑燃泄爆电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呈六边形块状,在所述底座(30)中设有形状与所述电池单元(21)相匹配的通孔(31),所述底座(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睿高卉林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