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及方法,其中,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组件和沿工程车辆的四周间隔布置的多个登高梯,防护组件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工程车辆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并用于将任意相邻的两个登高梯依次连接起来,且防护组件与多个登高梯在水平面的投影形成包围工程车辆的顶部的封闭区域。通过沿工程车辆的四周间隔布置的多个登高梯登上工程车辆顶部进行顶部作业,并能够通过调节相邻登高梯之间的间距,使登高梯避开工程车辆的侧面和地面工作面,从而避免遮挡工程车辆两侧空间,进而方便对工程车辆侧面和底部进行作业。底部进行作业。底部进行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制造的
,尤其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车辆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部分工程车辆的高度较高,根据安全防护规范,超过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必须有防坠落防护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一种整体式的登高作业平台进行工程车辆高处作业的防护,该登高作业平台包括升降机构和位于升降机构顶部的工作平台,并在工作平台上安装防护栏进行防护,在进行高处作业时,通过升降机构将工作平台提升至工程车辆对应的高度位置。由于存在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一般会遮挡工程车辆两侧空间,导致作业人员不方便对工程车辆侧面和底部进行作业,进而降低工程车辆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遮挡工程车辆两侧空间导致不方便对工程车辆侧面和底部进行作业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包括:
[0006]多个登高梯,沿工程车辆的四周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登高梯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和
[0007]防护组件,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工程车辆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防护组件用于将任意相邻的两个登高梯依次连接起来,且防护组件与多个登高梯在水平面的投影形成包围工程车辆的顶部的封闭区域。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防护组件的数量为多组且沿登高梯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防护组件所在的水平面均平行。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位于最顶层的防护组件所在水平面与工程车辆顶部的高度范围为1m~1.6m,位于最底层的防护组件所在水平面距工程车辆顶部的高度范围为0.5m~0.8m。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每组防护组件包括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连接相邻的两个登高梯。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登高梯包括:
[0012]支撑组件,数量为两组且水平间隔设置,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登高梯相对的一组支撑组件连接;
[0013]梯道本体,两侧分别倾斜安装于两组支撑组件上,梯道本体包括多个拾阶而上的台阶部;
[0014]连接杆,沿梯道本体宽度布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支撑组件;和
[0015]扶手,安装于梯道本体的两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垂直连接的:
[0017]竖直杆,沿梯道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竖直杆包括以梯道本体的最高处分割的上杆体和下杆体,扶手的顶端与上杆体连接;和
[0018]水平杆,沿梯道本体所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方向延伸,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梯道本体的最低端和下杆体的底端连接;
[0019]其中,下杆体、梯道本体以及水平杆围合成直角三角形结构。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钢丝绳,在一个登高梯中,两组支撑组件中的两个上杆体分别设有挂钩座和用于收纳钢丝绳的卷盘,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卷盘内,另一端设有挂钩并挂设在挂钩座上。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方法,应用于上述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中,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方法包括:
[0022]S1:采用支撑装置将工程车辆支撑固定;
[0023]S2:推动多个登高梯分别沿工程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布置,以使得多个登高梯将工程车辆的顶部围合;
[0024]S3:拉出每个登高梯上卷盘内的钢丝绳,并将钢丝绳的自由端通过挂钩挂在相邻登高梯的挂钩座上,以使得多个钢丝绳将工程车辆的顶部围合成高空作业平台;
[0025]S4:完成作业后,收回钢丝绳并将登高梯推离工程车辆。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和S2之间还包括步骤:
[0027]根据工程车辆的形状和尺寸选取所需登高梯的数量以及高度。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在地面或输送流水线的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与工程车辆的底部抵接。
[00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0]通过沿工程车辆的四周间隔布置的多个登高梯登上工程车辆顶部进行顶部作业,并能够通过调节相邻登高梯之间的间距,使登高梯避开工程车辆的侧面和地面工作面,从而避免遮挡工程车辆两侧空间,进而方便对工程车辆侧面和底部进行作业;通过防护组件对工程车辆顶部进行包围,从而防止工作人员在工作车辆顶部时坠落,进而减小安全隐患。在整个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的布置过程中能够根据工程车辆的形状和尺寸任意调节登高梯的位置,使防护组件能够围蔽工程车辆即可,从而提高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的便捷性和适用范围。
[003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3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工程车辆25扶手2登高梯3钢丝绳21梯道本体4卷盘22竖直杆5挂钩座23水平杆6挂钩24连接杆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类工程车辆中,在此不做限定。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组件和多个登高梯2,其中,多个登高梯2沿工程车辆1的四周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登高梯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防护组件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工程车辆1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并用于将任意相邻的两个登高梯2依次连接起来,且防护组件与多个登高梯2在水平面的投影形成包围工程车辆1的顶部的封闭区域。
[0042]本申请通过沿工程车辆1的四周间隔布置的多个登高梯2登上工程车辆1顶部进行顶部作业,并能够通过调节相邻登高梯2之间的间距,使登高梯2避开工程车辆1的侧面和地面工作面,从而避免遮挡工程车辆1两侧空间,进而方便对工程车辆1侧面和底部进行作业;并且,通过防护组件对工程车辆1顶部进行包围,从而防止工作人员在工作车辆1顶部时坠落,进而减小安全隐患。在整个工程车辆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登高梯(2),沿工程车辆(1)的四周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登高梯(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和防护组件,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所述工程车辆(1)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所述防护组件用于将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登高梯(2)依次连接起来,且所述防护组件与多个所述登高梯(2)在水平面的投影形成包围所述工程车辆(1)的顶部的封闭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的数量为多组且沿所述登高梯(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防护组件所在的水平面均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顶层的所述防护组件所在水平面与所述工程车辆(1)顶部的高度范围为1m~1.6m,位于最底层的所述防护组件所在水平面距所述工程车辆(1)顶部的高度范围为0.5m~0.8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登高梯(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登高梯(2)包括:支撑组件,数量为两组且水平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登高梯(2)相对的一组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梯道本体(21),两侧分别倾斜安装于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梯道本体(21)包括多个拾阶而上的台阶部;连接杆(24),沿所述梯道本体(21)宽度布置,所述连接杆(2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和扶手(25),安装于所述梯道本体(21)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车辆的顶部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竖直杆(22),沿所述梯道本体(2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竖直杆(22)包括以所述梯道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自朝,刘玮,陈泽,罗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