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68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罩、鼓包上支撑粱和缓冲垫,所述前罩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鼓包上支撑粱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所述缓冲垫设置于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上,所述缓冲垫远离鼓包上支撑粱的一端与前罩固定连接,所述鼓包上支撑粱为局部弱化结构,所述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包括缓冲垫安装面、缓冲垫立面一和缓冲垫立面二,所述缓冲垫立面一和缓冲垫立面二为弹性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够满足车辆前罩的支撑要求,又具有更好的行人保护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尤其涉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前罩是车辆不可缺少的部件,位于前挡玻璃的前部,其与前壁板、翼子板、前轮鼓包上支撑梁、前轮鼓包、前纵梁、前端构件等构成前机舱;车辆的动力总成、转向机构、空调系统、电器系统等重要部件一般都布置在前机舱内。出于安全、防盗等考虑,要求车辆的前罩具有锁止功能,并且解锁机构需要布置在乘员舱内。前罩的后部一般设计有铰链与车体连接,通过铰链实现前罩的开闭功能。前罩锁一般布置在前端构件的中间或者是两端,通过与前罩前端的锁钩配合实现前罩的锁止功能,通过布置在乘员舱内的拉索结构,实现前罩的解锁功能。通常前罩主要通过布置在前部的锁,和布置在后部的铰链支撑,这样的刚性支撑结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异响、外观间隙不均匀等问题。
[0003]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的美观性、舒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的技术主要是增加前罩的弹性支撑点,在车体上设计结构很强的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与前罩之间设计弹性缓冲垫,使前罩处于弹性支撑状态,这样对车辆的外观间隙不均、异响等问题都有很大的改善。
[0004]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249768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身前部的构造,其能够防止车身重量的增加、且防止车身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车身前部的抵抗从前罩施加的负荷的刚性。但这样的车辆前部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随着行人保护法规的不断加严,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增加了支撑点的数量,而且支撑结构的刚性非常高,当人体头部撞击到支撑点对应的前罩部位时,因缓冲垫支撑结构很难变形吸能,仅有前罩外板的变形和橡胶缓冲垫会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当受造型、布置等的影响,前罩内、外板的间隙无法设计大时,能够吸收的能量很少,容易造成人体的头部伤害值非常高,从而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2.当前罩的关闭速度非常高时,通过缓冲垫传递到支撑结构上的力非常大,因支撑结构很强,很容易将冲击力传递到车体的结构薄弱部位,从而造成该部位结构损伤,如开裂等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加强件、材料牌号、料厚等来对结构进行加强,这必然造成车辆成本、重量等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既能够满足车辆前罩的支撑要求,又具有更好的行人保护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罩、鼓包上支撑粱和缓冲垫,所述前罩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鼓包上支撑粱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所述缓冲垫的一端与前罩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匹配,所述鼓包上支撑粱为局部弱化结构。
[0008]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用于对前罩进行支撑,若发生车辆与行人的碰撞时,因为前罩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以可以利用腔体的间隙对行人的碰撞产生第一级吸能,然后再通过设置在前罩内壁上的缓冲垫进行第二级吸能,最后因为鼓包上支撑粱为局部弱化结构,当遇到冲击时,其可以发生结构溃缩进行第三级吸能,减轻碰撞头部模型的碰撞伤害值。在如此的三级吸能的保护下,能够大大的降低车辆对行人的碰撞伤害值,达到更好的行人保护性能。
[0009]进一步,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前端构件连接件、前端构件、前碰横梁连接件、前碰横梁和侧围;所述鼓包上支撑粱的一端与侧围固定连接,所述鼓包上支撑粱的另一端与前端构件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构件连接件远离鼓包上支撑粱的一端与前端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前碰横梁连接件连接于前端构件与前碰横梁之间。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鼓包上支撑粱、前端构件连接件、前端构件、前碰横梁连接件、前碰横梁、侧围合围成为前机舱,布置车辆的其他零部件。
[0010]进一步,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前罩铰链和前罩锁,所述前罩铰链固定连接于鼓包上支撑粱与前罩之间;所述前罩锁固定安装在前端构件上,所述前罩上设置有与前罩锁匹配的锁钩。本技术方案中,前罩铰链用于连接鼓包上支撑粱和前罩,前罩绕其轴线旋转,实现前罩的开闭功能;前罩锁与锁钩配合,利用前罩将前机舱关闭,起到安全、防盗的作用。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包括缓冲垫安装面、缓冲垫立面一和缓冲垫立面二,所述缓冲垫立面一和缓冲垫立面二为弹性材料。本技术方案中,当缓冲垫支撑支架受到前罩的高强度冲击时,缓冲垫立面一和缓冲垫立面二将产生弹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进行增大第三级吸能的吸能量,可以避免将能量传递到其他部位,造成不必要的结构损伤,也可以对碰撞的能量进行部分的吸收,进一步减少对行人的碰撞冲击力;而当冲击力卸载后,又能够恢复原状。
[0012]进一步,所述前端构件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垫支撑支架,所述第二缓冲垫支撑支架对应的前罩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缓冲垫。本技术方案在前端构件上也设置缓冲垫,可以使得前罩的前部在碰撞时也具有更好的缓冲能力,进一步降低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
[0013]进一步,所述前罩包括前罩内板和前罩外板,所述前罩内板与前罩外板在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腔体位于前罩内板与前罩外板之间。本技术方案将前罩的腔体设置在前罩内板与前罩外板之间,若发生行人碰撞时,前罩内板与前罩外板之间的腔体间隙将吸收部分能量,减轻对行人的碰撞伤害。
[0014]进一步,所述前罩内板上设置有螺旋孔,所述缓冲垫螺纹连接于螺旋孔上。本技术方案如此的设置,使得缓冲垫能够稳固的安装在前罩上。
[0015]进一步,所述鼓包上支撑粱包括上支撑粱内板和上支撑梁外板,所述上支撑粱内板与上支撑梁外板合围成为中空结构,所述上支撑粱内板为局部弱化结构。本技术方案可以在发生行人碰撞时,上支撑粱内板发生溃缩,减小对行人的碰撞冲击力。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上述的车辆前部结构。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车辆前部结构,除了前罩铰链和前罩锁是刚性支撑之外,其它的
支撑点均采用弹性支撑,在发生行人与车辆碰撞时,因为前罩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以可以利用腔体的间隙对行人的碰撞产生第一级吸能;然后再通过设置在前罩内壁上的缓冲垫进行第二级吸能;最后因为鼓包上支撑粱上的上支撑粱内板为局部弱化结构,当遇到冲击时,其可以发生结构溃缩,进行第三级吸能,减轻碰撞头部模型的碰撞伤害值;在这样的三级吸能的保护下,能够大大的降低车辆对行人的碰撞伤害值,达到更好的行人保护性能。
[0019]2、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若受到前罩的高强度冲击时,缓冲垫立面一和缓冲垫立面二可以产生弹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进行第三级吸能的补充,可以避免将能量传递到其他部位,造成不必要的结构损伤,也可以对碰撞的能量进行部分的吸收;当冲击力卸载后,又能够恢复原状。
[0020]3、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结构设计独特,既能起到对前罩的支撑作用,并且在关闭前罩时,若前罩的关闭速度很快时,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罩、鼓包上支撑粱和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鼓包上支撑粱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所述缓冲垫的一端与前罩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垫支撑支架匹配,所述鼓包上支撑粱为局部弱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前端构件连接件、前端构件、前碰横梁连接件、前碰横梁和侧围;所述鼓包上支撑粱的一端与侧围固定连接,所述鼓包上支撑粱的另一端与前端构件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构件连接件远离鼓包上支撑粱的一端与前端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前碰横梁连接件连接于前端构件与前碰横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前罩铰链和前罩锁,所述前罩铰链固定连接于鼓包上支撑粱与前罩之间;所述前罩锁固定安装在前端构件上,所述前罩上设置有与前罩锁匹配的锁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张智权彭科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