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构件、射出装置以及插进方向引导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633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持构件、射出装置以及插进方向引导方法。被配置为以插入部的射出部和拍摄部被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保持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拍摄部的保持构件包括:射出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以及拍摄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所述插入部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所述射出部为圆筒形状,在顶端部设有流体射出口。所述拍摄部为圆筒形状,被配置为拍摄包含所述射出部的顶端部以及该顶端部的周围环境的图像。部的周围环境的图像。部的周围环境的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持构件、射出装置以及插进方向引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持构件、射出装置以及插进方向引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提出了一种装置,该装置被配置为将插入至固定于离合器壳体的引导夹具的引导用贯通孔的插入部(供脂管等)朝向相应部(需要从供脂管的顶端部供给润滑脂的部位)插进(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20-37949)。
[0003]然而,日本特开2020-37949存在如下问题:在无法将引导夹具固定于夹具固定对象(例如,离合器壳体)的情况下,例如,在构造上无法确保固定引导夹具的空间的情况下无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不使用引导夹具就能将插入部朝向相应部插进的保持构件、射出装置以及插进方向引导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保持构件被配置为以插入部的射出部和拍摄部被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保持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拍摄部。所述插入部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所述射出部为圆筒形状,在顶端部设有流体射出口。所述拍摄部为圆筒形状,被配置为拍摄包含所述射出部的顶端部以及该顶端部的周围环境的图像。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射出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以及拍摄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
[0006]通过这样的构成,不使用引导夹具就能将插入部朝向相应部插进。
[0007]这是由于通过保持构件实现了引导功能。
[0008]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保持构件包括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被配置为将所述射出部插入部与所述拍摄部插入部连结。也可以是,所述射出部插入部是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的第一半圆筒状部,所述拍摄部插入部是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的第二半圆筒状部。
[0009]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连结部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
[0010]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半圆筒状部是板的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部位。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半圆筒状部是所述板的另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部位。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连结部是所述第一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二半圆筒状部之间的板部分。
[0011]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保持构件包括第二连结部和第三连结部。也可以是,所述射出部插入部是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的第三半圆筒状部。也可以是,所述拍摄部插入部包括:第四半圆筒状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以及第五半圆筒状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也可以是,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
与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连结,所述第三连结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连结。
[0012]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连结部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所述第三连结部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
[0013]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固定于插入至该第三半圆筒状部的所述射出部。
[0014]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是板的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部位。也可以是,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是所述板的另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部位。也可以是,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是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之间的板部分。也可以是,所述第二连结部是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之间的板部分,所述第三连结部是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之间的板部分。也可以是,所述板的所述一方的端部包括:第一施力部,被配置为将插入至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的所述拍摄部向该第五半圆筒状部施力;以及第二施力部,被配置为将插入至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的所述射出部向该第三半圆筒状部施力。
[0015]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板是合成树脂制的或弹簧钢制的。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射出装置具备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所述插入部包括:圆筒形状的射出部,在顶端部设有流体射出口;圆筒形状的拍摄部,被配置为拍摄包含所述射出部的顶端部以及该顶端部的周围环境的图像;以及保持构件,被配置为以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拍摄部被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保持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拍摄部,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射出部插入部和拍摄部插入部。所述射出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所述拍摄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在所述射出部设有射出部侧记号。使保持有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拍摄部的状态的所述保持构件相对于所述射出部旋转,并使所述保持构件的保持构件侧记号与所述射出部侧记号一致,由此所述拍摄部相对于所述射出部配置于规定角度位置。
[0017]通过这样的构成,不使用引导夹具就能将插入部朝向相应部插进。
[0018]这是由于通过保持构件实现了引导功能。
[0019]此外,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将拍摄部相对于射出部配置于适当的角度位置。
[0020]这是由于具备以射出部和拍摄部被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保持射出部和拍摄部的保持构件,并且在射出部设有射出部侧记号(例如,划线),使保持构件的保持构件侧记号(例如,保持构件的卷绕结束端部)与该射出部侧记号(例如,划线)一致。
[0021]在上述第二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保持构件侧记号是所述保持构件的卷绕结束端部。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是用于引导插入部的插进方向的插进方向引导方法。所述插入部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所述插入部具备射出部和拍摄部。所述射出部为圆筒形状,在顶端部设有流体射出口。所述拍摄部为圆筒形状,被配置为拍摄包含所述射出部的顶端部以及该顶端部的周围环境的图像。所述插入部以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拍摄部被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被保持构件保持。所述插进方向引导方法
包括:将所述插入部插入至设于所述操作者与所述相应部之间的隔壁的开口或切口部;以及一边使插入至所述开口或所述切口部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开口或所述切口部的至少角部接触,一边将所述插入部朝向所述相应部插进。
[0023]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各方案,能提供不使用引导夹具就能将插入部朝向相应部插进的保持构件、射出装置以及插进方向引导方法。
附图说明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0025]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图。
[0026]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的图。
[0027]图3是用于对供脂装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0028]图4A是表示供脂管的开口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9]图4B是表示供脂管的开口部的其他例子的图。
[0030]图5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持构件,被配置为以插入部的射出部和拍摄部被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保持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拍摄部,其中,所述插入部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所述射出部为圆筒形状,在顶端部设有流体射出口,所述拍摄部为圆筒形状,被配置为拍摄包含所述射出部的顶端部以及该顶端部的周围环境的图像,所述保持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射出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以及拍摄部插入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被配置为将所述射出部插入部与所述拍摄部插入部连结,其中,所述射出部插入部是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的第一半圆筒状部,并且,所述拍摄部插入部是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的第二半圆筒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部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筒状部是板的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部位,所述第二半圆筒状部是所述板的另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部位,并且,所述第一连结部是所述第一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二半圆筒状部之间的板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结部和第三连结部,其中,所述射出部插入部是被配置为供所述射出部压入的第三半圆筒状部,所述拍摄部插入部包括:第四半圆筒状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以及第五半圆筒状部,被配置为供所述拍摄部压入,并且,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连结,所述第三连结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与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连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结部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并且,所述第三连结部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半圆筒状部固定于插入至该第三半圆筒状部的所述射出部。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半圆筒状部是板的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部位,所述第五半圆筒状部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彻宏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