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749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6
一种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其包括电弧炉炼钢、LF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工序。LF精炼工序采用变流量吹氩工艺;连铸工序采用大断面立式连铸机实施凝固末端前沿动态轻压下技术,铸坯凝固过程中,在0.3≤中心凝固系数fs≤0.8的糊状区实施动态压下;取消精轧前加热炉二次加热轧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工艺优化,取消轧制阶段的再次加热,从而降低了能耗、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所得成品钢材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与二火成材相比无显著差异。材相比无显著差异。材相比无显著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非调质钢因为其高温成形后不需要进行后续的热处理,简化工序、节省成本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诸多领域内逐渐得到应用。由于非调质钢纯净度高,残余元素低,性能稳定,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拖拉机的发动机、空压机的连杆,机床零件、轴类零件等。
[0003]非调质钢的生产过程,往往采用二火成材。二火成材的优点是压缩比大、两次加热有利于材料均匀性和致密性的保证,表面质量较好,晶粒更加均匀,拉伸性能略高;但缺点是轧材需再次通过加热炉进行二次加热,才能达到进入精轧机继续轧制的要求,这就需要耗费更多的燃料,增加了环境污染和能耗、成本,若温度与加热时间控制不当,还会出现钢材过烧的情况。因此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工艺发展势在必行,但实际生产过程中,非调质钢的碳、锰含量较高,易产生偏析和疏松缺陷,因此其工艺过程普遍采用二火成材进行生产。
[0004]一火成材不需再次加热,轧材可直接通过粗轧与精轧工序加工成成品材料。因此一火成材流程短,有利于高效率生产,且轧制加热温度较低有利于脱碳控制,可显著降低企业能耗、金属料耗、产能成本,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可见二火成材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实施一火成材工艺得到解决和改善。但一火成材压缩比小,不利于组织均匀性和致密性控制,产品合格达标困难。
[0005]CN112342462 A一种大功率发动机曲轴用Nb

Ti微合金化高强韧性贝氏体非调质钢及其制备方法,CN104264040 A一种非调质钢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该非调质钢制造的曲轴,CN115354229 A一种曲轴用非调质钢及其加工工艺,以上专利技术均采用微合金碳氮化物进行组织调控,但非调质钢属中高碳锰钢,极易产生偏析导致大尺寸粒子的析出,不仅不会钉扎晶界,反而极易引发裂纹产生。CN104264040A公开了一种非调质钢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该非调质钢制造的曲轴,制造方法中还包括模铸和热处理,生产成本很高且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非调质钢生产中多火次成材生产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减少加热火次,降低生产企业能耗,提高非调质钢生产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包括电弧炉炼钢、LF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工序;
[0009]LF精炼工序:采用变流量吹氩工艺,精炼前期化渣过程氩气流量为300~350NL/min,送电提温时氩气流量为240~260NL/min,成分调整时氩气流量为340~350NL/min,精炼后期氩气流量为140~155NL/min,终点软吹时氩气流量为55~65NL/min;
[0010]连铸工序:采用大断面立式连铸机实施凝固末端前沿动态轻压下技术,铸坯凝固
过程中,在0.3≤中心凝固系数fs≤0.8的糊状区实施动态压下;
[0011]轧制工序:取消精轧前加热炉二次加热轧材。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弧炉炼钢工序,出钢温度1580~1650℃,出钢过程加入精炼渣、白灰;采用铝块和铝线进行出钢脱氧。
[0013]进一步的,所述LF精炼工序,碳化硅的加入量2~5kg/t,白渣时间≥25min,精炼终点喂硫线。
[0014]进一步的,所述RH真空精炼工序,真空度≤133Pa,高真空时间10~20min;软吹时间15~30min。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铸工序,采用长水口密封垫+氩气密封,连浇包第一包过热度为30~55℃,其余包次过热度为10~35℃;液面波动按
±
5mm控制;拉速0.50~0.55m/min;连铸坯缓冷≥48h。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工序,采用步进式连续加热炉加热,预热段温度450~800℃、加热一段温度800~1120℃、加热二段温度1080~1260℃、均热段温度1200℃,加热进出钢节奏≥150秒/步。
[0017]进一步的,所述轧制工序,粗轧开轧温度1050~1180℃,精轧终轧温度850~950℃。
[0018]进一步的,所述非调质钢为38MnS6,其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35~0.40%,Si:0.20~0.70%,Mn:1.30~1.50%,P≤0.03%,S:0.04%~0.07%,Ni≤0.15%,V≤0.01%,Cu≤0.25%,Mo≤0.05%,Ti≤0.08%,N:0.010~0.016%,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同时,磷、铅、锑、铋在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其含量,以减少原奥氏体晶界处的偏聚,提高韧性。溶于奥氏体中的碳元素与各元素之间达到理想的最佳配比含量,从而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精炼阶段变流量吹氩技术去除大尺寸夹杂物,连铸阶段凝固末端压下技术改善铸坯内部质量,取消轧制阶段再次加热工序,减少了源耗和废气排放,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非调质钢的生产效率;所得成品钢材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良好,具体满足下表中的要求:
[0020]非金属夹杂物控制要求指标
[0021][0022]机械性能要求指标
[0023][0024]低倍检验缺陷控制要求
[0025][0026][0027]说明书附图
[0028]图1为实施例1所得非调质钢的低倍检测图;
[0029]图2为实施例1所得非调质钢的金相组织图;
[0030]图3为实施例1所得非调质钢的非金属夹杂物的检测图A;
[0031]图4为实施例1所得非调质钢的非金属夹杂物的检测图B;
[0032]图5为实施例1所得非调质钢的脱碳层深度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本专利技术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适用于非调质钢38MnS6,其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35~0.40%,Si:0.20~0.70%,Mn:1.30~1.50%,P≤0.03%,S:0.04%~0.07%,Ni≤0.15%,V≤0.01%,Cu≤0.25%,Mo≤0.05%,Ti≤0.08%,N:0.010~0.016%;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0035]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包括电弧炉炼钢、LF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工序,各工序步骤如下所述:
[0036](1)电弧炉炼钢工序:采用双竖井直流电弧炉炼钢,终点C:0.04~0.15%、P≤0.010%;出钢温度1580~1650℃,出钢过程加入精炼渣4.60~4.63kg/t,白灰3.80~3.85kg/t;采用铝块和铝线进行出钢脱氧。
[0037](2)LF精炼工序:碳化硅的加入量2~5kg/t,白渣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弧炉炼钢、LF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工序;LF精炼工序:采用变流量吹氩工艺,精炼前期化渣过程氩气流量为300~350NL/min,送电提温时氩气流量为240~260NL/min,成分调整时氩气流量为340~350NL/min,精炼后期氩气流量为140~155NL/min,终点软吹时氩气流量为55~65NL/min;连铸工序:采用大断面立式连铸机实施凝固末端前沿动态轻压下技术,铸坯凝固过程中,在0.3≤中心凝固系数fs≤0.8的糊状区实施动态压下;轧制工序:取消精轧前加热炉二次加热轧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炉炼钢工序,出钢温度1580~1650℃,出钢过程加入精炼渣、白灰;采用铝块和铝线进行出钢脱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F精炼工序,碳化硅的加入量2~5kg/t,白渣时间≥25min,精炼终点喂硫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调质钢的一火成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H真空精炼工序,真空度≤133Pa,高真空时间10~20min;软吹时间15~30min。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调质钢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建孙晓明朱苗勇郝彦英刘献达王翠亮常鹏飞李荣祥谢文发曹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