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带穿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41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料带转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料带穿带装置。该料带穿带装置包括穿带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机架,驱动组件安装在机架上,穿带组件包括链条、链轮、牵引杆以及过辊,机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穿带方向排列的过辊,过辊被配置为承接料带,过辊的辊轴固定穿设链轮的径向中心处,每个过辊的两侧均对应设置有链轮,链条与多个过辊辊轴两侧处的链轮链传动连接,料带的一端沿牵引杆的轴向固定在牵引杆上,牵引杆的一端安装在链条的侧壁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链条相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链条沿着穿带方向移动。该料带穿带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链条上的牵引杆和料带沿着穿带方向移动穿带,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对料带的保护和穿带效率。穿带效率。穿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料带穿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料带转移
,尤其涉及料带穿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料带将锂电池的电芯、阴极片以及阳极片卷绕在一起。为保证后续锂电池的产品质量,料带在进行卷绕前需要进行涂布和烘干预处理。通常情况下,料带收卷在收卷辊上,在进行涂布或烘干处理前,需要将收卷在收卷辊上的料带进行穿带操作,将料带从涂布机构或烘干机构的机头运送到机尾,以便于进行后续的涂布或烘干。
[0003]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抓持料带的一端,将料带从收卷辊上拉伸展开,完成料带的穿带。这种手动穿带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穿带效率低,而且人工进行穿带时对料带施加的牵引力不同,容易造成料带断带等问题。此外,涂布机或烘干机在工作时温度较高,工作人员近距离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因此,亟需专利技术料带穿带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料带穿带装置,以实现料带的自动穿带,解决安全隐患,而且提高对料带的保护与穿带效率。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料带穿带装置,包括:
[0008]机架;
[0009]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以及
[0010]穿带组件,所述穿带组件包括链条、链轮、牵引杆以及过辊,所述机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穿带方向排列的所述过辊,所述过辊被配置为承接料带,所述过辊的辊轴固定穿设所述链轮的径向中心处,每个所述过辊的两侧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链轮,所述链条与多个所述过辊的辊轴两侧处的所述链轮链传动连接,所述料带的一端沿所述牵引杆的轴向固定在所述牵引杆上,所述牵引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链条的侧壁上,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链条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链条沿着所述穿带方向移动。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穿带组件还包括:
[0012]对接套筒,所述对接套筒固定在所述链条的侧壁上,所述牵引杆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套筒与所述对接头对接安装。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链条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对接套筒上开设有螺纹盲孔,所述穿带组件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穿设过所述螺纹通孔后与所述螺纹盲孔螺纹固定。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对接头包括:
[0015]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杆的端部相固定;以及
[0016]插接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插接部能够与所述对接套筒内的对接孔对接。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对接孔间隙配合,所述对接孔孔径与所述插接部直径的差值为5mm~15mm。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对接套筒包括:
[0019]径向缓冲件,所述径向缓冲件夹设在所述对接孔的孔壁与所述插接部的侧壁之间,所述径向缓冲件能够为所述对接套筒相对于所述插接部的径向移动提供缓冲。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对接孔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对接孔的孔底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大小为0.01mm~0.1mm。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对接套筒包括:
[0022]轴向缓冲件,所述轴向缓冲件夹设在所述对接孔的孔底与所述插接部中插入所述对接孔一端的端面之间,所述轴向缓冲件能够为所述对接套筒相对于所述插接部的轴向移动提供缓冲。
[00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辊的辊轴两侧与所述链轮相固定,所述过辊的每一侧均与一条所述链条相配合,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同步驱动两条所述链条,所述牵引杆的两端固定在两条所述链条上。
[00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带粘接固定在所述牵引杆上。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提供的料带穿带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链条沿穿带方向相对于链轮移动,进而驱动安装在链条上的牵引杆沿穿带方向牵引料带移动,将收卷在收卷辊上的料带沿穿带方向展开,无需工作人员近距离作业,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解决安全隐患,而且驱动组件能够保证在穿带过程中施加在料带上的牵引力不变,提高对料带的保护和穿带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料带穿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带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000、料带穿带装置;
[0032]100、穿带组件;110、链条;111、挂耳;1111、螺纹通孔;120、链轮;130、牵引杆;131、对接头;1311、固定部;1312、插接部;132、固定孔;140、过辊;150、对接套筒;151、径向缓冲件;152、轴向缓冲件;153、对接孔;154、螺纹盲孔;
[0033]200、驱动组件;
[0034]300、机架;310、过渡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9]在现有技术中,料带的穿带操作需要由工作人员手动抓持料带的一端,将料带从收卷辊上拉伸展开,完成料带的穿带。这种手动穿带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穿带效率低,而且人工进行穿带时对料带施加的牵引力不同,容易造成料带断带等问题。此外,涂布机或烘干机在工作时温度较高,工作人员手动穿带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料带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00);驱动组件(200),安装在所述机架(300)上;以及穿带组件(100),所述穿带组件(100)包括链条(110)、链轮(120)、牵引杆(130)以及过辊(140),所述机架(30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穿带方向排列的所述过辊(140),所述过辊(140)被配置为承接料带,所述过辊(140)的辊轴固定穿设所述链轮(120)的径向中心处,每个所述过辊(140)的两侧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链轮(120),所述链条(110)与多个所述过辊(140)辊轴两侧的所述链轮(120)链传动连接,所述料带的一端沿所述牵引杆(130)的轴向固定在所述牵引杆(130)上,所述牵引杆(13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链条(110)的侧壁上,所述驱动组件(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链条(110)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00)能够驱动所述链条(110)沿着所述穿带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带组件(100)还包括:对接套筒(150),所述对接套筒(150)固定在所述链条(110)的侧壁上,所述牵引杆(130)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头(131),所述对接套筒(150)与所述对接头(131)对接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带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110)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111),所述挂耳(111)上开设有螺纹通孔(1111),所述对接套筒(150)上开设有螺纹盲孔(154),所述穿带组件(100)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穿设过所述螺纹通孔(1111)后与所述螺纹盲孔(154)螺纹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带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131)包括:固定部(1311),所述固定部(1311)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杆(130)的端部相固定;以及插接部(13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鑫林李世成刘路云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新鑫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