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640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包括轮毂电机和鼓式制动结构,轮毂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外壳,所述定子固定于外壳内,转子置于定子内侧;鼓式制动结构包括制动鼓、摩擦片、制动蹄和制动电机,所述制动鼓随转子一起转动,两个制动蹄对称布置于制动鼓的内侧,摩擦片固定于制动蹄的外壁面上,在两组制动蹄之间设置制动电机,制动电机驱动两个制动蹄背向运动并使摩擦片抵触在制动鼓的内壁上,实现制动鼓制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成制动装置采用了两种制动方式的集成结构,充分利用其响应快,无接触摩擦的优点,提高了制动系统的反应速度,缩减了制动时间,提升了制动效率及制动安全性,在延长制动器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辆的续航里程。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具有行驶时零排放的突出优点,因此受到了全世界汽车科技工作者的青睐。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实现了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等集成设置于轮毂内侧,相比于传统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其具有简化整车结构、减少机械损失、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便于复杂控制等优点,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
[0003]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汽车综合性能及生命财产安全。虽然传统液压式、气压式制动系统能够满足现有制动法规的各项要求,但是存在着管道布置复杂、依靠真空助力装置、制动响应速度较慢、制动力矩不可主动调节及难于与其他系统集成控制等不足之处,不适合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求。
[0004]线控制动系统现实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的解耦,主要有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两种,取消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之间的直接连接,以电线为信息传递媒介,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相关传感器信号识别制动意图,控制制动执行机构动作,实现对各个车轮制动力的控制,具有不依赖真空助力装置、动态响应迅速、易于集成控制等优点,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结构原理上的不足。
[0005]再生制动与摩擦制动的集成装置结合了再生制动与摩擦制动系统的功能与优点,可分别安装于全部车轮内侧,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便于安装及控制灵活等优点。但是,上述轮毂电机与摩擦制动的集成制动器的集成装置还较少。目前,与本专利技术专利最相近的相关技术是授权公告号为“CN110185724B”的专利技术专利“城市公交汽车轮边飞轮储能与鼓式制动集成制动装置”但是,存在摩擦制动集成度较低,组合制动装置体积较大,只是依靠摩擦制动器使汽车减速停车,长时间制动会造成摩擦制动组件过度磨损,产生制动器的热衰退,影响整车制动性能甚至造成制动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本专利技术独立安装于车辆轮毂内侧,能提供较大的轮毂电机再生制动力矩,有效分流车辆制动能量,降低摩擦制动器磨损与温度,回收再生制动能量,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布置方便、抗热衰退性好及便于集成控制的轮毂内再生制动与摩擦制动的集成制动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外壳,所述定子固定于外壳内,转子置于定子内侧;鼓式制动结构,所述鼓式制动结构包括制动鼓、摩擦片、制动蹄和制动电机,所述
制动鼓随转子一起转动,两个制动蹄对称布置于制动鼓的内侧,摩擦片固定于制动蹄的外壁面上,在两组制动蹄之间设置制动电机,所述制动电机驱动两个制动蹄背向运动并使摩擦片抵触在制动鼓的内壁上,实现制动鼓制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制动蹄包括制动片、固定座和复位弹簧,四个制动片两两为一组对称布置在制动鼓的内侧,每组的两个制动片对称铰接在固定座上,在两组制动片之间连接两根复位弹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制动电机为双轴直流电机或双轴步进电机,在制动电机的两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杆,在每组制动片的两端固定螺母,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轮毂电机为外转子轮毂电机,外转子轮毂电机的转子与制动鼓固定连接,在转子与制动鼓之间设有隔热垫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轮毂电机为内转子轮毂电机,内转子轮毂电机内设有齿圈、行星齿轮和太阳轮,所述齿圈设于制动蹄的内侧并与外壳,四个行星齿轮转动设于齿圈内,并与齿圈相啮合,太阳轮设置在行星齿轮中间并与所有的行星齿轮相啮合,内转子轮毂电机内转子上的转轴与太阳轮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内转子轮毂电机内制动蹄与外壳之间设有隔热垫片。
[0013]轮毂电机可以进行再生制动并进行制动能量回收,提升续航里程。摩擦制动组件采用鼓式制动方式,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矩。当车速与制动强度达到一定值时,轮毂电机优先进行再生制动及制动能量回收,充分利用其响应快,无接触摩擦的优点,从而分担部分制动能量,降低摩擦制动器磨损,提高摩擦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能。本专利技术取消了传统的液压或气压管路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布置方便、易于集成控制及抗热衰退性好等特点。由此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集成了再生制动与线控摩擦制动系统的功能与优点,利用非接触电磁制动分担制动能量,从而降低摩擦制动器的磨损,提高车辆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能;2)本专利技术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取消了传统的液压或气压管路,集成制动装置独立安装于车轮轮毂内,布置相对容易,且对原有汽车系统结构改动较小;3)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制动装置可以采用再生制动与摩擦制动力矩可以联合控制,充分发挥电磁制动的作用,具有集成度高、便于布置及适用于高质量集成控制优点;4)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制动装置采用了两种制动方式的集成结构,发挥了各自制动系统的优势,充分利用其响应快,无接触摩擦的优点,提高了制动系统的反应速度,缩减了制动时间,提升了制动效率及制动安全性,在延长制动器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集成装置布置方式示意图。
[0015]图2为外转子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结构集成的示意图。
[0016]图3为内转子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结构集成的示意图。
[0017]图4为鼓式制动结构的结构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9]图中:
1

轮胎,2

轮毂,3

集成装置,4

转子,5

制动鼓,6

摩擦片,7

制动蹄,8

转轴,10

隔热垫片,11

定子,12

永磁体,13

定子铁芯,14

定子绕组,15

外壳, 17

固定座,18

制动电机,19

丝杆,20

螺母,21

复位弹簧,22

齿圈,23

行星齿轮,25

太阳轮,27

制动片。
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如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该集成装置3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独立安装于各个车轮轮毂2的内侧,各个集成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矩可以独立调节,且取消了传统制动系统的液压或气压管路。集成装置具体包括包括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结构,以下对部件的组成及装配进行详细描述。
[0022]轮毂电机包括转子4、定子11和外壳15,在定子11上设置定子铁芯13和定子绕组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转子(4)、定子(11)和外壳(15),所述定子(11)固定于外壳(15)内,转子(4)置于定子(11)内侧;鼓式制动结构,所述鼓式制动结构包括制动鼓(5)、摩擦片(6)、制动蹄(7)和制动电机(18),所述制动鼓(5)随转子(4)一起转动,两个制动蹄(7)对称布置于制动鼓(5)的内侧,摩擦片(6)固定于制动蹄(7)的外壁面上,在两组制动蹄(7)之间设置制动电机(18),所述制动电机(18)驱动两个制动蹄(7)背向运动并使摩擦片(6)抵触在制动鼓(5)的内壁上,实现制动鼓(5)制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蹄(7)包括制动片(27)、固定座(17)和复位弹簧(21),四个制动片(27)两两为一组对称布置在制动鼓(5)的内侧,每组的两个制动片(27)对称铰接在固定座(17)上,在两组制动片(27)之间连接两根复位弹簧(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电机与鼓式制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奎洋孙钰欣楚博士王渝甬朱睿仇雯邹一驹昂罗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